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改作品如何冲破“次元壁”?

2018-11-24十七

出版人 2018年9期
关键词:真人影视剧漫画

十七

漫改作品长久以来难逃被吐槽命运,能够成为佳作的少之又少。然而,近期上映的国产漫改作品《快把我哥带走》却以小成本赢得了意想不到的好口碑,话题性和用心的改编可能是其成功的关键。

漫改泛指从漫画到影视作品的改变过程,可以说,漫改作品从漫画诞生之初就开始产生,各国对于漫改作品多年来的尝试也可谓有得有失。但一个避不过的问题便是,其质量难以保证,导致被屡屡吐槽。近两年,随着国内动漫市场佳作频出,漫改作品也越来越多,但能够成为佳作精品的则少之又少。

近日,由万达影视传媒、快看世界等九家公司联合出品的电影《快把我哥带走》登录全国各大院线后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这部改编自人气漫画家幽·灵姐妹同名畅销漫画的影片上映三天,票房便突破一亿大关,而最终票房更是有望突破三亿,以小成本赢得了意想不到的好口碑。那么,该片的成功秘诀在哪里,漫改作品要如何操作才能避免“扑街”呢?

遍地开花

说起漫改作品,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数不胜数。日本的《名侦探柯南》《恶作剧之吻》《死亡笔记》《死神》等大火漫画作品都曾被改编为动画以及真人影视剧,日本动漫现行的制作委员会制度,使得一部漫画作品在连载之初,只要有流量以及人气,之后的一系列改编便在情理之中。

但在日本漫改作品中,除去上述成功典范,我们也看到不少如《进击的巨人》一般比较失败的作品。另外,日本的漫改作品始终还是局限在动漫圈子中,相对较难触及普通观众。而我们广泛意义上谈到的获得更高人气的漫改,更多的是指韩国以及美国的相关漫画作品。

美国的漫改作品,最众所周知的便是漫威和DC的超级英雄系列。漫威和DC的影响力无需多说,漫威宇宙第三阶段已经开启,一年三部的电影轮番上阵,今年的《黑豹》和《复仇者联盟3》已经赚的盆满锅满,近日上映的《蚁人与黄蜂女》也饱受观众和业界期待。年初上映的《正义联盟》虽然口碑一般,但是挂着DC招牌的影片,依旧是票房的大杀器。

韩国相关的漫画原作也许不为人所知,但是提起当初火遍全亚洲的《花样男子》(该作根据日本同名漫画改编),《浪漫满屋》《宫》等作品,粉丝可以说遍布全亚洲。这些作品在全亚洲掀起“韩流”,今年播出的改编自同名漫画的职场剧《未生》也是笼获了一大批上班族的心。

中国近年的漫改作品同样越来越多,除了上述提起的《快把我哥带走》,改编自同名漫画的《南烟斋笔录》已经杀青,《头条都是他》《19天》《长歌行》等漫改真人剧也已经立项。

到底应该怎么改?

漫画和真人影视剧的表现形式用“截然不同”来形容并不过分,即使内核相同,从二次元纸片人跳跃到三次元的真人演员来阐述故事也有较大难度,不少原著粉无法接受真人影视剧的原因也在此。因此漫改真人影视剧的核心难题便是:如何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视听媒介转换。

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部分来阐述。首先是保留原作精髓,这个问题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具体实施起来难度不小。

一部漫画作品的精髓是由人物+故事+台词以及分镜构成的,在人设方面,用化妆等现代化的手段,可以使演员形象和气质接近原作的角色。

但是“还原”角色,不仅仅是外表。粉丝更重视的是这个“人设”所作所为符不符合原作的描述,角色的行为动机,内在优缺点是否能够在编剧的故事中自圆其说。演员的动作、眼神、表现力和表演力能否让这个角色“栩栩如生”,都是漫改成败的关键。

从这一点来说,不难理解为什么小栗旬被称为漫改小王子。他饰演的众多漫改角色,的确能够让粉丝觉得是二次元人物“活”了过来。

十年前,东方卫视曾经播出改编自日本漫画《网球王子》的中国版真人剧,由当时的《加油,好男儿》人员主演。演员造型和场景设计都比较贴合原作,故事大体脉络不差,但是在人设方面却太过死板。主角本是痴爱网球至死的少年,却在剧中说出“我再也不想打网球”这样的台词,激起原作粉丝的不满。

在故事方面,出于种种原因,改编作品都会对原作进行改编,因为部分漫画倾向于四格,所以故事的连贯性比较差,改编的电影势必要有“主线”和主要故事情节存在。而在不少失败的改编故事中,则经常出现编剧用力过猛、情节失控,原作被改的支离破碎而失去故事性,情节拖沓、硬伤(比如超能力或是夸张的剧情表现)等情况。

二次元由于其虚拟性,场景和动作大,可以怎么夸张、怎么华丽怎么来,很多作品完全没有考虑过物理定律。很多漫画动画化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更不要说真人化,电脑CG技术毕竟能够做到的有限,很多为了节约成本做的“五毛钱特效”也是槽点满满。

另一方面,将漫画语言转换为视听语言,操作起来难度也是相当大。理想的状态是将影视本身优于漫画的部分突出表现出来,比如在声音,也就是配音和音乐上下功夫,留下经典的词曲;或者用演员本身的演技来升华人设,真人的演出生动性还是绘画所不能及的,毕竟“表演”本身就是一门大学问。

曾经火遍全国的漫改作品《风云雄霸天下》便是如此,不仅留下了很多经典的歌曲,演员的表现,尤其是雄霸的表演,能够让人切实明白表演所能带来的人物生动性,将漫画中的角色“演活”。

《风云》影视剧相较于原作各个人物的命运还有设定都有比较大的改动,但是即使如此,作为不少人的童年回忆,这部影视作品还是得到了观众巨大的认可和喜爱,各种段子和表情包依然流行到今天。

打破“次元壁”

事实上,泛娱乐化的趋势促进了漫画和其他文化产业的融合,而漫画IP的影视化则是其变现的最重要模式之一,也是其重要的价值回收链条和价值放大链条。

但无奈成功者寥寥,无数的改编成为了粉丝口中的“毁原作”。日本是公认的“动漫王国”,每年的精品漫画IP不计其数,却也在漫改这一市场屡屡失败。漫威、DC以漫画起家,背靠好莱坞的金山,用巨额的资本才砸下了如今的“江山”。

对于中国漫画来说,显然没有能力也没有足够的分量在短期内让高成本漫改成为可能。但《快把我哥带走》投资4000万,是名副其实的小成本电影,却意外得到了市场的青睐,秘诀在哪里?

究其原因,首先是漫画文本本身的优秀;其次便是演员的选择较接地气,表现的是“小人物”的生活,普通家庭的柴米油盐;而正确的IP改编顺序也至关重要。《快把我哥带走》以网剧形式试水后,才出现在大荧幕,网剧先赢得的一片好评,也为这部作品在大荧幕上的成功打下不错的口碑基础。

另外,“次元壁”一直是各方津津乐道的话题,从以往动漫相关题材作品能够“出圈”的经验来说,一部作品想要跨圈层成为爆款,注定要具备“可以产生话题性”“具有忠诚的粉丝基础”这两个条件,如果有情怀加成和社会问题的侧面反馈则更容易加快作品的爆火。

“拥有一个哥哥或妹妹”是中国不少青少年的心愿,日本相关的“妹控”题材作品在中国的热度经久不衰也说明了此类作品的潜力。《快把我哥带走》用诙谐的方式表达了兄妹之间的亲情,立足于每个人都可能正在感受或渴望感受的生活,引起了大众的共鸣。值得注意的是,曾经2015年爆火的漫改作品《滚蛋吧,肿瘤君》也同样是因为女主积極面对人生的态度,得到了观影人群的认同,所以最后的票房呈现相当可观。

事实上,一个作品的核心要素,不论是亲情与爱护,亦或是面对困难不愿意放弃乐观面对的态度,如果能够完整地阐述出来,即使隔着“次元壁”,观众也能感觉到诚意。

未来,中国市场上的漫改作品势必会越来越多,《快把我哥带走》的成功或许可以给业界带来不少启示。

猜你喜欢

真人影视剧漫画
James Legge’s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An Examination of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and his Multidimensional Adaptive Selection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Imaginations and Reimaginations of National Origin—A Case Study of the Two Times that the Gaxian Cave was Discovered
传播真相 追求真理 涵育真人——我的高中历史教育之梦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COCO×读者 真人亲身拍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