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视障学生体育活动缺陷补偿实践分析

2018-11-25韩永红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盲校残疾视力

韩永红

1 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特殊教育改革也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盲校义务教育<体育与课程标准>2016年版》的颁布标志着盲校体育课程改革跨入了新的阶段,同时盲校体育的发展也从单纯与单一化逐渐向更加注重视障学生的体育诉求与需求方面发展。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健康体质每况愈下,那么视力障碍学生的体质状况更是不容乐观。新课标树立了盲校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基础性、健康性、补偿性、差异性、教育性。新课标里增加了补偿性功能。即强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体育锻炼替代、改善、促进或恢复因视力障碍造成的功能性损伤,使各器官系统得到统一协调的发展,以弥补视觉缺陷,促进潜能开发,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1]依据新课标的特性,在盲生发展的各个敏感时期,安排合适的体育活动项目,对其缺陷将起到最好的补偿作用。

2 体育活动在视力障碍学生生理缺陷补偿功能分析

缺陷补偿是在机体失去某种器官或者某种机能受到损害时的一种适应,是一种与正常发展过程不完全相同的有特殊性的发展过程。[2]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我们尽可能做到“缺什么,补偿什么”,尽管这是很难实现现实,但是必须要重视。既然不可回避,那就想办法改变,不断进行补偿。

视力障碍学生机体产生“新的技能组合”,是建立在较好身体基础之上。身体基础积累过程需要老师同学共同努力,这一积累过程需要时间,尤其针对视力障碍学生,节约他们时间,尤其重要。在这一时间积累过程中,做到躯体平衡,建立平衡基础,这是师生共同心愿。平衡能力缺失是视力障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问题。最突出表现在成长过程中感统系统失调,而最明显的生理缺陷是平衡能力发展明显滞后于正常学生。因此,用体育方法即物理的方法干预学生平衡能力的协调发展是非常理想办法。

依据新课标的课程内容具体补偿方法如下:

在水平一(1~2年级)、水平二(3~4年级)具体可以尝试采用方法如下:让学生站在倾斜木板上练习扔球或者扔轻物、站在垫子上练习投掷、走平衡木、蹦床等练习方法。

在水平三(5~6年级)、水平四(7~9年级)具体采用方法如下:平衡板、脚跟到脚趾站立、燕式平衡、单脚平衡支撑等。高中以上的视障学生在体育课中可以增加瑜伽等练习。比如整套的瑜伽“拜日式”,对高中阶段的学生可以安排初级瑜伽练习,大中专的学生可以安排中级瑜伽练习等。通过体育补偿学生平衡能力,可以激发学生每个阶段身体敏感期平衡能力更好更协调发展,也可以不断提升学生适应能力,从而顺利实现缺陷补偿。

3 体育活动在视力障碍学生心理缺陷补偿功能分析

心理过程补偿中人是补偿过程主体。首先让学生要认识到残疾,并能够主动积极创造条件进行补偿。主动积极创造条件补偿,其补偿效果往往超过预料之中;反之,即使我们创造出了优越客观环境,一切还是枉然。那么缺陷补偿也非一日之工,而且某些缺陷也走向偏颇,习惯成自然,难以修改纠正,如此的心理偏差,更能引起行为做法的左右,过久拥挤,对于心理的弥补应该是第一位的,方式方法灵活自如,通过躯体 “身体心理补偿”避免直接面对孩子问题的尴尬。利用贴合实际心理与运动,建立孩子基本的自信,自立,乃至自理,之后不断得到更好的发展。身体和心理补偿本是同林鸟,但是在其补偿过程中很难融合发展。有时候甚至会出现身体和心理都得不到比较及时补偿的情况。所以不要让他们身体垮了,心理也塌陷了,让有针对性的体育融为其中,让身体缺陷补偿作为心理缺陷补偿的基础。并相互融合的发展。按照新课标指导,通过体

育活动补偿视障学生的心理功能具体方法为:

3.1 水平一(1~2年级)、水平二(3~4年级)

学生通过努力完成当前的体育活动任务,能体验到体育活动对情绪的影响。进行体育活动或者游戏时候,分开组能与同伴友好的相处与合作,在重新分组后能与新的伙伴愉快的进行活动。对于低年级的盲生来说,在体育活动或者游戏活动过程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并能形成坚强的性格。

3.2 水平三(5~6年级)、水平四(7~9年级)

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完成有一定困难的任务。比如在健美操和武术学习活动中教师分开组后,能完成分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在小组完成分组合作学习的表演后,能体验到愉悦身心的情绪感。在参与体育比赛,比如门球比赛中,能体验到成功感与愉悦感。

3.3 高中以及大中专学生

比如在一堂健美操课教学中,学生完成分组合作学习后达到以下的心理体验.

在准备部分:小组讨论阶段。教师把本次课要学习内容先语言讲解,让低视生观看5次,让盲生触摸3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看到和触摸到的动作,同学们自己创意和想象动作的方向路线,给学生设置困难与目标,给予挑战的积极性与趣味性。基本部分:小组练习阶段。采用异质分组, 3人或4人一组。每个小组都有小组长,在组长带领下,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积极帮助。在小组长和教师的指导下,每组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迈进,并体验到成功感与愉悦感。结束部分:教师小组评价。在小组练习基础结束后,教师让每组跟着音乐进行展示,并小组内进行评价。这时候的学习效果比平时上课要好很多。最后,教师对每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与评价,以肯定学生的辛苦付出。[3]

在完成小组内内合作学习时,大家要相互团结并积极信赖;当困难不断被征服向着成功迈进时候,不断获得成功感与愉悦感。

4 体育活动在视力障碍学生社会适应缺陷补补偿伦理功能

人生来就被社会熏陶,影响,自然残障人士也是和社会密集相关的,那么社会对他们的理解,关心,尊重,帮助都彰显着重要作用,即增加社会的关心是实现社会对他们缺陷补偿必备条件。他们对于社会参与感,认识,交流,和了解也是必然不可少的第二条件。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全国共有残疾人家庭 7050 万户,达到超过一般中等国家总人口量,占全国家庭总户数的17.80%。[2]这个沉重的担子抛给了学校、抛给了社会。从学校层面来说,通过各个层面干预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特别是通过体育方法干预,让他们更好成长,值得思考。那么,从国家与社会层面来说,增加国家与社会即人对他们关注力度,如若弱势群体不弱,则国更强。实现它们自食其力生存,乃至更上一步是扶弱基本,而这基本的切入点,还应在学校开始。体育是人动手与动脚,动脑的基础,也是残疾人士迈出自食其力第一步,无论体育运动对身体与脑的调节,还是体育精神对残疾学生精神世界建立,都有助于他们走上社会,成为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同时,使他们的个人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使得他们家庭更幸福,使我们的社会更安定、更团结、更和谐。生活幸福、家庭和谐、社会安定,又直接推动了残疾人缺陷补偿与康复事业发展,形成了残疾儿童缺陷补偿的哺育与反哺的良性循环“社会链”。

5 结束语

当残疾学生的孤独不断被丰富,在一片迷茫与黑暗中找到希望。人生从运动中,由黑白向彩色定格。单一乏味的生存,在蹦蹦跳跳活动中得以转变,由生存状态变向生活状态,由一成不变,到生活的更加精彩。当更多满足感变成一种辛福,再进一步,便是征服感,体育运动中的顽强拼搏告诉学生,他可以做的更好。体育精神以此将塑造残疾生一颗积极向上的坚强心。学校体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个性意志品质,如勇敢、顽强、对挫折的承受力、对困难的忍受力等,这些都是残疾学生成功补偿和康复的心理基础,在此基础上,在老师帮助下,通过体育活动让残疾学生找到了自我、实现了自我、并不断超越了自我。通过本文的粗浅探讨,期望盲校体育课程不断得到发展,促使社会更多的人士关心与关注盲人的成长与健康发展。

[1] 盲校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6年版)455-484.

[2] 何敏学,全海英.论特殊教育学校体缺陷补偿功能[J].广州:体育学刊,2010, 17(5):43-45.

[3] 韩永红,秦纪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J].赤峰:赤峰学院学报,2013,12:122-123.

[4] 卢雁. 论中度智力障碍学生的体育教育与智力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5):662-663.

[5] 朴永馨. 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盲校残疾视力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信息技术整合学科在盲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保护视力等
视力不好的犀牛
基于IPAD的盲校职业教育课堂探索*
盲校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