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夏对峙时期清远军考察研究

2018-11-23张多勇

西夏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南院环县西夏

□张多勇

清远军是北宋初年郑文宝为了固守灵州而修筑的军镇。李继迁为了夺取灵州,先取清远军,以断绝北宋对灵州的外援。李继迁得清远军,关乎其夺取灵州以至建都灵州的重大战略问题。清远军关系到北宋与西夏对峙时期各自的战略防线与宋夏边境线的走向。

一、清远军是北宋通往灵州的要塞

宋太宗时郑文宝还建议修筑清远军。《宋史·郑文宝传》载:“环州至伯鱼,伯鱼抵青冈,青冈拒清远皆两舍,而清远当群山之口,扼塞门之要,刍车野宿,行旅顿绝。威州隔城东隅,竖石盘互,不可浚池。城中旧乏井脉,又飞乌泉去城尚千余步,一旦缘边警急,贼引平夏胜兵三千,据清远之冲,乘高守险,数百人守环州甜水谷、独家原,传箭野狸十族,胁从山中熟户,党项孰敢不从。又分千骑守碛北清远军之口,即自环至灵七百里之地,非国家所有,岂威州可御哉?请先建伯鱼、青冈、清远三城,为顿师归重之地。”[1]9426-9427于是,皇帝颁诏修建清远军。古环州即今环县,古城尚在。古时一舍三十里,今环县往北六十里到洪德,洪德往北六十里到山城堡,山城堡往北六十里到甜水堡,青冈即山城梁上张铁古城,清远在甜水堡附近。而在以后宋代史料中,只见青冈峡、清远军,而不见伯鱼城,又出现洪德寨,可见宋初的伯鱼,后来改为洪德寨。

宋廷对修筑清远城有异议。杨亿奏疏:“复于积石孤壤,别筑清远一城。边城绎骚,国帑匮乏,既不能制黠酋之死命,又不能救灵武之急难。”[2]1095但郑文宝一再坚持修筑清远城,《续资治通鉴长编》载:“时文宝议再葺清远军,环庆、泾原都部署王汉忠言其好生事,上以文宝生事无显状,止令护换任焉。”[2]1124清远军城由郑文宝主持修建。《宋史·郑文宝传》载:“清远据积石岭,在旱海中,去灵、环皆三四百里,素无水泉。文宝发民负水数百里外,留屯数千人,又募民以榆槐杂树及猫狗鸦鸟至者,厚给其直。地舄卤,树皆立枯。西民甚苦其役,而城之不能守,卒为山水所坏。”[1]9427积石山附近无水泉,但不至于在百里外取水,在其东北3千米就是甜水堡,在其南30千米就是环江,均有淡水。《武经总要前集》云:“灵盐路。自洪德寨西北入青冈峡,上至美利寨入清远军。军城则太宗朝转运使郑文宝建议筑之,在灵州南界积石岭上瀚海中,至灵、环各三百余里。地不毛,无水泉。”[3]1084这则材料,虽是讲灵盐路,但点名清远军筑城时间在太宗朝(976—997),地点在灵州南界积石岭上,瀚海中。从今天甘肃环县至宁夏灵武需翻越一山,名烟囱山(当地音:烟墩山),是为横山山脉的一段,为分水岭,山北为甜水河,北流入黄河,山南为泾河支流马莲河发源地,烟囱山当是积石岭。清远当在积石岭中,山口之地。

《宋史·田绍斌传》载:“(田绍斌)淳化中,为河中、同、丹、坊、鄜、延、横岭蕃界都巡检使。会郑文宝议城席鸡城寨为清远军,绍斌与文宝领其役。城毕,以文宝之请,命为知军事。”[1]9496这反映了几点信息:清远军的修筑时间是在淳化年间(990—994),清远军是在席鸡城寨基础上改建而成的,首任知军事为田绍斌。郑文宝与田绍斌在席鸡城寨基础上改建清远军,说明这里以前就有古城。

曾巩《隆平集》卷一淳化五年(994):“席鸡城寨建清远军,复为环州。”明确了第二次筑城时间是淳化五年。清远军是灵州道的要冲。《武经总要前集》:“木钵镇路北至洪徳寨八十里,西北即蕃界,至青冈峡、清远军、积石、浦洛河、耀徳镇、清边镇寨、灵州共七程。”[3]1080同卷又载:“灵盐路自洪徳寨西北入青冈峡,上至美利寨入清远军。”卷十八下对灵环大道具体里程有所总结:“清远军,东南七十里至环州美泥寨,西北五十里至浦洛河,又七十里至圣泉(即耀德,引者注),七十里至定边镇,又六十里至灵州。”[3]1138至此,环州至灵州道上的城镇有:环州、洪德寨、青冈峡、土桥、美泥寨、清远军、碛石、浦洛(溥乐)河、耀德(圣泉)、清(定)边镇、灵州。清远军控扼环灵大道中路,是北上进入灵州的要塞,也是南下进入环州的关隘。郑文宝远距离运水、两度在此修筑城寨,是基于对其重要性的充分认识。

二、北宋清远军的地望

积石岭,即今烟囱山,是黄河北流支流苦水河、清水河与南流支流泾河、洛河流域的分水岭,海拔1800—1900米。积石岭向东与横山山脉相连,延伸至陕西省定边县、靖边县、横山县、绥德县;向西,在今环县西,转而南北走向(即赫连勃勃所说之“马岭”),100千米又折而西南,80千米至固原南开城梁,与六盘山东崆峒山系相接。

在古灵州大道上,翻过积石岭,是有名的“旱海”,这里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水源较少,水质苦不可饮,如果有一处可饮用的泉水,人们就会给其地冠以“甜水”的地名,今宁夏南部称“甜水”和“甜水河”的地名不少。从郑文宝所言“一旦缘边警急,贼引平夏胜兵三千,据清远之冲,数百人人守甜水谷”来看,这个甜水谷距清远军不远。那么,今天环县北境有甜水堡镇,应是郑文宝所说的“甜水谷”,汉代在此置神泉障。

《武经总要·前集》卷十八《边防》西蕃地界载:“清远军,东南七十里至环州美泥寨(《宋史》为:美利寨),西北五十里至浦洛河,又七十里至圣泉,七十里至定边镇(他书称清边镇),又六十里至灵州,西甜水堡五里。南至木波镇四十里①,本席鸡城地,太宗以灵武道路难阻,欲城古威州以通漕挽,转运使郑文宝固请筑此城,以清远军为名。深在瀚海不毛之地,素无泉井,陕西之民甚苦其役。咸平中,都监(“监军”之误)段义逾城叛,寻陷于贼。”[3]1137-1138清远军向北至灵州为二百四十里,和今甜水堡至吴忠公路里程110千米大体相当。②《武经总要》成书于宋仁宗时期,这时已有“甜水堡”地名,且明确是西蕃地界。《武经总要》这段记载,指明清远军,距甜水堡为五里,“素无泉井”说明清远军不在甜水堡。

图1 北宋清远军遗址与地势图

关于清远军故址,《西夏简史》认为清远军在宁夏盐池县西南[4]21。《中国通史》第五册附《宋代地名表》云:“清远军,宁夏灵武东南。”[5]476《中国通史》第六册附《夏国地名表》曰:“清远军,宁夏银川市东。”[5]471鲁人勇认为清远军在甜水堡东五里[6]65-70,但没有指出具体位置。笔者在《西夏京畿镇守体系蠡测》一文中提出北宋清远军城址是甜水堡南3千米古城堡古城[7]336。缪喜平在《北宋清远军地望与“灵环道”走向考察研究——兼议清远军失陷对北宋边防的影响》一文中认为北宋清远军城也是古城堡古城[8]53-78。

根据“清远据积石岭”的记载,应在烟囱山寻找古城遗址,但是在今分水岭烟囱山山脊找不到古城遗址。在烟囱山北麓,有一古城名古城堡古城,属于甘肃省环县甜水堡镇大良洼村,西北距甜水堡3千米,正好与这个里距大体相合。笔者2005年10月24日前往考察,所见古城与宋夏古城形制相同,依山而建,一面在山上,今已不见台地上的墙迹。今保存山坡墙体呈一弧形,残长426米,墙残高1—2米(如图1)。地理坐标:37°06′14.6″N、 106°49′48.4″E,海拔高1590米。在野外考察中,实地所见西夏修筑的古城夯层多在17厘米以上,今天大多塌陷。古城堡古城从墙体情况看,不能与宋代所筑墙体比较,残存城墙矮小,夯层太厚,厚20厘米,宋代夯层一般13厘米左右,可能是宋朝粗制滥造,或者是西夏修建。烟囱山只有一口,经山城梁到甜水堡必经此口。古城堡古城虽保存不好,但扼守烟囱山北口,符合“当群山之口,扼塞门之要”的形胜。但古城堡古城正当烟囱山北口,此城选址不能避开洪水,极易被洪水冲毁,正合“城之不能守,卒为山水所坏”的记载,古城堡古城,当为郑文宝修筑的清远军古城遗址。城堡为山水所坏,说明选址有问题。

三、西夏清远监军司地望

积石山北口的清远军城既然为山水所坏,西夏设置监军司时也不会利用。 积石山北口的清远军城最大的缺陷是没有水源,在其东北3千米就是甜水堡。西夏建城,当选在有水的地方。今甜水堡属于环县的一个乡镇,有水泉,并形成甜水河,能饮用,有古城遗址,当地传说有十二座莲花城。这里是进入翰海的南大门,距离灵州(今宁夏吴忠)与环县均为110千米左右,与文献记载“去灵、环皆三四百里”相合。哪座古城是清远军城?需要在野外考察中才能确定。笔者野外考察中所见,这里有汉代古城遗址二座(笔者考得为汉代北地郡回获县和神泉障)、唐代古城遗址一座、宋代古城遗址一座、西夏古城一座、明代古城一座。

《武经总要前集》卷十八上环州条:“北至洪德寨八十里,寨北即蕃界,青冈峡、清远军、积石、浦洛河、洪德寨、清边寨、灵州共七程。”再进一步,便可确定清远军具体位置,就在这条道路上。

2005年10月25日,笔者来到环县甜水堡考察,这里海拔高度1510米,甜水堡北、东、西三面均为宁夏盐池县萌城乡地,在这里发现有古城遗址7座。

图2 甘肃环县甜水堡古城遗址示意图

牛毛城。城址位于甜水堡镇西1千米,东距水泥厂100米,地面散落许多细绳纹瓦片,瓦内棱格窝纹。地理坐标:37°08′14.8″N, 106°46′28.8″E。南墙体今仅存一座土墩,最高一土墩高5.8米,夯层厚18厘米,地下土均为红色,部分夯土用当地红土筑成,粒度较大,致密,如红砂岩一样。北墙残存100米,东西墙不存,南北墙距离208米。古城北侧250米,两座墓冢高5米,底周40米。南侧400米,有一大型墓冢。再北500米又一大型墓冢,皆有盗洞,北墙今高5米,残坡长100米许。据当地人说,城原来为椭圆形东西长约500米。西侧1000米,一方形烽燧,周围有障城遗址。

唐城遗址。西距牛毛城200米远,被毛沟冲断,沟宽150米,分别残存墙体80米、180米,东南角墩尚存,东墙残存20米,墙高5—6米,基宽3—4米,夯层15厘米(如图2)。访问徐海,57岁,回忆此城与牛毛城相连,但城墙走向明显不能相连,水泥厂未建时建筑残件颇多,有铜箭头、瓦碴子、石条、石碑,此城无残件。这里残留1958年炼铁遗址,现用土法烧制白灰,原料来自宁夏萌城。

瓦碴城。北墙残存295米,有瓮城,断45米,又200米至西北角墩,北墙总长570米;西墙580米,残高3—6米,基宽6—10米;南墙总长578米,距西墙200米有南门门,门宽13米,残高3—4米,又245米处残高2米,皆上已成为路,路高2米;东墙长600米,残基断续相连,可辨认走向。城内大量布纹瓦片,卷口陶器(黑),瓦片布纹较细,当为宋瓦,个别黑绳纹瓦片。城内从北墙深入一冲沟,深25米,宽75米,长400米。文化层内容属于宋代,但本区域内其他宋城都保留高大的城墙,瓦碴城城墙倒塌,说明筑城不坚固所致,寻找夯层20厘米以上,当为西夏古城。

东滩遗址。位于甜水堡南0.5千米,遗址地形是一大滩地,三面为低丘缓冈,遗址南北400米,东西300米,发现有五铢钱范、云纹瓦当,文化层含有瓦片多为外粗细绳纹、内菱格纹、方格纹、布纹等,还有众多陶罐、陶钵、陶盆等器物,遗址东1千米有汉墓群,可见大型坟冢11个。彭曦认为,汉代除道县、五街县、回获县、北部都尉治所神泉障,必属其一[9]190。笔者赞同这一观点。根据近年来的野外工作已经发现,除道县、五街县,这里是神泉障的可能性很大:一是由于在旱海之地“甜水”不多见,将甜水称为神泉,是理所当然的事;二是甜水堡所处的地理形胜,决定了汉代将北部都尉设置在此的可能性。但也有可能将北部都尉和回获县都置于此。

明城遗址。马文升修筑的防御蒙古小王子南下、连接花马池与固原的中间堡垒。墙体保存基本完好,东墙长 450米,西墙长 470米,南墙长 560米,北墙长 520米,墙高 8—12米,基宽 10—12米,顶宽 6—8米,夯土层厚15—20 厘米。开南北二门,北门外有方形瓮城,已毁。城墙四角均有方形角墩,边长约 7米。211 国道从城址中穿过,城墙两侧居民房屋倚墙而建,街道纵横,有的在墙体上开挖窑洞。墙体高大,明显属于明代建筑,沈浩注认为是北宋清远军城[10]21-23,误。

马圈遗址。宋代古城遗址,东西200米,南北166米。今存北墙19米,东北角墩,南墙存82米。

清代堡子。面积为30米×40米,当是清代民户为防土匪抢掠而修筑的城堡,较小。

石梁烽燧。甜水堡是一个周围4千米的盆地,周围四面环山,中间高岗,称作石梁,为青色石灰岩,以西为宁夏萌城。石梁上有一烽燧,呈正方形,12米×12米,外有一障城夯层厚15厘米,烽高10米,顶宽3米×3米。障城48米×52米,高5米,基本完整,东有门东墙残破,地理坐标: 37°08′14.2″N、106°45′18.0″E,海拔高1610米。站在烽燧上,瞭望四周,2千米以内皆平滩,今天均为农户。烽燧是为唐代形制,历代翻修,障城明显是明代墙体。

《甘肃新通志·建置》环县下的记载:“甜水堡,在县(环县)北二百一十里,有泉水甚甘,自洪德寨以北四百里无草木,人烟稀少,水咸苦不可食,行旅至此必汲水以疗渴。宋庆历间范仲淹筑。”宋代已有甜水堡,《武经总要后集》也载:“清远军……西,甜水堡五里”[11]740。今甜水堡马圈古城遗址,是宋代遗址,当为北宋之甜水堡,但不会是庆历间范仲淹筑。因为庆历年间,这里已为西夏攻占。瓦碴城是西夏古城,580米×600米,其规模也较大,当为西夏清远监军司驻地遗址。

甜水堡是历代屯兵地,今天我们从保存的古城遗址就可以窥见甜水堡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宋夏对峙期间,宋代占领这里,不会不在这里设置城寨,西夏控制这里也不会不重兵守卫。所以,笔者认为西夏在这里当设置监军司。黄盛璋认为《西夏地形图》是宋代绘制的地图[12]177-187,《西夏地形图》在这里标有西夏“清远军”是完全正确的。

四、西夏南院监军司

李继迁先夺取清远军,使北宋与灵州失去联络,进而夺取灵州而建都。笔者认为,元昊称王建夏后建立清远监军司,或称清远军。其理由有三:其一,《西夏纪事本末》附《西夏地形图》一幅,将监军司都标称军,如祥祐军、保泰军、和南军、贺兰军、甘肃军等,同时也标有“清远军”,陈炳应认为清远军是西夏的一个监军司[13]90-101,笔者赞同这个观点。其二,清远军“当群山之口,扼塞门之要”,地位至为重要,西夏夺取之后,必然要派重兵守卫。其三,清远军的驻军不下三万。《武经总要》载:“张煦为西路行营都监,朝廷讨伐灵武,煦与张凝入戎境清远故城。有戎首请以甲骑三万来降,煦语凝曰:‘此必诈也,亟严兵以待之。’果然凝按部归环州,道为虏所邀。煦闻之,领所部锐兵自庆州赴之,与凝会,射杀戎帅,与凝同还。”[14]670清远城一次就派出甲骑三万,不是一般的堡寨可比。《宋史·张熙传》亦载:“王超、张凝、秦翰援灵武,命(张)煦为西路行营都监。至镇戎,闻灵武已陷,复还本任。与张凝入西夏境,出白豹镇,至柔远川”[1]10149。张凝等援灵武,至镇戎,得知灵武已陷,这明显是指咸平五年(1002)三月李继迁攻陷灵州一事,灵武陷落。张凝等回师的路线是:入李继迁控制的地区,出白豹镇(今陕西省吴起县白豹镇),至柔远川(今甘肃省华池县城为柔远寨,其河为柔远川)。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所列的十七个监军司中没有清远军,而增加了东院、南院、西院、北院、北地中、南地中六个方位指示的监军司,说明到天盛年间(1149—1169)清远军不是改名就是废除。元丰四年五路伐夏,“遵裕至清远军,攻灵州”,似乎高遵裕夺取了清远军,但随着灵州失败,“余兵才万三千人,遂归”,肯定是放弃了清远军。但就清远军所处地理位置,在宋军未夺取之前,不会撤销,在天盛年间,夏金对峙,西夏也不会不在这一地区驻有重兵,推测清远军在天盛年间可能改名为南院监军司。

面对北宋夺取横山南端,把战线向前推进,清远军不仅面临边防任务,还出现了守卫京畿的新任务。我们推断此图绘制在大观二年(1108)至政和七年(1117)之间[15]247-269。《西夏地形图》标有清远军。乾顺后期或仁孝早期推行儒学,也由于西夏京师地区受到占据横山的北宋军事威胁,为加强首都地区防务,出现六个方位监军司。笔者考得西夏六个方位监军司都是京畿附近的京畿镇守体系,确定北地中监军司为省嵬城,南地中监军司为灵州西平监军司改名,东院为宥州监军司,西院为白马强镇监军司,北院是乾顺时期新建的监军司(治所在今内蒙古高油房古城),南院是清远军(治所在甘肃环县甜水堡)[7]329-348。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司分上、次、中、下、末五等,下等司:行宫司、择人司、南院行宫三司、马院司、西院经治司、沙州经治司、定远县、怀远县、临河县、保静县、灵武郡、甘州城司、永昌城、开旁城。“诸司官员定额”部分:“下等司:一司行宫司四正。一司择人司四承旨。三种一律四正、四承旨:南院行宫三司,二种转运司:西院、大都督府。一种南院转运司四正、六承旨。六种转运司二正、二承旨:寺庙山、卓啰、肃州、瓜州、沙州、黑水。三种边工院一正、一副、二承旨等四人:北院、南院、肃州。”[16]370-371出现有南院行宫三司、南院转运司、南院边工院等。其中南院行宫三司,每司配备四大人、六承旨,足见其地位之高。

五、清远军的战略地位与北宋夺回

清远军在宋初是北宋灵州路上的重要军事据点,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清远军监军段义叛,城遂陷,清远军陷没,青冈寨(今山城梁张铁古城)烧弃之后,灵武一郡援隔势孤,咸平五年(1002)三月,李继迁攻陷灵州,以为西平府,六年春遂都于灵州。李继迁得清远军,关乎其夺取灵州以至建都灵州的重大战略问题。北宋丢失清远军,灵州大道受阻,灵州孤绝,救援不及,遂造成灵州失守,李继迁实力壮大,以致最终形成宋、辽、夏鼎立之势。宋夏对清远军的争夺关系到重大战略问题。积石岭(烟囱山)是一道天然屏障,控制积石岭是控制灵州的前提,如果放弃积石岭灵州就孤立无援。郑文宝历尽困难在此修筑清远军,是对当地地理形胜的充分认识后所作的理性判断和必然行动,不是北宋“由于决策的失误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的损失,白白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17]117-124。当然郑文宝建立清远军没有阻止李继迁攻夺灵州的行动,但是李继迁如果不先夺取清远军,灵州就不会失守。正是北宋内部出现了在灵州防守上的消极主张,最终导致灵州失守,李继迁坐大。

清远军的位置对西夏军事布局来说至关重要,在西夏南部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设置监军司势所必然,《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只记载了南院监军司,未见到清远监军司。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收复安疆寨、金汤、白豹、后桥等寨,元符二年(1099),金汤、白豹、后桥寨筑完毕,“元符二年,环庆路进筑定边城,后改为军”[1]2153。北宋建立定边军(古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吴起县铁边城乡政府所在地,笔者曾亲往考察),后桥寨改横山寨与金汤隶属于定边军,白豹属于庆州,宋朝建立定边军,成为前沿阵地,金汤、白豹、后桥变成腹里,宋夏边境线向北推进。

元符年间,宋夏边境线再次推向清远军。元丰四年,五路伐夏,《宋史·夏国传》:“遵裕至清远军,攻灵州,夏人决黄河灌营,复抄绝饷道,士卒冻溺死,余兵才万三千人,遂归。夏人追战,将官俞平死之。”[1]14011清远军应是高遵裕从庆州出发,进军灵州必经之地。

元符二年,宋朝以兴平城为后盾建立清平关,其地在今环县山城堡,距离清远军六十里。《宋史》卷八十七《地理志》:“清平关,地名之字平,元符二年进筑,赐名。东至鬼通寨二十五里,西至安边城四十里,南至兴平城三十里,北至陷道口铺二十七里。”[1]2152宋军把战线向北推移到清平关(山城堡)一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百十三“哲宗元符二年”条:“环庆奏具到新立烽台、堡铺及人马巡绰所至之处画图进呈。大约巡绰所至,有及一百一十里至八九十里,烽台有四十里至五六七八十里,坐团堡铺有二十里至三十里者。如清平关巡绰至大寨泉,在清远军之外十余里;折姜会接泾原及百一十里,至版井川犹六十里,又至通峡寨犹五十里。上亦病其太远,然以画疆未定,姑听之而已。”北宋边境巡绰在清远军之外十余里,清远军成为内地,又一次变成了北宋的边境重镇。

注释:

①《武经总要》嘉靖三十九年山西刻本作“水波镇”,嘉靖福建刻黑口本、文渊阁四库全书作“木波镇”。木波镇距离清远军110千米,“本席鸡城地”,应在今环县甜水堡附近。这里明显是地理概念混乱。

②关于古今里距的差异问题,吴承洛推算西汉官尺1尺合今27.65厘米,唐代1尺合今31.10厘米,宋代1尺合今30.72厘米。见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商务印书馆1984年。若以尺寸计算,汉里、唐里、宋里均不同。笔者认为:古时360步为1里,每2迈(qiao)为1步,也就是左右腿各迈1次为1步,一般成年人每一次迈步约为70厘米,360×2×0.7=504米,约为500米。所以现代中国人才将1000米为1千米的国际长度计量单位称为“公里”。虽古今尺寸变化较大,但古今人的步伐变化不大。笔者据此以为,用步伐量路,古今里长变化不大,古代里长与今天里长应该相合。

猜你喜欢

南院环县西夏
环县:羊产业带动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7 000元
环县羊羔肉冠名高铁乘风远航
游戏
紧盯需求强弱项 精准发力补短板——环县教育脱贫攻坚纪实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西夏陵雕塑与自然人文环境
西夏“城主”及其渊源考
改“院徽”
台北故宫南院机房冒烟起火所幸文物无影响
西夏静州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