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探究

2018-11-23赵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1期
关键词:网络构建高校

赵宇

摘 要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互联网的影响,高校应该积极发掘网络资源优势,打造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致力于给大学生提供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以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引导大学生健康生活。本文将对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的意义、原则和有效路径加以探究,希望能够塑造大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高校 网络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现阶段,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愈发宽泛,他们极易受到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而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做出危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如不能及时加以引导,将会给社会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高校纷纷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期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使之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借助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为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深受大学生的青睐,如何能够保证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理想化的效果,将是接下来所要讨论的重点问题。

1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的意义

1.1有利于信息资源的传播与共享

互联网上有着海量的资源和信息,大学生足不出户即可浏览到世界各地的最新资讯和发生在身边的大事小情,不但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阅历,而且给他们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向大学生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与其进行在线互动交流,更易于被大学生理解和接受,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1.2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多样化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让大学生敞开心扉,这就需要能够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消除他们的戒心,这样大学生才能畅所欲言,将心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可是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单一,引起了学生的反感,与之相比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多样化的模式,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充分展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1.3突破了时空因素的限制

开放性、共享性是互联网的独有特征,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形式更加灵活,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契合。而且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需求都有着明显的差异,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学生个体差异最大化的尊重,让大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学习,展现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时俱进的特性。

2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原则

在构建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必须要遵循差异性、整体性和人文性原则。首先,大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性,他们的想法和需求都有所不同,在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将大学生个体差异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确保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就会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其次,互联网是实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具,二者的密切融合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教育质量,促使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趋于系统化、标准化,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增添了助力。最后,大学生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服務的主体,其需求需要得到充分的挖掘,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要加入人文元素,使大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和熏陶,为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保障。

3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对策

3.1开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互联网时代,心理健康教育有自己的内涵,如人本理念、教育主体主导对象互动理念等。大学阶段是人生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要努力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平台与资源,如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学校网站专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子板块,这些行为都可以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提供引导。高校还可以运用一些更丰富的多媒体手段,以促成大学生就业心理方面的解决方案,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调节心理的方法,养成正确的网络教育观念,减少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3.2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研

为了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需要借助互联网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研,此举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采集到准确的数据信息。网络调研运用不记名的形式,每个年级和专业都要收集足够的样本,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即可得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特征和发展规律,以此为依据制定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变得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协调健康发展。

3.3创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情境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大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越投入,产生的情感体验越丰富,取得的教学效果就会越好。教师不应将知识传授当作第一要务,而是要注重大学生情感体验的强化,通过设置教学情境环节,给大学生营造与现实生活有关的情境,让大学生能够将自己代入其中,展开深入的思考。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还应综合运用文字、视频、图像与动画等形式,让大学生压抑的心理得到释放,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那么大学生就会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抱以浓厚的期待。

3.4传统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并不意味着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遭到摒弃,实际上二者各有优势和缺陷,比如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面对面交流,部分大学生性格内向,即使存在问题和困惑也羞于开口,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但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够完全替代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二者的结合使用方为上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将作为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会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始终保有先进性。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高校能够正确认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充分利用好这一工具,打造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同时加强网络调研,将传统模式与网络模式的结合,致力于满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防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滋生,确保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从而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崔浩.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5(31).

[2] 沈晓梅.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1).

猜你喜欢

网络构建高校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