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号入座
2018-11-24那秋生
知识窗 2018年11期
那秋生
拉伯雷是“文艺复兴巨人”,他这样描写读书的情景:“狗见了一块骨头,恭敬地窥视着它,小心地守护着它,诚挚地紧衔着它,谨慎地啮啃着它,殷勤地咬碎它,贪馋地吸吮它。”
法国作家法郎士说:“我是一只图书馆里的老鼠,最大的幸福是在一本又一本地吞噬过许多书籍之后,发现吐着一点遥远世纪芳香那样奇妙的东西,发现任何人不曾注意到的东西。”
美国学者爱默生把读书当做“精神魔术”,他说:“进入到心里的过程是人生,从里面出来的却是真理;进去的时候是短暂的动作,出来的却是不朽的思想;进去的是琐事,出来的却是诗歌。”
哲学家叔本华告诫人们:“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的思想,我们只不过在重复他们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
波兰学者哈维兰把自己的读书方式称为“挤奶”:“好的书本像好的乳牛供应丰富,一本书就像一头乳牛,应该挤干它的奶才对。”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將读者分成四类:“第一类读者好比计时的沙漏,读书像沙注进去又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留下;第二类读者好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变,甚至还脏了些;第三类读者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走了,留下来的只有豆渣;第四类读者像是宝石矿床里的苦工,把矿渣甩在一旁,只要纯净的宝石。”
如此,我们可以一一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