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曲棍球运动员膳食营养的应用策略研究

2018-11-24孙晨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3期

摘 要 曲棍球是在激烈对抗下的体能和技巧相结合、有氧和无氧混合供能的运动项目。比赛中运动员要进行多组的快速强度跑,人均活动距离大约在5000-6000m,最多达8000m,5-30m的冲刺和快跑大约有五十次(约1000-1500m)。运动员如若要达到这些要求,除了坚持科学的训练以外,还要保持科学合理的营养,以保证能量的供应和疲劳的恢复。

关键词 营养膳食 曲棍球运动员 营养膳食教育

中图分类号:G849.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对国内曲棍球运动员的调查和监控数据表明,运动员中已经没有营养不良的情况了,但是膳食中脂肪占总能量的比例过高,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过低,不足50%,很多运动员认为大量的吃肉可以代替吃主食来快速的增加肌肉力量。饮食大多含高胆固醇高钠盐,对于各种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钙、铁、锌等的补充严重不足。

1我国曲棍球运动员膳食营养和适宜食物

1.1曲棍球运动员饮食的特点

曲棍球运动的特点是时间长、强度大,所以食物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应满足日常训练或比赛消耗的需要,在质量上应保证全面的营养需求和适当的配比。摄取的食物种类应该是多样化的。热能总摄入量的应根据训练或比赛的需要作调整。运动员的进食时间也应考虑消化机能和进食习惯。

1.2曲棍球运动员对于热量的需求

曲棍球远动员的运动量较大,热能的消耗量大,运动时间较长,体内糖原会耗竭,肌肉逐渐依靠氧化血糖功能,所以曲棍球运动员的饮食一定要有足够的能量3500kcal-4000kcal/d。饮食中的蛋白质应该占到10%-15%,优质脂肪的含量30%-35%,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最高占到55%-60%左右。对于这些能量的补充比较适宜的食物应该是饮食含碳水化合物和水分较高的食物,同时要低脂低蛋白,并且符合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1.3曲棍球运动员对于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求

曲棍球运动的活动量较大,在运动期间损失大量的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许多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也会随着汗液一起排除体外,体内液体环境的平衡也会因此被打破。此时若单纯的饮水往往会事与愿违,不但补水效果不佳,甚至会出现“水中毒”等严重现象。对于无机盐类的日供应量,钙1000-1500mg,钾3-4g,镁400-500mg,铁20mg,锌20mg,铁和锌在大运动量时适量增加。维生素的日供应量,维生素A1600%eg,维生素D为11.5-12.5mg维生素B1为3-5mg,维生素B2为2.2-2.5mg,维生素B6为2.7-3.2mg。

2造成曲棍球运动员膳食不合理的原因

2.1饮食不规律

很多的运动员缺乏对运动营养的认识,有些需要降低体重的时候,会依靠节食和脱水,部分人为达到快速减重的效果会采用呕吐、轻泻和利尿的药物以达到脱水的效果。在禁食后,许多运动员为了更好地参加比赛又会选择暴饮暴食,吃一些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殊不知这样的饮食并不会对比赛带来任何的好处,短时间内并不会增加体内糖原的含量。

2.2營养素比例失衡

经分析我国的曲棍球运动员的饮食习惯与合理的营养膳食有些许的差距。大多数的运动员不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其中的膳食宝塔,曲棍球运动员普遍认为多肉就是增加营养,在自己的饮食结构中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以及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成为自己的首选,对于碳水化合物却摄取的很少,忽略了对于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的补充,这样以往的结果就是运动员膳食结构不合理,体内的脂肪含量会增加。由于运动员在合理膳食方面知识的欠缺,在赛前食用大量高蛋白的饮食,会造成比赛期间迅速疲劳,没有足够的糖原供能,使得比赛期间不能发挥自己最好的成绩。

2.3不合时令饮食

通过对曲棍球运动运关于“时令”饮食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运动员对“时令”饮食概念模糊。例如:曲棍球运动员在冬训期间消耗的能量比较高应该吃些含热量较高的食物。

3建议

膳食与能量消耗平衡是均衡营养的基础。曲棍球运动员是长期从事长时间大强度体力活动的特殊人群,保障队员能够摄入充足的能量是运动营养学最基本的要求。根据调查显示植物性食物摄入偏少,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摄入过多,蛋白质摄入能满足需要,脂肪摄入过高,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三餐热能不合理。本文根据得出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相关建议。

3.1普及运动营养学的知识

曲棍球运动员对于合理膳食,平衡营养的重要性明显认识不足,教练员与运动员对营养知识的匮乏是造成营养失衡的直接原因,在运动员训练、比赛以及日常生活期间,需要科学的饮食安排,这就需要自身及教练员具备充分的营养学的知识。对教练员、领队、运动员、行政管理人员和炊事员进行营养知识普及教育,提高他们的营养意识,使他们了解合理营养对运动员健康的重要意义。

3.2配备专业营养师,建立运动员个人档案

随着训练科学性的提高,匹配专业的营养师成了提高运动成绩的必要基础。而且专业营养师也可为每个运动员建立自己的饮食档案,定期检查身体的各项指标,随着运动量的调整适时作出科学的营养配餐,保证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期间能有最好的状态。

作者简介:孙晨光(1989.06-),男,汉族,黑龙江牡丹江人,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实习研究院,研究方向:运动生理学。

参考文献

[1] 苟波,王启荣,赵光圣,郭玉成,沈学军,陈养胜,唐铁锋.上海市散打队运动员减体重期膳食营养状况的调查与评价[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03):6-9.

[2] 焦寒凝.运动员营养教育方法及营养KAB调查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4.

[3] 林瑜.优秀运动员的饮食模式及其与身体机能的关系[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4] 张琦.大连市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膳食营养状况的调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