从儿童视角出发在反思研究中成长
2018-11-25高洁
高洁
提起幼儿园教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能歌善舞,或是会照顾幼儿的生活。实际上,有许许多多幼儿园教师不仅能唱会跳,会用爱心、细心和耐心呵护幼儿的生活,而且能在默默无闻的工作中细心观察幼儿、潜心研究幼儿,在实践中努力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幼儿,更有效地支持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身为学前教育研究工作者的我,在长期的入园观察以及与幼儿园教师的交流和研讨中,常常为他们在繁忙琐碎的工作中对幼儿成长问题的关切与思考而深深感动。
这个孩子为何不喜欢在幼儿园吃饭
在午餐后的整理环节,中三班的严老师发现第三组桌下的地上有好几片木耳。带孩子们散步时,严老师跟他们聊起了这件事:“刚才扫地时,我看见地上有几片木耳,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是扒饭时从碗里掉的,有的说是不爱吃的人扔掉的,第三组的昊昊大声说:“老师,我看见是甜甜扔到地上的!”同组的晶晶、帅帅也附和说是甜甜扔到地上的。甜甜紧张地抬头看了老师一眼,摇头说:“不是我,不是我!”严老师没有追究,转而对孩子们说:“有可能是哪个小朋友不爱吃扔掉的,木耳躺在地上特别孤单,它在说,我那么有营养,想帮小朋友长身体,可是小朋友却把我扔掉了,真难过。孩子们,我们以后不要再让木耳难过了,好吗?”第二天,甜甜请假了。细心的严老师专门打电话向甜甜的妈妈了解情况。原来,甜甜因为不喜欢在幼儿园吃饭,哭闹着要在家休息。
严老师想起这段时间甜甜在幼儿园的用餐表现,回顾了自己对甜甜挑食行为的引导过程,觉得自己已经非常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了,但是没想到问题还是发生了。严老师想:“甜甜不爱吃木耳,还有的孩子不爱吃青菜、蛋黄、西红柿等,如果强行要求孩子做到不挑食,把不喜欢的食物吃下去,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样的话,不但不挑食的习惯无法养成,而且还会带来诸如浪费、撒谎、不爱上幼儿园等问题,该怎么办呢?”
两天后,在我和老师们合作开展的“幼儿用餐习惯培养研究”课题的小组讨论中,严老师叙述了这件事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问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小四班的吴老师说:“我在班上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如果要求过严,有些孩子会把不爱吃的东西挑到同伴碗里或偷偷扔掉,有些孩子会剩在碗里说吃不下,还有些孩子会迫于压力强忍着吃下去。我们不仅要帮助孩子养成不挑食的习惯,还要培养孩子愉快用餐的习惯。但是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們在吃饭过程中要承受不挑食的要求带来的压力,很难做到轻松愉快,这似乎与我们的培养目标相悖。”
参与课题研究的严老师和吴老师不仅通过细致的观察了解了不同幼儿对食物喜好的差异,而且能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站在幼儿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角度去考虑教育的价值取向,对不挑食的用餐要求提出质疑,这样从儿童视角分析问题无疑是为幼儿提供适宜支持的开始。
我回应道:“两位老师提出了非常好的问题,为了更深入地分析这一问题,我们还需要弄清楚孩子挑食的背景和原因,拿甜甜不爱吃木耳来说,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严老师说:“这应该跟家庭的饮食习惯有关,比如有的家长自己不爱吃木耳,或者家里很少做这种食物,这势必会影响孩子对木耳的接受程度。另外,不同家庭应对孩子挑食行为的方式也不同,遇到孩子不吃某种食物时,一些家长会顺应孩子的喜好,甜甜的妈妈就属于这一类;也有一些家长考虑到营养和健康的需要,会要求孩子必须吃某种不喜欢的食物。”
陈老师说:“强行要求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很难让他们喜欢上这种食物。可是,如果完全由着孩子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似乎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以前带过的一个孩子不吃蔬菜,只爱吃肉,长得特别胖,我不仅为他的身体健康担心,也为他的性格和适应能力因此受到影响而忧虑。”
吴老师说:“挑食还可能跟孩子的咀嚼能力和进食体验有关。一方面,与我们成人相比,孩子的骨骼、肌肉的力量还比较弱,加之有些孩子在婴儿期的食物过于精细,错过了发展咀嚼能力的最好时期,因而在咀嚼过硬或者纤维过粗的食物时难以嚼碎下咽,有些木耳偏厚偏硬,孩子会感觉难嚼。另一方面,木耳的口感、味道确实一般,烹炒时又不好入味,所以很难吸引孩子。”
我欣喜地发现,在反思和讨论的过程中,课题组的教师对幼儿挑食问题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和深入,不仅能把幼儿在幼儿园的进餐行为与家庭中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去理解幼儿对食物的偏好,而且能辩证地分析问题,思考采用强制和放任两种方式的不良后果,考虑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支持策略。
我说:“不挑食这个看似寻常的用餐要求背后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地方,通过交流与分享,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我赞成几位老师的观点,孩子的食物偏好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有关,每个孩子都带着家庭养育方式和饮食习惯的烙印,强制和放任都不是帮助孩子的有效方式,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做呢?”
吴老师说:“我认为我们只有理解与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既有的饮食行为,才能保持平和宽容的心态,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用餐氛围,避免提出过高的整齐划一的要求。”
陈老师说:“实际上,一个班级的用餐氛围往往与它的日常氛围是一致的,要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需要老师在一日生活中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是被老师尊重、理解和信任的,能够身心愉悦地表现和表达自己。”
严老师说:“是啊,在上幼儿园之前,孩子们就在家中形成了一定的食物偏好,不同的家庭对食物的选择不同,对孩子饮食行为的管理也各不相同,我们要了解孩子已有的饮食习惯,然后针对不同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化的引导。比如,对挑食行为的引导,就可以借助《我不要吃》(见图1)《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见图2)等绘本让孩子产生情感共鸣,主动尝试吃本来不爱吃的食物。”
吴老师说:“实际上,我们成人也都是有食物偏好的,一个人很难什么食物都爱吃,只要能满足营养需求就可以了。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不爱吃的食物,这很正常,不是错误,不用担心因此而受到老师的批评。然后对孩子不挑食做出合理的期望,进行正面引导,只要孩子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就予以认可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吃饭和尝试吃不同食物是件愉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