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马跃长空 激扬家国情
——从《奔马图》看徐悲鸿的家国情怀
2018-11-23
《奔马图》徐悲鸿 326cm×112cm 1941年作
衡量一个艺术家成就的大小,不应仅仅停留在其作品本身和艺术水平的高低上,更应从其人生履历、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及所蕴藏的精神内涵,以及对艺术界与社会受众所产生的正面影响等多方面综合加以评判。因为作品所蕴藏的精神内涵,在关键时刻可以转化为精神动力,尤其是在民族和国家命运出现重大转折时,显得更为重要与突出。
20世纪初的中国,磨难重重,不但饱受外国列强的蹂躏与侵略,而且国内军阀割据,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在思想解放大潮下,众多知识青年与有识之士远赴海外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他们满怀爱国热情,学成归国后在不同领域对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徐悲鸿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他作为这一时期的艺术代表人物之一,既经历了封建王朝的没落统治,又看到了新兴资产阶级革命的艰辛,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抵御外侮、建立新中国的丰功伟绩。在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他以满腔的爱国之情,融汇中西美术技法,创作了大量极具时代特征与爱国主义情结的艺术精品,如油画《田横五百士》、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既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坚忍不拔、威武不屈的顽强精神,又表达了对民族存亡的忧愤及对革命胜利、人民解放的光明向往。除人物外,他的奔马、雄狮与晨鸡多给人以力量和生机,表现出积极、高亢、令人鼓舞振奋的精神。当然,最令人赞叹和驰誉国际的,还当属他的《奔马图》。
徐悲鸿托物抒志,以马之精神喻人,表达了强烈的家国情怀。他一生画马无数,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极富生命力。他最为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奔马图》,画于1941年秋天。时值他正为抗战募捐远赴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办艺展,而国内的抗战正处于与日寇战略相持的关键时期。二次长沙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日寇占领了长沙。消息传至槟城,徐悲鸿心急若焚,彻夜难眠。于是,他趁着月色饱蘸浓墨,顷刻间一幅大尺寸的《奔马图》一气呵成,并于右下题款“辛巳八月十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忧心如焚,或者仍有前次之结果之,企予望之,悲鸿时客槟城”,以记当时忧愤之情。
观此幅图上的奔马,虽仅寥寥数笔,然形体刚劲体魄饱满、精神抖擞腾空而起,雄豪风神跃然纸上,给人以热血沸腾之感。作者当时那种激情满腔,恨不乘马一夜返程上阵杀敌、保疆卫土的豪情溢于画上!此时此刻,他已不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大丈夫,一位满怀家国情怀的大丈夫!
历史无法重现,时光不能逆转。抚今思古,在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中,凡能留名的艺术家及作品,必是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高贵品格影响了那个时代,推动了文明的发展进程。徐悲鸿的《奔马图》,正是这样的作品,他也正是这样的一位艺术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特别指出:“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今天的中国,随着综合国力的强盛,虽已迥异于20世纪初的中国,但此结论颠扑不破。然而,一些西方的“虚无主义”等非主流的艺术意识却乘虚而入,还冠以“当代”之名,不断扭曲国内受众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用心险恶令人警觉。因此,像徐悲鸿在《奔马图》中呈现出的“家国情怀”,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仍应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否则,必将导致艺术作品低俗横行及民族精神基柱塌毁。
今天,文化发展已经上升到事关国家强盛、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广大艺术工作者应该秉承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以积极入世的态度关注社会现实的发展变革,关心人民群众的审美诉求,切实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社会责任,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审美理想与国家的发展命运相融合,用艺术作品去为人民塑像、为时代放歌。这才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
《田横五百士》 徐悲鸿 布面油画 197cm×349cm 1930年作 北京徐悲鸿纪念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