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设施农业建设现状及技术对策
2018-11-24林晓新
林晓新
摘要 以退耕还林户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设施土地产出效益为出发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行政推动、政策扶持为保障,在凌源市范围内退耕还林村增加设施农业面积,解决退耕户增收问题。本文阐述了凌源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介绍了项目建设技术,分析了项目投资和成效,以期为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退耕还林设施农业;现状;技术;对策;成效;辽宁凌源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0-0196-02
凌源市位于辽宁西部辽冀蒙3个省(区)交汇处,总面积为3 278 km2,年平均气温为8.1 ℃,无霜期145 d,日照时数在2 844.8 h以上,>10 ℃的有效积温达3 240 h,年平均降水量为477 mm。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二分田”,耕地面积达4.9万hm2,总人口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59万人,农民人均耕地933.3 m2,人多地少,土地瘠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差,广种薄收,历史上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为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现实状况,充分发挥干旱地区日照充足、积温高的比较优势,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民增收的首选项目和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并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实践证明,设施农业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已经成为全市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首选项目、重要来源。因此,发展设施农业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1 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
1.1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和需求情况
截至2017年底,设施农业总面积达2.82万hm2,蔬菜栽培种类逾10个品种,花卉栽培有百合等10个系列逾60个品种,反季蔬菜年产销量190万t,年产鲜切花5.5亿枝,年产优质种球2.4亿粒,设施农业总产值44亿元,仅此1项促进农民人均增收5 000元。设施农业已成为全市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首选项目、重要来源。
经过连续5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设施农业项目的实施,退耕户依托设施农业这个产业,也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收入有了大幅提高,尤其是近2年设施产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蔬菜价格再创历史最高水平,退耕户依靠设施农业真正富了起来。目前,退耕户发展设施农业的愿望强烈。
1.2 退耕还林项目区现状
1.2.1 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现状。在连续开展退耕还林以来,退耕地、荒山的山杏、山枣需改接,但因资金困难,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2.2 退耕农户生活生计现状。自开展退耕还林以来,肉食、粮食及其他生活用品等物价不断上涨,粮食直补金额上调,而退耕农户的补助标准未变,一部分退耕户无其他收入来源,与退耕前比较,30%的退耕户收入不升反降,生活上出現困难,40%的退耕户的收入能够持平,30%的退耕户收入有所增加。
1.3 近期项目情况
近年来,项目建设完成后,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因此,实施后续产业设施农业保护地建设项目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2 项目建设技术
2.1 建设质量
温室建设严格按照“六改”技术标准施工,整体材质采用钢筋土墙结构。冷棚建设坚持做到“三紧一平”,即拱架要绑紧、棚膜要扣紧、地错线要拉紧、棚面要平整,整体材质基本采用钢筋结构。
2.2 技术培训
改变传统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实行办小班为主、讲实用技术为主、以培训退耕农户和科技示范为主的新方式、新方法。技术人员直接到村,技术培训直接到户,技术指导直接到棚[1],技术要领直接到人。采取讲座、录像、板报、编印技术手册、田间作业印发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培训、指导工作,不断提高退耕农户的科技素质。
2.3 普及新技术
在棚内重点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箱植法、嫁接、立体栽培、无土栽培、病虫害防控等先进的科学技术。
2.4 推广新设施
在退耕还林户新建的棚内推广膜下微喷水肥、卷帘机、反光幕、农用补光灯、棚内调温控温仪等新设施[2]。
3 项目实施组织、措施
3.1 加强领导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协调、检查等。为了确保项目实施质量,由专家组成的项目技术指导组负责项目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等工作。
3.2 扩大宣传
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退耕还林工程的意义和政策,做到家喻户晓,赢得广大群众的积极拥护,促使群众广泛参与[3]。
3.3 狠抓质量
为提高项目建设质量,首先狠抓棚体建设,全力推进温室“六改”技术,使温室结构更趋合理。其次,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把农产品安全质量问题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市场监测力度,狠抓农业投入品使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三,创新栽培模式,大力推广冷、暖、裸相结合的栽培模式,以及温室两茬生产模式[4]。
3.4 强化服务
认真做好技术服务,鼓励和支持后续产业的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确保工程“能致富、不反弹”。
3.5 扩大市场
发挥市场机制在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开发市场需要的各种名、优、新等主导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不断完善八里堡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四官营子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凌源花卉交易市场等流通型龙头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巩固北京、天津、吉林、黑龙江、广州、深圳等国内市场,扩大俄罗斯、蒙古、韩国、日本及欧洲等国的出口,确保产销均衡发展,解决反季节蔬菜销售问题。
4 投资和成效
以1栋100 m温室为例,估算其投资总额达66 000元,其中包括开槽5 000元、土墙12 000元、盖板4 000元、钢筋架15 000元、立柱1 000元、棚膜1 800元、压膜线1 200元、草苫10 000元、拉绳1 000元、卷帘机6 000元、配水2 000元、配电2 000元、看护房5 000元。以1 hm2钢架冷棚为例,其投资预算为10 000元,其中包括钢筋7 200元、拉线780元、棚膜1 725元、其他295元。
自项目实施以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受益农户580户,受益人口1 848人,新增产值3 600万元,促进退耕户年内人均增收5 000元以上。
5 参考文献
[1] 胡建.现代设施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2,34(7):245-248.
[2] 李中华,王国占,齐飞.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农机化,2012(1):7-10.
[3] 张英,徐晓红,田子玉.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83-84.
[4] 何芬,马承伟.中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7(3):462-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