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师运用四妙丸加味治疗痹证的验案举隅

2018-11-25何娟刘万方刘春丽王海洋陈盼汤小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7期

何娟 刘万方 刘春丽 王海洋 陈盼 汤小虎

摘要: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正确的辨证,把握病机,确立治法,选方用药,异病同治,在痹证的治疗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汤小虎在痹证的治疗中擅于辨证施治,对于湿热阻络的一类痹证,每予清热利湿之法施治,取得了满意疗效,现简要介绍汤小虎运用四妙丸加味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四妙丸;痹证;异病同治

中图分类号:R25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7-0036-02

汤小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二科主任,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应用中醫药治疗风湿病经验丰富,效果较好。

四妙丸载于清·张秉成《成方便读·卷三》,是由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卷四》中二妙丸加量加味变化而来,方由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具有清热利湿、舒筋壮骨的功效,主治湿热痿证,多表现为:两足麻木、痿软、肿痛。方中黄柏为君,味苦性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取其苦以燥湿,寒以清热,其性沉降,长于清下焦湿热,如《珍珠囊》所述:“黄柏之用有六,泄膀胱龙火,一也:利小便结,二也:除下焦湿肿,三也……。”苍术味苦,辛温,归脾、胃经,方中苍术为臣,辛苦而温,辛散苦燥,直达中州,长于健湿燥脾,《本草纲目》有记载:“健脾益胃,祛风胜湿。”君臣相配,标本并治,中下两宣。薏苡仁为佐药,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排脓、除痹、利水、舒筋缓急之功,助君臣二药清热利湿,《本草新编》述:“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川牛膝佐使,味甘微苦,性平,归肝、肾经,具有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补肝肾的作用,能引苍术、黄柏入下焦而祛湿热,宣散降泄,如《本草正义》所云:“牛膝之川产者,不专心滑泄见功,而宣通关节之利则一,颇为有利无弊,肝肾阴虚而机关不利者宜之。”多药配伍,谨守病机,共奏清热利湿、除痹止痛。

研究证实,四妙丸具有抗炎、镇痛及降尿酸作用[1]。方中黄柏具有抗炎、抗菌、解热、降尿酸等药理作用[2]。苍术具有抗菌、抗炎作用[3]。薏苡仁具有提高机体免疫、抗炎镇痛作用[4]。川牛膝具有改善微循环、抗炎镇痛、利尿作用[5]。汤小虎教授在痹证治疗中运用四妙丸加味取得较好疗效,现择其验案与同道分享。

1 验案举隅

1.1 痛风性关节炎 李某某,男,48岁,2016年10月19日初诊,因反复双膝交替性红肿灼痛5年,再发加重1天就诊。患者诉1天前食火锅后出现右膝肿痛,局部皮色暗红,触之皮温升高,压痛明显,伴活动受限,未见痛风石,口干,纳眠可,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边齿痕,苔黄腻,脉滑。患者既往5年余“痛风性关节炎”病史,平素口服“别嘌醇片”控制尿酸,4年余“肾结石”病史。平素喜食肥甘厚味,嗜烟酒。辅助检查:血尿酸:657μmol/L。中医诊断:痹证,痛风(湿热蕴结证),西医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用四妙丸合竹叶石膏汤加减,处方:炒苍术15 g,炒黄柏15 g,炒薏苡仁30 g,炒川牛膝20 g,淡竹叶10 g,石膏30 g,桃仁15 g,当归15 g,川芎15 g,赤芍15 g,生地15 g,丹参15 g,秦艽15 g,炒泽泻15 g,土茯苓30 g,绵萆薢15 g,鸡血藤15 g,虎杖15 g,甘草5 g。

二诊:2016年11月3日,患者诉服药后右膝内侧肿胀灼痛缓解,就诊时症见右膝内侧稍肿胀,局部皮色正常,触之皮温不高,压痛较前缓解,活动后感隐痛不适,余未诉特殊不适,纳眠可,大小便正常。舌淡胖,苔腻稍黄,脉滑。辅助检查:血尿酸:472umol/L。中医诊断:痹证,痛风(湿郁化热证),西医诊断: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治法:化湿清热,通络止痛。方用四妙丸合五苓散加减。处方:炒苍术15 g,炒黄柏15 g,炒薏苡仁30 g,炒川牛膝20 g,猪苓20 g,茯苓20 g,炒白术15 g,炒泽泻20 g,桂枝10 g,土茯苓30 g,忍冬藤20 g,绵萆薢20 g,玄参15 g,当归15 g,川芎10 g,甘草5 g。

按:汤导师认为痛风急性发作多属于痹证中的热痹范畴,其病因不离湿热之邪。湿热互结,下注关节经络,痹阻脉络,不通则痛,发为此病。急性期以邪实为主,多为湿热蕴结;间歇期本虚标实,湿热瘀三者相互搏结,故清热利湿法贯穿整个治疗过程。急性期用四妙丸合竹叶石膏汤加减,四妙丸是治疗湿热下注的基础方,具有清热利湿,除痹通络之功;竹叶石膏汤中淡竹叶、石膏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现代研究表明竹叶石膏汤具有抗炎作用[6]。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出:“痹证有瘀血”的观点,故用当归、川芎加强活血化瘀止痛之功。间歇期用四妙丸合五苓散加减,五苓散具有温阳化气利小便之功,《金匮要略》载:“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7]。”可用于湿痹的治疗。方中桂枝用量小,意在温阳化气以利水而不助邪热,可与四妙丸合用使水湿之邪从小便而去。

1.2 骨关节炎 李某,男,56岁,2017年5月29日初诊,因反复双膝关节、腰骶部疼痛2年,再发加重半月就诊。患者诉半月前劳累后出现双膝关节酸痛,无肿胀,下楼时疼痛加重,活动困难,伴腰骶部酸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晨起口苦,纳眠可,大小便正常。形体肥胖,舌红,苔黄腻,脉滑。患者既往2年余“双膝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疼痛发作时自服“芬必得”。平素嗜烟酒。中医诊断:痹证,骨痹(湿热蕴结证),西医诊断:骨关节炎。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用四妙丸加减,处方:炒苍术15 g,炒黄柏15 g,炒薏苡仁30 g,炒川牛膝20 g,黄芪30 g,桃仁15 g,当归15 g,川芎15 g,赤芍15 g,丹参15 g,秦艽15 g,绵萆薢15 g,鸡血藤15 g,虎杖15 g,炒泽泻15 g,淡竹叶10 g,甘草5 g。

二诊:2017年6月5日,患者诉服药后双膝关节酸痛有所缓解,下楼、下蹲时疼痛稍减轻,仍感腰骶部酸痛不适,偶感双足跟酸痛,纳眠可,大小便正常。舌红,苔稍黄腻,脉弦滑。中医诊断:痹证,骨痹(肝肾亏虚夹湿热),西医诊断:骨关节炎。治法:清热利湿,滋补肝肾。方用四妙丸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处方:炒苍术10 g,炒黄柏15 g,炒薏苡仁30 g,川牛膝20 g,独活15 g,桑寄生15 g,秦艽10 g,防风10 g,当归15 g,川芎10 g,生地15 g,白芍20 g,茯苓15 g,炒杜仲15 g,北沙參20 g,炒骨碎补15 g,烫狗脊15 g,炒知母15 g,甘草5 g。

三诊:2017年6月12日,患者李某诉服药后双膝关节、腰骶部、足跟酸痛明显减轻,余未诉特殊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弦。患者服此方药有效,效不更方,继予前方口服。

按:此患者系中年男性,此期天癸渐衰,肝肾气血亏虚。但此患者体型肥胖,平素嗜烟酒,肥人多气虚多痰湿,日久化热,湿热互结,下注双下肢、腰骶部,致其经络痹阻不通,遇诱因发病。此患者病性本虚标实,治疗当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的原则。患者初诊时湿热蕴结明显,当先祛邪。独活寄生汤在方剂学中虽为祛湿剂,但滋补之力优,此期不用独活寄生汤,以防“闭门留寇”,湿热之邪难除。故方用四妙丸加减,先祛湿热之邪。二诊时患者大部分湿热之邪已祛,此期当扶正与祛邪兼顾,故用四妙丸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此时四妙丸用意有三,一者患者痰湿体质,湿热之邪难除,需持久用药;二者此患者本虚标实,防止独活寄生汤过于滋补,寓有补而不滞、标本兼顾之意;三者方中川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

1.3 结缔组织病 刘某某,女,60岁,2017年8月8日初诊,因反复四肢多关节疼痛1年余,再发加重1月就诊。患者诉1月前无明显双手多指、腕、肩、足肿痛,活动受限,关节无变形,病程中患者无皮疹、脱发、口腔溃疡、光过敏等症状伴随。口干,纳可,多梦,大小便正常。舌红苔白腻,脉弦滑。辅助检查:2017年8月28日本院抗核抗体谱(+),斑点型,抗线粒体M2抗体(+),抗U1小核核糖蛋白抗体(+),血沉:40 mm/h,RF分型、CCP(-)。中医诊断:痹证(肝肾亏虚夹滞),西医诊断:结缔组织病。治法:清热利湿,滋补肝肾。方用四妙丸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处方:炒苍术15 g,炒黄柏10 g,炒薏苡仁15 g,川牛膝15 g,独活15 g,桑寄生15 g,秦艽10 g,防风10 g,细辛3 g,当归15 g,川芎10 g,生地15 g,白芍20 g,北沙参20 g,茯苓15 g,炒杜仲15 g,炒骨碎补15 g,烫狗脊15 g,炒知母10 g,甘草5 g。

二诊:2017年8月14日,患者诉服药后关节疼痛减轻,余未诉特殊不适。患者服此药治疗有效,效不更方,继予前方口服。

按:此病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结合患者舌脉象,四诊合参,辨证为肝肾亏虚夹滞,此滞乃湿热蕴结,阻滞关节经络,不通则痛;加之患者年老肝肾气血不足,四肢筋骨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患者四肢多关节肿痛。方用四妙丸合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是治疗肝肾两虚之痹证的常用方,现代研究表明独活寄生汤主要有抗炎,镇痛,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平衡,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作用。此患者湿热之象不甚,故四妙丸中各味药物用量小,意在邪正相顾,祛邪而不伤正。

2 小结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准确辨证,把握病机,确立治法,从而选用与之相契的方药,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今以四妙丸在痹证中临床应用为例,虽各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不同,但其病机皆为湿热阻络,皆可予四妙丸加减治疗,此不仅为“异病同治”在临床中的运用,并且将基础方剂在临床上通过随证加减配伍,不拘泥于古方,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

参考文献:

[1]尹莲,钱俊.加味四妙丸有效部位群GC指纹图谱谱效关系及配伍变化研究[J].中成药,2007,(5):634-637.

[2]熊敏.黄柏化学成分分析及药理作用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4):34-35.

[3]赵子剑,肖胜男,赵永新,等.苍术药理作用的文献再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志,2011,31(7):607-609.

[4]吴岩,原永芳.薏苡仁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华西药学志,2010,25(1):111-113.

[5]赵兴梅,徐光忠,李建利,等.川牛膝和怀牛膝的现代药理研究概况[J].华西药学杂志,2004,(3):205-207.

[6]陈艳林,吴生元,徐翔峰,等.加味竹叶石膏汤的抗炎作用及机制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22(15):117-121.

[7]张仲景.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3-24.

(收稿日期:2018-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