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理财重新生长

2018-11-23王丽娟

财经国家周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新规净值资管

王丽娟

自今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落地以来,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率先迎接挑战,银行理财也因此在新规则上重新生长。

9月28日,銀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下称“理财新规”)。作为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的配套制度,银保监会还于10月19日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

这两个管理办法的基调都是投资门槛下调、投资范围放大、代销渠道扩宽等,这让前期受净值化管理压制的银行理财产品回了一口血。其中备受关注的几大关键变化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大部分将投资门槛降到1万元;而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没有投资门槛,甚至无需面签;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可以通过银保监会认可的其他机构代销;理财子公司发行公募理财产品可直接投资股票市场;等等。

这一系列政策将有利于推动商业银行向“大资管”战略的转型。但要真正实现转型,银行仍需解决众多痛点。

新政无疑正在改变中国资管业的格局。此前银行理财资金一直是券商资管、基金资管、信托业务等非银资管业务的上游。征求意见稿和理财新规的落地将直接影响到证券、信托、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机构资管业务的开展。而那些依靠低门槛、巨流量抢占市场蛋糕的互联网巨头,也可能失去曾经的优势,必须审时度势地做出一些改变。

大资管变局

理财新规刚一落地,就有银行迫不及待降低公募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其中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反应最为迅速。

9月30日,建设银行在业内率先将“乾元惠享”(季季富)开放式净值型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门槛由5万元下调至1万元;同日,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宣布下调部分理财产品销售起点。交行、浦发银行紧随其后。

按照理财新规的要求,“商业银行发行公募理财产品的,单一投资者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1万元人民币。”而根据征求意见稿,监管层将不再强制要求个人首次购买理财产品须面签,也不再设立公募理财产品投资销售起点。银行理财产品5万元起投、首次购买需要临柜面签的高门槛和繁琐流程将成为历史。

投资起点降低、无需面签、代销渠道放宽等新政策,将缓解保本类银行理财产品的退出所带来的客户流失,由此也奠定了银行理财产品大众化的基础。

前述这一系列新规的落地,也将大资管转型调整的口子撕得更大。

首当其冲受影响的,就是公募基金。由于银行理财子公司所发起的公募基金产品未来可以直接投资股票,并且没有销售起点限制,其与公募基金的趋同会越来越明显,银行很可能会利用渠道优势首推自家产品。

基金公司多年来依赖银行渠道实现的销售规模可能因此大打折扣,未来或许不得不进一步加大与互联网渠道的合作。但即便如此,互联网巨头的流量渠道一旦有机会向银行理财产品放开,公募基金的日子可能会更加难过。

从短期来看,互联网巨头依靠“宝宝类”产品形成的财富管理吸引力会有所下降。尤其是受产品收益率下降、赎回受限等因素影响,货币基金在投资理财领域的竞争优势可能因此减弱。

但长期来看,互联网巨头介入资管理财的机会将变得更大。在资管理财市场,个人资产的管理规模为188万亿元,其中有110亿元为非银行存款,但线上化率仅为10%。

根据征求意见稿,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既可通过银行代销,也可通过银保监会认可的其他机构代销理财产品。“尽管监管层尚未明确哪类机构有代销资格,但如果从互联网巨头拼抢各类金融牌照和基金代销资格的劲头来看,未来它们谋划代销银行理财产品的野心也会快速扩张。”一位分析人士说。互联网巨头会想尽办法将银行理财业务引入自身平台。于两者而言,双赢的状态可能会提早出现。

度小满金融副总裁张旭阳在2018年百度世界大会上透露,度小满金融将打造资管理财科技与消费信贷金融科技两大开放生态。“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政策明确,则给除公募基金之外的更多理财产品上线的可能。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资管理财市场将创造巨量价值。”

转型的痛点

商业银行本身也在加速转型,但其中的痛点也有目共睹。

转型首先表现在理财结构上,在理财规模下降的同时,净值型理财产品却在加速进场。以中信银行为例,其上半年净值型个人理财产品规模同比增长超过200%。据普益标准监测的数据,上半年新发行的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共1107只,其中,国有控股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量共接近八成。

理财产品的净值化是必然趋势。资管新规落地之后,不少银行停止发售新的预期收益型产品。但目前市场对净值型理财产品的认可度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产品的转型过程始终存在着投资者教育和非标产品如何处置的难题。

根据征求意见稿,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既可通过银行代销,也可通过银保监会认可的其他机构代销理财产品。

“非标市场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不可或缺。资管机构如何在非标和标准化资产之间寻找平衡、保证安全、实现转型,是非常大的考验。”一位国有银行资管业务负责人说。这也将导致在新规过渡期内,银行理财规模仍有可能继续收缩。

但这是艰难转型的一个例证。更重要的是,理财产品形式改变后,对运营模式的考验。产品净值化转型对产品的交易、估值、结算、信息披露等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银行理财在风险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上能否跟得上?

银行系资管子公司的落地,更将直接考验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截止到目前,已经有超过10家银行发起设立或拟设立资管子公司,其中仅8月29日,就有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宣布发起设立资管子公司。但这对内涉及投研能力建设,对外则涉及委外机构的管理。

一些资管投资能力相对较弱的银行迫切需要寻求外部合作,包括租用业务所需的系统或引入智能投顾服务,以实现资管业务的经济运营。这其中尤以城商行和农商行为主。它们在科技系统、估值体系、投研团队、营销团队等方面都与大型银行差距较大。

而大型银行也在行动。今年招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就宣布,将投入不低于上一年度营业收入的1%用于金融科技研发。对银行来说,拥抱科技或许将成为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猜你喜欢

新规净值资管
压缩驾照“分虫”非法市场
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不改转型方向
财政部:资管产品暂按3%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券商资管挑战重重
监管新规下P2P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刘珺?:大资管是金融脱媒的路径之一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最新净值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