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中学生足球运动损伤干预实验研究*

2018-11-25杨衍滔

运动精品 2018年6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比例显著性

杨衍滔 李 志



广西中学生足球运动损伤干预实验研究*

杨衍滔1李 志2

(1.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对广西桂林市4所中学的学生200人进行4个月的足球运动损伤综合干预。干预前调查中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情况、运动损伤知识、技能、锻炼强度与准备和整理活动等方面情况,干预后调查中学生运动损伤发生、运动损伤知识和运动强度等方面情况,经比较后发现,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与干预前、后和对照组对比有明显提高。

中学生;足球;运动损伤

足球运动是各中小学校体育活动中较为普及并深受学生喜爱的一项运动,其魅力在于将竞争的激烈性、对抗性及个人技术与整体技战术配合的复杂性融为一体。在足球运动中,带球过人、急停、转身、铲球、射门等复杂多变的高难度动作,极易发生损伤。本研究在广西区内中学生足球运动产生的运动损伤及危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中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率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中学生足球运动损伤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总体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并有效降低中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的目的,使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整体有所提高。

1 研究对象

选取广西桂林市4所中小学校为研究对象,按地域分类进行分组随机抽样,学生共200人,设综合干预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组95人,对照组105人。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干预实验组干预时间从2017年9月20日开始进行干预实验,到2012年12月实验结束,进行为期4个月的干预实验。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法

干预前通过问卷进行对中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情况、运动损伤知识、技能、锻炼强度与准备、整理活动等方面调查。干预4个月后,使用同一份问卷,同一份评估表调查干预后运动损伤发生、运动损伤知识和运动强度等方面情况,比较干预前后的变化。

2.2 综合干预措施

在教学的不同时期对实验组施加运动损伤干预措施:(1)运动损伤知识宣传:制作《广西中学生运动损伤干预手册》3000份和宣传版面8块,向中学生宣传运动损伤发生频繁性和严重性、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和影响因素、预防运动损伤的注意事项和知识点。制作便携笔记本、课程表等有宣传标语的宣传品各3000份,使得中学生在日常学生生活中都能接受到预防损伤的知识和方法。(2)学生掌握和运用足球基本技术动作,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类型动作容易对人体造成损伤的环节和部位,并着重提出对头颈、胸部、腰部等重点部位的防护方法,以及腕、指、肘、膝、踝等关节的保护措施。(3)做到教育的经常性和习惯性, 形成课前进行教育, 课中进行督促、课后进行检查和总结。(4)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克服精神紧张、思想麻痹、情绪消沉、动作练习“蛮干”等不良倾向, 以及提高学生心理承受力和意志品质。(5)运动强度(I):用心率遥测运动强度,运动强度中等。强度控制在120~140次/分左右。运动时间(T)为45~50min。(6)运动知识与技能比赛: 比赛内容包括运动基本知识、运动技巧等, 比赛形式包括班级内、校内、校际间比赛。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知识、态度的认识

表1 干预前后中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知识、态度的比较(干预组n=95;对照组n=105)

运动损伤知识及态度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组比例对照组比例 干预组比例对照组比例 能理解和领会运动损伤相关内容和掌握急救措施45 47.4%4441.9% 90**▲▲94.7%4643.8% 愿意接受关于预防学生运动损伤的教育5052.6%4951.6% 6568.4%5047.6% 知晓严重的意外损伤会导致残疾4547.4%4341% 6063.2%4547.4% 养成做准备活动的习惯3738.9%3634.3% 60*▲63.2%4038.1% 足球课中态度认真4648.4%4547.4% 66*▲69.5%5047.6% 安全参与足球项目的信心6063.2%6965.7% 75*79%7268.6%

注:干预实验前和实验后对比*(p<0.05)呈显著变化,**(p<0.01)呈非常显著变化;实验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比▲ (p<0.05)呈显著变化,▲▲(p<0.01)呈非常显著变化。

通过对中学生足球运动损伤干预实验后调查发现,中学生对足球运动损伤知识、态度都有所提高。实验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 “能理解和领会运动损伤相关内容和掌握急救措施”,的比例从47.4%提高到94.7%,前后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对比呈非常显著性变化(p<0.01),表明中学生在足球教学中很想了解运动损伤的相关内容和掌握损伤的有效的急救措施。实验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愿意接受关于预防学生运动损伤的教育”、“知晓严重的意外损伤会导致残疾”都有上升趋势,但实验前后两组间、实验后干预组和对照组都无显著性差异。另外,“养成做准备活动的习惯”和“足球课中态度认真”经过干预后它们的比例也有所提高,并且它们干预实验前和实验后对比呈显著变化(p<0.05),实验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比呈显著变化(p<0.05);通过对中学生“安全参与足球项目的信心”干预后发现,它们的比例从63.2%提高到79%,干预实验前和实验后对比呈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这一研究结果说明在足球教学或训练中只要措施落实,持之以恒,该干预策略是完全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运动损伤的发生

3.2 干预前后中学生足球运动损伤发生原因比较

表2 干预前后中学生足球运动损伤发生原因比较(干预组n=95;对照组n=105)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组比例对照组比例 干预组比例对照组比例 碰撞伤 4547.4%4341% 3132.6%4643.8% 跌倒7680%7369.5% 6063.2%5855.2% 自身身体素质较差6568.4%6864.8% 81*85.3%6965.7% 长期运动疲劳导致的旧伤复发7781%7672.3% 5861%7369.5% 场地、器材6770.5%7066.7% 6063.2%6158.1% 缺乏运动损伤知识6063.2%6561.9% 43*45.3%6057.1%

注:干预实验前和实验后对比*(p<0.05)呈显著变化,**(p<0.01)呈非常显著变化;实验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比▲ (p<0.05)呈显著变化,▲▲(p<0.01)呈非常显著变化。

通过4个月足球教学干预实验后发现,中学生对足球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有了很高的认识,调查的结果与干预前相比都有所下降。在“碰撞伤”“跌倒”“场地、器材”和“长期运动疲劳导致的旧伤复发”通过干预后它们的比例与干预前相比都有所下降,但都没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自身身体素质较差”和“缺乏运动损伤知识”都有下降的趋势,与干预实验前相比它们呈显著变化(p<0.05),但实验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这一研究结果说明,提高中学生足球运动损伤发生原因认识,对预防中学生运动损伤具有重要的作用。

3.3 干预前后中学生足球运动损伤发生部位比较

表3 干预前后中学生足球运动损伤发生部位比较(干预组n=95;对照组n=105)

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组比例对照组比例 干预组比例对照组 比例 头颈3031.6%3533.3% 15**▲15.8%3230.4% 肩胸3840%4240% 2829.5%3735% 手臂3031.6%3634.3% 18*18.9%3028.6% 腰部1717.8%2321.9% 10▲10.5%2422.9% 大腿77.3%54.7% 3*3.1%43.8% 小腿88.4%76.7% 3*▲3.1%65.7% 踝关节1920%1716.2% 9**▲9.5%1514.3% 膝关节1616.8%1817.1% 7**▲7.3%1514.3%

注:干预实验前和实验后对比*(p<0.05)呈显著变化,**(p<0.01)呈非常显著变化;实验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比▲ (p<0.05)呈显著变化,▲▲(p<0.01)呈非常显著变化。

从表中可以看出,广西中学生在足球运动中发生的运动损伤部位比较广泛,在身体各部位都出现,特别是在手臂、头颈和肩胸,具有很大的危险性。通过4个月干预实验后发现,各部位发生的损伤都有所下降。在“头颈”“踝关节”和“膝关节” 通过干预后它们的比例与干预前相比都有所下降,并且“头颈”“踝关节”和“膝关节” 干预实验前和实验后对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比它们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该干预效果对预防中学生运动损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实验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手臂”和“大腿”的比例也有所下降,分别31.6%下降到18.9%和7.3%下降到3.1%,干预实验前和实验后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肩胸”在干预前后的比例都有所下降,与干预实验前和干预实验后对比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对比也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腰部”和“小腿” 的比例也有所下降,“腰部” 干预实验前和实验后对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小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比两者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一研究结果说明,通过对中学生足球运动损伤干预实验,能够提高中学生对运动损伤部位的认识,从而有效的预防中学生运动损伤。

4 结论

4.1本研究通过对足球运动损伤进行综合干预实验,各项措施在4所干预学校均得到较好的落实,学生参与度均较高,干预学校可行性较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学校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和支持。

4.2通过运动损伤综合干预后调查学生运动伤害的知识、态度、损伤部位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等与干预前、后和对照组对比都有明显提高。研究结果说明只要措施落实,持之以恒,该综合干预策略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运动损伤的发生。

[1] 李晓亮.“运动风险”概念的剖析与界定[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6):20-24.

[2] 张勇,罗林.运动风险分类体系的思考[J].成人体育教育学刊,2012,28(2):20-21.

[3] 候柏晨,孙玉琴.高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与防范策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25(2):12-14.

[4] 李荣源,张智.高水平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2):48-50.

[5] 何伟.高校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6(3):142-144.

[6] 王军,马兴明.哈尔滨体育学院足球专修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1):129-131.

[7] 陈香仙,杨蔚,沈明海.中学生颈椎病与运动处方干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103-105.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occer Sports Injury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Guangxi

YANG Yantao, etal.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Guangxi,China)

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基地研究项目,项目编号:TYWHG033;广西教育厅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3YB030。

杨衍滔(1964—),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和运动训练学。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比例显著性
在足球运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路径探析
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人体比例知多少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