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才瓶颈及对策探析

2018-11-23张玉双

消费导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玉双

摘要:非公经济人才队伍建设是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从非公经济领域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提出加强政策协调、成立非公经济人才研究机构、构建非公人才培训中心、组成非公人才专业引进小组、设立非公经济人才资源中心五条可操作性建议。

关键词:非公经济 高质量发展 人才瓶颈

非公经济人才是一个地区宝贵的稀缺资源,是最具活力、最具竞争力的群体。随着世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赢得优势,非公经济的人才队伍建设担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加强非公经济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提升非公经济核心竞争力,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才瓶颈

(一)务实精神强,科学决策能力弱

不论是创业型还是转制型的企业管理人才,都是通过多年的摸爬滚打锻炼出来、成长起来的,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务实精神。在经过主要靠胆识、运气的“第一次创业”之后。如何实现由“顺境经营”向“逆境经营”的转变,非公经济企业家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资本运作、风险投资、技术创新、产品更新等等,都需要进行决策,以往“拍脑袋决断”、“凭经验说话”的决策方法遭受到严峻的考验。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认清宏观形势,盲目上项目,结果企业受到重创。可以说,在当前,决策失误是企业最大的风险,战略决策和科学决策能力的提高对于非公经济管理人才来说尤为重要。

(二)素质参差不齐,领军人物较少

在经历长期的创业过程和经历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后,其人才队伍具备创新意识强、善于经营、勇于竞争的特征,但从整体情况看,懂管理、善经营、能创新、敢竞争的领军人物还是不多,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能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及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非公经济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整无法及时跟上环境的变化。

(三)专业知识储备有限,现代企业管理能力较为缺乏

在民营企业创业之初,家族式管理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使企业快速发展。但当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企业行为,规范企业主行为。有些民营企业家对此还不能完全适应,用家族式管理方式管理上规模的民营企业。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现代企业管理能力较为缺乏的普遍现象导致非公经济领域普遍存在产权不清、体制不顺、管理混乱等问题。

(三)人才储备总量不足,民营企业面临人才断层

对于中西部大多内陆区域来讲,职业经理市场发育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家培训、评价、选拔、激励和约束机制尚未建立,企业所有者聘请经理人面临很大的风险。非公经济的人才瓶颈还表现为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优,尤其是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缺乏,职业型企业家数量很少。此外,传统就业观念和就业环境问题阻碍人才向非公经济领域流动。由于受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贯性和部分非公经济组织不重视人才、不善待人才的负面影响,使人才在选择非公领域的企业时缺乏“安全感”和“归宿感”。

二、非公经济人才队伍建设对策及建议

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不是林立高楼、宽阔马路、漂亮绿地,而是看创造财富、集聚人才、容纳就业的能力。非公经济作为提升区域综合实力的主要单元,其人才队伍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带动、辐射作用。实践证明:非公经济人才队伍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最宝贵的财富。近年来,各地区的区域经济迅猛发展,也归功于一大批富有活力的非公企业。可以说,非公经济在区域经济生活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为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依托。

(一)加强政策协调,营造“爱才”氛围。

梳理政策服务意识,把打造优秀非公人才典型作为经济发展升级的大事来抓,每年重点表彰一批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授予特殊贡献奖章,形成激励机制,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大力提倡和推广企业家精神,为非公企业家成长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和文化氛围。大力宣传民族工商业者“实业报国”、“义利兼顾”的工商文化,大力宣传非公经济领域的企业家的创业事迹及社会贡献,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以创业为荣、以创造社会财富为荣的社会风尚。

(二)成立非公经济人才研究机构,加强对其调查研究

由于非公领域人才队伍一直是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重要又最稀缺的要素资源,因此,政府要引导各级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各类问题和症结所在,为后续方案提供决策依据。深入研究地区性人才资源的形成、提高、配置、流动情况和利用等问题,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历史、法律、科技、教育等多个方面整体协调地综合建设与发展本地区的人才队伍资源,打通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非公企业的人才流动渠道。

(三)构建非公人才培训中心,提升人才队伍专业素质

应采取成立非公经济人才培训中心、设立“非公企业人才培训基金”等切实有效的措施,重视给非公经济人才队伍“进补”、“充电”,解决他们的“知识透支”和“本领恐慌”,使他们脑袋“富”起来,身板“硬”起来,切实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和抗风浪能力。要施行政府引导、高校和培训结构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非公经济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非公经济领域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在培训组织中。一是构筑立体式、多渠道培训机制。二是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创新人才队伍培训模式。

(四)组成非公人才专业引进小组,培育专业人才队伍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很多非公企业都遇到了新老交替的现实问题,如何顺利实现新老交替,企业要重视、政府要关心。在民营企业发达的浙江、苏南地区。开始打破“家族式”管理。聘请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走上民营企业的重要管理岗位。预计将来会有不少民营企业交由职业经理人管理。其他区域可借鉴其成功经验,未雨绸缪,成立非公企业人才专业引进机构,调整人才分布、有人化人才结构。鉴于非公经济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都不太可合理,与多有经济的人才相比差距较大。需要政策上对给非公经济领域的领军人才、杰出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引进上给予政策支持。尤其是要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以创造出有利于非公经济人才要素流动的环境。一方面可以推动相关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又可以因企业家资源的转移,推动相关产业的转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估机制及激励机制,设立专项鼓励资金项目,用于奖励非公经济领域的优秀人才、创新人才。

(五)设立非公经济人才资源中心。加强非公人才队伍后续保障

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否拥有一批高素质的能够适应新的时代特点的人才队伍是关键。为此,政府要积极筹备,引导企业积极做好接班人计划,建立完善的“接班人计划”,维护好当前非公经济人才队伍,防止老化、流失和弃手不干现象。可以仿效新加坡政府,設立企业家资源中心,加强对当前非公人才队伍的维护工作,从立法角度来保障对非公经济领域人才的权利地位、薪资待遇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在社会保障方面将非公经济领域人才的养老、失业、退休及奖励性资金统一规范。依次从根本上解决非公经济领域人才的流失等问题。确保人才的稳定性。

猜你喜欢

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挥优势 助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改革创新 营造环境 推动鹤壁非公经济发展提升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简述检察机关依法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则
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