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篆在汉字学习中的应用
2018-11-24张石金
张石金
摘要:小篆在利用汉字字理字据进行汉字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篆的学习要注意繁体字、《说文》常用部首、易混字形三个方面;教材的编撰是利用小篆进行汉字学习的基础,字源识字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篆;汉字学习;字源识字法
一、小篆与汉字学习
《说文解字·序》:“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汉兴有草书。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由此看出,汉代能够背诵、读写九千个汉字,并能书写“八体”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也是汉字学习的重点。“八体”之一的小篆是秦始皇亲自下诏颁布的标准字体,出身正统,地位很高。秦代已有用小篆编写的童蒙课本,如李斯《苍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毋敬《博学篇》用以教授字体和语法,成为后世编写儿童识字课本的先驱。秦代历史短暂,小篆作为标准字体使用的时间也不长,但小篆并没有随着秦朝的灭亡而消失,相反受到历代书法家、篆刻家的重视,并且在汉字学习中一直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解决汉字学习的难点,不少人进行字理字据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利用古文字知识和形体提高汉字学习效率,为汉字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避免出现将“悲”字讲成“心里像长了韭菜一样悲哀”,把“春”字讲成“三人一起晒太阳”,“波者水之皮,坡者土之皮”等违背汉字理据的错误,但字理字据教学要取得实效,任课教师必须有丰富的古汉字知识,其中,掌握常用小篆字形是重要的一部分內容。
古汉字形体包括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几种形体,教师要将所有古文字教给学生很不现实,而且甲金文字形复杂,异体较多,如:“月”字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收录了11个代表字形,容庚《金文编》收录了100多个代表字形;“酉”字《甲骨文字典》收录了17个代表字形,《金文》收录了35个代表字形,这两个古汉字还不是异体字最多、字形差异最大的,要从众多字形中确定一个字形作为汉字字理字据教学用字,很难取舍。小篆是古文字的最后驿站,保留了汉字的构形理据,而且文字形体基本定型,一般每字只规定一种统一的写法从而减少了异体字,由于具有这些优点,用于教学的古文字字形最好采用小篆字形,小篆字形在进行字理字据教学时可以避免许多争议。
被学术界公认为通才和奇才的弘一法师李叔同,1937年3月28日在厦门南普陀佛教养正院做讲演时谈到汉字学习:我对于发心学字的人,总是劝他们先由篆字学起。理由:一、说文解字是写字源头。可以顺便研究《说文》,对于文字学,便可以有一点常识了。每一个字都有它的来源,并不是凭空虚构的,汉字的一笔一画,都不能随随便便乱写的。若不学篆书,不研究《说文》,对于字学及文字的起源就不能明白——简直可以说是不认得字!所以写字若由篆书入手,不但写字会进步,而且也很有兴味的。二、篆书为根,各体皆通。还有字以人传,心正字正……
法师的话涉及到汉字学习的多个方面,其中强调《说文解字》、小篆是学习汉字的根基这一观点是非常重要的。下面重点谈小篆的学习方法、利用小篆学习现代汉字两个问题。
二、小篆的学习方法
小篆学习的核心是一部《说文解字》,如何学习《说文解字》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后世称之为“许学”。作为现代的人,不管是语文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可能,也不需要像清代“说文四大家”一样穷一生精力去研究《说文》。从学好汉字的角度出发,学习小篆要注意繁体字、《说文》常用部首、易混字形三个方面。
(一)繁体字是识篆前提
马君花在《论汉字简化对汉字教学的影响》一文中总结了汉字教学的经验:今天的汉字字形是经历了4000多年的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而来的。曾经能够分析的汉字,今天已经变得不能分析,这是汉字字体演变的结果。教学生识字,或者讲汉字的结构,应当讲授一点汉字字体的演变的知识,从小篆字体出发,或者至少还原成其繁体字,才能够勉强把问题说明白,所以适当地把繁体引入语文课堂,是可行的。
1.繁体字是小篆与现代汉字之间的桥梁
汉字形体的发展历史环环相扣,不可割断。小篆是古文字的最后一个阶段,保留了较多的汉字造字理据,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楷书繁体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一直是各地华人通用的中文标准字,简化字则是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后大陆通用的标准字。小篆、繁体字、简化字一脉相承,音形义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例如:→醫→医,小篆、繁体字形均表示盛箭筐装酒,用药酒为箭伤、殴伤等外伤消毒(医,箭筐;殳,持械打击;酉,药酒)。简化字已经看不出造字本义,不能不依赖繁体字、小篆字形理解字义。
另外,学习小篆必须从《说文解字》入手,《说文解字》的版本众多,但以繁体字居多,以简化字检字,很多检不到,检到了也读不懂意思。如:《説文解字》:過,度也。从辵咼聲。如果按照简化字“过”去查找就检不到,辵、咼、聲三字也很难了解字义。
所以,繁体字是小篆与现代汉字之间的桥梁,要学好小篆,繁体字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2.学习繁体字以《简化字总表》为依据
学习繁体字最重要的是以1986年版《简化字总表》的繁简对应为依据,现代网络上的信息驳杂,鱼目混珠,选择不当可能会走不少的弯路。
学习繁体字还应该注意:笔顺、一简对多繁、异体字。
笔顺:我们现在所遵循的笔顺是国家文字委员会根据简体字来规定的,至于繁体字,历来有一定的习惯笔顺,但无明确统一的规定,可根据汉字的部首、笔画特征,以简体字的笔顺规则进行推定。
一简对多繁:常用一简对多繁的字,繁体在古代文献中的意义差别很大,要分别记忆。如:後后(後,行动先後;后,君主或其妻)、毂谷(毂,粮食;谷,山谷)、醜丑(醜,醜陋;丑,干支名称)等。
异体字:可参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进行学习。
(二)《说文解字》常用部首是识篆基础
1.《说文》部首及记忆部首数量
林子序在《小篆习法举要》中分析过《说文》部首及记忆部首数量。《说文解字》共有540个部首,这一数目中有很多可以合并记忆,如木部、林部→木部;火部、炎部、赤部、黑部→火部;页部、面部、首部、须部→页部;口部、吅部、?部、曰部→口部。有部分字作为部首没有或只有几个统摄的字,如丙、庚、壬、癸、亥、明、司、秃等,这些均不能算部首。还有很多部首不太常用,如支部、去部、乃部等,有些部首常用,但它们所统摄的篆字现代已无太大意义,可以暂时放置。这样算下来,只需识记《说文解字》540个部首的五分之一左右(也就是100多个),就有了学习小篆的基础。
学者石玉成的观点与林子序较接近。石玉成在《汉字学初探》中提出了把握96个既是常用字又是偏旁字的基础部件和28个非常用字不独立成字的基础部件(合计124个),将有利于掌握3000个现代常用字。96个常用部件:一厂卜人几力刀又土士寸工大口山巾广门尸弓子女马戈木犬歹车瓦止不日贝见牛手毛片斤爪月凤父气火斗户心示石目田矢禾瓜鸟穴皿老耳页虫肉网舌竹自舟衣羊米羽豆身角言辛虎雨鱼金革鬼音食民皮市凡麦谷卵青直骨于。28个非常用字、非成字部件;匕冖匚勹卩冫廴宀辶壬韦阝阜攵殳疒覀耒缶?方酉豸壴豕镸舛鬲。
2.识记常用部首统摄的关联字
“关联字”是指与常用部首有密切联系的字。如有、灰、蚤、双、获等字与“又”关联,掌握了常用部首下的部分关联字,其余的可以从楷体(繁体)去推断。
3.识记字形与练习书法相结合
秦佑星在《手写汉字的特性与生命力》中曾指出:我们能预见和断定,随着社会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无论电脑文字在书面交际活动中推广使用到什么程度或者再出现了比电脑打字更科学的打字技术,手写汉字也永远不会远离我们而去。原因是任何一种表现汉字的技术与手段都无法取代‘手写的特性功能,所以它会永葆生命的活力。
对于手写汉字的高级形式——书法来说,除了具有陶冶性情,提高修养,获得审美,继承文化等多种功能外,还能帮助我们学好汉字。首先练习能激发人们学习汉字的兴趣,避免枯燥。其次,要达到书法艺术的要求,对汉字音形义、结构、布局的要求很高,汉字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通过一笔一画的书写和简架结构的构思布局,可以加深人们对汉字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所以说练习书法更加有利于人们学好汉字。
(三)记忆部分易混易错的特殊字形
元代的应在撰《篆法辨诀》,此书涉及到的篆书文字不算多,但对于篆法的辨析很精当,在篆字使用中对于容易和楷书混淆的文字,加以辨析并辑成歌诀形式,使人容易记忆,对初学者登堂入室有很大的帮助。《篆法辨诀》:奉奏春秦泰,篆来首不侔。鬨閙鬩燹鬭,其斗尽如阄。方言交永主,文市都不犹。并兼殊前首,美益异屰酋。粪身全异翼,差首亦殊羞。夹非来字迹,农岂曲为头......
三、利用小篆学习现代汉字
在现在的汉字教学中,由于分类标准和分类目的具有多样性,涉及到古文字字形知识的汉字教学法较多,如字族文识字法、字理识字法、字源识字法、图解识字法等,结合小篆和汉字教学的特点,主要介绍字源识字法。
(一)教材的编撰
要利用小篆或其他古文字学习现代汉字,首先得有可参考的小篆字形,这一方面古人已经有过实践。明代李登编写了《正字千文》,特别注意偏旁部首的区别和形似字、音近字的辨认,正文前有《楷书字法》,正文后附《草、隶、篆字法》,总称《四体字法》。此书正文编排呆板枯燥、缺少解析,故流传不广,但他将草、隶、篆字法附于正文后的方法值得借鉴。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出现小篆或其他古文字字形的内容非常少见,对于师生了解汉字演变的历史十分不利,更不用说能找到可供使用的科学合理的小篆或其他古文字字形进行汉字学习了。因此,建议编写教材的专家采用合理科学的方式将小篆或其他古文字字形的内容编入语文教材或参考资料中,便于师生学习汉字使用。
(二)字源教学法
字源教学法是我国最古老的也是最具生命力的汉字教学法。它通过分析汉字的结构,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识记汉字。前人用“六书”概括汉字的结构规律,又称之为造字法。因此,利用汉字的结构规律识记汉字,又称做六书识字法,“偏旁识字法”亦属此类。根据“四体二用”的观点,六书中只有前四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与汉字的结构规律有关,这四书基本上概括了小篆以后的汉字的结构形式。字源教学法主要是根据这四种结构形式进行汉字教学。
1.象形字的教学。象形字是通过描摹事物的形象和特征而造成的字。汉字发展到楷书阶段早已失去了象形性,但是,有许多字是由古代的象形字传承下来的。这些字,非常适合利用小篆进行教学。例如:(角)(木)(鼠)(犬)(鸟)(壶)
象形字能直觀地反映字义,所记录的词语大多为常见的客观事物,能使识字者见形知义,从而增强记忆。
2.指事字的教学。指事字是利用抽象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增加抽象符号构成的字。例如:(本)(末)(朱)(甘)(刃)(寸)(血)
指事字多表示抽象概念,机械记忆比较困难,利用字源识字法和小篆字形,可使抽象的意义形象化和具体化,增强对字义的理解掌握。
3.会意字的教学。会意字是由象形字和指事字组合而成的字,其字义往往可以通过字形来理解和记忆。独体字在组成合体字后,称为成字部件。利用会意字的结构进行教学,既认识了新字,又复习了已经学过的独体字,还掌握了合体字由部件组合而成的规律。在讲解会意字时,可以先分析每个成字部件的意义,再综合讲解整个字的意义。例如:
武:小篆上面是戈,下面是止(即足),象一个人荷戈出征,会“以武力征伐”之义。
前:小篆从止(足),在舟(船)上,会“行船前进”之义。
吠:小篆由“口”(指嘴)和“犬”(即狗)組成,会意为“狗张嘴发声为吠”。
4.形声字的教学。字源识字法也适用于形声字教学。形声系统是汉字系统的主体,具有字源明显,系统严密的特点。形声系统是由有限的构字部件充当义符和声符,按照固定的结构模式构成的。汉字数量虽然多达数万,但其基础构件却只有几百个。因此,在汉字教学中,只要掌握了基础构件的音与义,明确其在构字中的功能,以基础构件为中心,找出含有此构件的子系统,就可以成批识记汉字。
“声符识字法”,是以声符为中心成批识字的方法。采用形声字所共同具有的声符带出一批形声字。例如“主”字,带出“住、拄、蛀、注、柱、驻、炷”诸字;“分”字,带出“份、芬、粉、纷、吩、忿、棼、氛、贫、盆”诸字。声符识字法最适合声符能较准确地示音的同声符字族。而对于示音情况较为复杂的同声符字族,使用此法则要慎重,一定要向学生说明和科学地讲解这种复杂性,否则,便有可能把学生引入“有边读边,无边读半边”的误区。
“义符识字法”,即以义符为中心,集中识记同义符的字族。汉字体系中,义符相同的字在意义上的联系非常密切。例如,从“口”的字有“吃、喝、呼、吸、叫、吹、吐、吵、咳、吼”等,它们的意义都表示的是人或动物的口部活动,但每字的字义又各有差别。教师把它们之间意义上的联系和差别讲清,学生们会很容易地记住这些字,同时还学会了认识同义符字的意义特点、各个字符之间的意义差别。
例如:
字根:皮 字族——波 菠 玻 跛 被 坡 破 婆 披
《皮字朋友多》:有土堆成坡,有水波连波。碰石擦破皮,跛足也爬坡。披衣床上坐,被子多暖和。透过玻璃窗,夕阳染出河。外婆来看我,带来甜菠萝。
用字源识字法教学汉字,既能使学生迅速地成批地识记汉字,同时,在识字过程中,还学到了科学的汉字知识,掌握了汉字的构形系统,从而为将来的汉字研究、汉民族文化的继承打下了基础。因此,字源识字法是一种古老的、长盛不衰的识字方法,也是最宜提倡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苏培成著.《现代汉字学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凤阳著.《汉字学》[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
[3]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1963,12,1版第16次印刷.
[4]黄德宽,陈秉新著.《汉语文字学史》(增订本)[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8 (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