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微课之帆,启爱学之航

2018-11-24魏东苑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3期
关键词:学困生微课

魏东苑

摘 要 在农村,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学生不断增加,如果这群孩子学习不自觉,就容易成为学困生。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利用微课的“趣味性、重复性、可择性”的特点,帮助学困生提兴趣、强信心、补短板,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 微课 学困生 爱学趣味重复可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农村,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学生不断增加,如果这群孩子学习不自觉,就容易成为学困生。怎样让学困生改变学习态度,做好转化工作呢?結合长期山区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我发现:用微课的“趣味、重复、可择”的特点,能帮助他们增强学习兴趣、重塑信心、扬帆启航。

1用“微”之趣味性,激“生”之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这信息时代,微课各方面的优势已经显示出来。趣味微课“色、香、味”俱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实际,能真正吸引学生去观看、去学习,并从中受益,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辅导学困生理解“周长”概念时,用微课演示小蚂蚁和毛毛虫爬树叶比赛:一只小蚂蚁和一条毛毛虫分别从两片同样大小的树叶边缘的一点出发,让同学们观察它们的爬行路线后思考“它们谁赢了?”有趣的动态演示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再通过细致的鼓励启发:“你们真聪明,怎么发现的?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吗?”在学生思考作答后,用微课把“周长”概念的形成完整演绎。

新颖有趣的微课加上细致的辅导,能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求知欲望。

2用“微”之重复性,利“生”之固学

“成功就是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心理学研究中,有人曾根据复习次数、时间间隔、淡忘速度三者关系画了一条记忆曲线。这条曲线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重复的次数越多,忘的越慢。二是遗忘的速度并不简单地与时间间隔成正比,而是先快后慢。随着年级的升迁,知识由简单到复杂,思维由具体到抽象,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困难。这时,运用微课的重复使用性,鼓励学生反复观看、反复思考、反复研究。重复直观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及巩固所学,尤其有利于帮助学困生理解掌握知识。

2.1计算微课,变枯燥为有趣助提高

在计算教学中常遇到一些计算的方法和法则,学生难以理解,直接影响到计算教学的效果。通过创设计算微课,用讲故事、编童谣、顺口溜的方式教学算理,让学生在反复观看中掌握算理。

如在辅导学困生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时,微课重复演绎计算过程:边变换式子,边念顺口溜“一改、二倒、三约、四查。”

把枯燥的算理整理成童谣或顺口溜等,利用微课重复演绎,强化记忆,对学困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

2.2几何微课,变抽象为具体助理解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很多抽象的几何图形,在学生的头脑里很难建构起来。这时利用微课,可以实现声像、图文、动画的有机结合。有效实现对图形进行割、补、拼的发展变化过程,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实现对几何图形知识的高效理解。

3用“微”之可择性,补“生”之短板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我把微课资源分享到班群,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漏洞,利用班级群里的微课资源,有选择性的去查缺补漏、自主复习。这样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尤其是留守学困生可以灵活地在家按需选择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微课上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微课的可择性为学困生量身定做,提供了自主补短板的载体和平台,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综上所述,我和我的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扬微课之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启爱学之航。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3] 赖艳,侯咏娴.翻转课堂初探——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4).

猜你喜欢

学困生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