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絮语,满目生机

2018-11-23罗翔

美术界 2018年5期
关键词:工笔工笔画人物画

罗翔

范凯是八零后的工笔画家,他成长的时代正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时期。八零后的艺术家成长的环境是比较特殊的,他们刚出生就赶上了八十年代文化界对自我传统的严肃反思以及西方文化的强势介入。随之而后的商业中心主义、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环境又使得八零后艺术家的青春充满了各种冲突和激荡。尤其是深入学习传统艺术的八零后画家,更容易感觉到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割裂感和陌生感。在他们的创作中,也集中体现着自由与禁锢、传统与当代、中国与西方等多种矛盾。高明的艺术家会用自己的作品反映我们这个时代最尖锐的矛盾和问题,并用艺术的手法试图寻找一种精神的突围之路。范凯的艺术道路正是与他生命中出现的这些大的矛盾相联系的。他的作品中有各种各样的元素,既有传统的、经典的元素,也有西方的、当代的元素;既有对自然的向往和歌颂,也有对社会体制的反思;既有内化的自我检省和个人化的情绪,也有外向的视野和对社会、历史的思考。范凯作品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显示出他个人的精神独立和思维的自由与活跃。他的作品不是故作高深,也不强作宏大叙事,而是直面自我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生活阅历。

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工笔人物画的经历使得范凯具备了坚实的传统绘画基础。在师从工笔画名师唐勇力先生的学习过程中,范凯不仅仅锤炼出一手高超的工笔画技法,同时也将视野拓展向国际化的文化语境。

范凯对画面中造型语言的尝试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但这种创造性,无疑是建立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的。范凯对色彩的运用、线条的把握无疑是精炼的,他对人物画的表现偏爱于一种直接有力的方式,勾勒人物形象的线条往往充满了阳刚的力量。线条的边缘常渲染淡淡的颜色,在衣褶等较密集的线条边缘染以淡色,与衣服的颜色区别开来,显示出一种朦胧却不失强劲的韵味。范凯在色彩的运用上非常大胆,多用大面积的平涂,着意于画面整体上色彩关系的布局和对比,有着很强的设计感和形式感。他的作品中对色调的把握很精微,多以高级的灰色调为主,在各种冷暖倾向的灰色调基础上点缀以亮色或纯色,形成节奏丰富的画面效果。从整体来看范凯的作品,是克制的,是精雅的,但同时也是充满着青春的蓬勃力量和朝气的。

范凯的人物画造型有着较为鲜明的个人风格化的倾向。他对不同种族的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兴趣,与其说这是一种新时代的“国际视野”,毋宁说是画家自身对异域的热忱与好奇。在中国面向世界,不断开放的大环境中,作为八零后的画家,范凯对人性的表现和关注集中于非洲,既是时代性之使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画家个人对其他文明与文化的开放态度。他笔下的人物具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和美感,既有一种古朴的力量感,也有一种昂扬的自信。

范凱也尝试一些碎片化穿插组合的构图方式,以“蒙太奇”的拼合手法表现古与今、个人与历史的关系与碰撞。如《萤窗秋夜短》就是这一类型的作品,在这件构图复杂的作品中,画家表现了孔子、鲁迅等历史人物的形象,同时还有唐代武氏、敦煌壁画中佛教人物,画面的左下角是一个现代的年轻男子双手抱书的形象,这个年轻男子大概正是画家本人。在古今人物交错纵横的画面中,范凯试图表现的是他作为一个八零后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整体性的感知。这种感知以碎片化的拼合方式呈现出来,似乎像是梦境一般的表达,整件作品显示出画家很强的画面掌控能力。他既吸收传统的工笔画艺术,也追求现代的艺术形式,画面中的勃勃生机和温润雅致的感觉,让观者不禁眼前一亮。

中国传统的工笔人物画历史是辉煌的,然而从题材到形式,从技法到意境,中国传统的工笔人物画与当下的时代文化语境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如何从传统走向当代,如何转变经典性的造型语言和审美意识,成为当下每一个工笔人物画家都要面临的难题。尤其在后发性现代化国家中,传统绘画如何转化,如何面对现代性,都是普遍存在的文化难题。中国的工笔画家从二十世纪早期就已经面临着这个宏大的难解之题,并提出多种解决的路径,也取得了一些丰硕的成果。直到如今,八零后、九零后的新一代画家承接过这一重担,继续进行摸索和实验。范凯正是在这种大的文化语境和历史机缘下进行创作和思考的,相信在未来的漫长时光里,他会取得更加令人瞩目的成绩。

范凯

1987年生于山西太原,现居北京。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为唐勇力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美术大展并获奖。宗教题材作品收藏陈列于北京龙泉寺与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

猜你喜欢

工笔工笔画人物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工笔国画一夏荷,牡丹
工笔花鸟画
2020年首届广西工笔画作品展作品选登
李文慧作品
首届“工笔新经典”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选登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陈孟昕工笔画作品
韩伍古代人物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