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素养、跨界创新、融合发展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
——记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全球治理人才培育项目

2018-11-23曲炜

国际人才交流 2018年10期

文/曲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随着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急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因此要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突破人才瓶颈,做好人才储备,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为了响应这一号召,2016年7月,清华大学首次制订并启动实施“全球战略”,确定了清华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目标和教育理念,明确了三大中心任务和九大战略方向。其中,着力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被作为清华大学全球战略的一项中心任务确定下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作为清华大学文科基础学院,学科涉及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等门类,专业覆盖政治学、经济学、国际关系、社会学、心理学等方向,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深厚的学科支撑和丰富的实践经验。2016年以来,社科学院进一步总结经验、整合资源,启动了全球治理人才培育项目,逐步探索出一条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国际化人才的特色之路。

目标定位:服务国家战略、构建培养体系、促进学科建设、建设人才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大我国国际事务参与力度,提升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发挥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核心战略。但从目前我国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来看,主要问题一是总体数量较少,无法满足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事务的需要; 二是战略型人才缺乏,无法在全球治理重大事务中发挥作用;三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够,尚未形成科学的人才梯队。可以说,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在全球治理中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构建我国全球治理人才培育体系,培养并输送全球治理高端战略人才至关重要。鉴于此,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明确了四个方面的目标定位:

一是服务党中央和国家全球治理总体战略,推动国家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及高端人才培养和储备。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等学科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传统优势学科,具有国际水平的教学和理论、实务研究团队,这为全球治理人才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充分利用清华大学在全球治理相应专业实践领域的学科优势,构建“全球治理+”的培育模式,进行跨学科交叉培养、双向赋能,为党中央和国家的全球治理总体战略的顺利实施培养和储备复合型高端战略人才。

二是推动建立一套全球治理人才胜任能力的通行标准和培养体系。目前,国内乃至国外高等院校和相关机构多有开展涉及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课程和培训,但从总体上看,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和体系化都非常欠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在人才培养的同时,与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和国际组织合作,探索建立系统、科学的全球治理人才胜任能力通行标准,以及一套规范、完备的全球治理人才胜任能力培养体系。

三是促进国家相关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发展的整体水平。通过实施全球治理人才培育项目,推动国家相关学科之间的进一步整合、融合,做到优势互补、整体发展。同时,在与国外战略伙伴,特别是国际组织的合作中,接触相关领域最前沿的信息和经验,有效将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有机结合,拓宽学科发展思路,弥补学科发展不足,进而推动相关学科的建设,提升发展水平。

四是推动建设全球治理人才队伍,提升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整体素养。清华大学全球治理人才培育项目针对在全球治理领域具有不同经验的人群,设立了初、中、高三级课程体系,并设置了通用课程和个性化课程。同时,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系统性、全方位地提升学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力求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的培养方式,打造一支具有良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全球治理人才队伍。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组织全球治理人才培训项目学员赴联合国秘书长青年特使办公室参访研讨

课程体系:强调破壁融合、力求系统完备、突出实战导向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在项目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融合,把国际关系、国际事务领域的理论学习与全球治理实务操作和案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全球治理领域的基本知识与全球治理工作能力有机融合。同时,以培养学员实操能力为重点,使学员在了解全球治理“是什么”“为什么是”的基础上,掌握“怎么做”的能力和方法。

打破中西文化、文理学科壁垒,构建更多元、更科学的课程体系。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致力造就有志于奉献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全球拔尖人才,总结世界各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成功经验,分析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因素的互动,打通全球治理的决策、选举、管制、公共政策过程等多重因素,以回应全球经济、政治、安全、生态、文明等多领域的挑战。同时,将传统哲学、历史方法,与建模、比较、大数据分析等方法以及实践性的沙盘推演、模拟仿真、社会实验等方法结合起来,打破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域的多元化融合。

探索构建“1234”教学模式,力求课程体系更系统、更完备。

抓住一条主线。即围绕全球治理人才胜任能力标准,抓住培养学员深入掌握全球治理的总体规则和基本规律,提升学员在全球治理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这一主线。

设置两类课程。在学员招收时就对其发展方向、工作经验、优势领域等进行区分,在课程设计中,相应设置通用课程和个性化课程两类,前者针对全体学员进行培训,旨在提升学员全球治理基本技能;后者针对学员群体或者个体需求进行培训,旨在提升学员在其未来发展方向中的专业技能。

构建三个教学模块。一是“是什么”模块,重点使学员基本掌握全球治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当前全球治理的主要方式、运行模式、价值取向、基本原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内部制度和工作工具、技术等。二是“为什么”模块,通过解剖全球治理典型案例,让学员进一步了解形成当前全球治理总体格局的深层原因,特别是要让学员能够准确把握全球治理的内在逻辑、潜在规则等。三是“怎么做”模块,通过梳理全球治理主体在参与国际事务,实现自身利益目标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策略、方法、手段和工具,以及我国在相应领域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帮助学员更有效地形成从事全球治理工作的思维模式、话语体系、策略方法、技术技巧等。

采取四种教学形式。即理论研究、实务引导、国际交流和调研实践。其中理论研究主要是围绕项目确定的主题和研究方向进行理论学习和研究;实务引导主要是由与主题和相关研究方向有关的实务专家引导项目对象开展实务学习和研究;国际交流主要是通过组织和参加跨国文化交流、学术研讨、实地考察等方式,拓展学员国际视野,增强学员跨文化沟通能力和研究能力;调研实践主要是通过部委、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高端智库的实习、调研,增强学员参与全球治理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始终坚持以实战为导向,提升课程体系的应用性、实操性。项目课程的设计,改变以往让学员机械、被动地了解全球治理知识和所需要能力的教学模式,而是注重帮助学员主动消除东西方文化差异,打破国内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主动用国际通用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用国际通用的话语体系阐述和说明问题,利用国际通行的规则去解决问题。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实践,邀请联合国粮农组织前副总干事何昌垂院士等一批在全球治理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实务专家担任指导教授,通过场景模拟、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员的学习主动性,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同时,积极创造条件让学员深入全球治理一线学习、实践,以深化和检验理论知识,体会和掌握实战技能,从而打造一个复合型和实战性的全球治理课程体系。

运营模式:靶向式筛选、项目制运行、小班式授课、激励制考核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项目目标的有效实现,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不断强化项目运营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从学员筛选,到日常运行,再到教学管理,直至考核激励,均严把质量关。同时,为提升项目效果,激发学员的积极性,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改变一般项目自上而下单向组织实施的做法,采取由学院统一指导、考核,学员自主管理的双向组织实施模式,既确保项目规范有效的开展,又保证学员拥有较强独立性和自主性。

采取靶向式筛选,严把项目入口关。学院始终把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核心议题,不仅把申请者的国际视野、领导能力、理论修养和实务经验作为遴选标准,而且更加注重对申请者家国情怀、理想信念、社会责任的考量,力求挑选出有理想、有能力、有热情、有担当、有责任,真正愿意且有能力承担起当代青年在推动全球良好治理中的社会责任,并身体力行地带领周围青年脚踏实地地履行这些责任的领军人才。同时,注重遴选在国际组织运营、社会治理、公共管理、创新发展等当前全球治理重点领域已经作出了有益探索和尝试的优秀代表作为项目学员,从而使项目更有针对性和应用性。

采取项目制运行模式,增强项目的灵活性。学院成立全球治理人才培养项目工作组,并建立项目教学委员会、实践委员会和考核委员会,负责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考核办法。学员在工作组的指导和监督下,成立项目日常执行机构,根据学院确定的研究主题及研究方向,结合各培育模块及时间安排,自主制定研究、学习和实践计划,在总体经费可控的情况下,在完成学院确定的规定动作的同时,灵活地选择自选动作。

采取小班式授课,保证项目教学质量。以项目组为单位配备理论导师和实务导师,其中理论导师由清华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主要负责指导项目组开展理论学习和研究;实务导师由部委、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高端智库专家担任,主要负责引导学员就研究主题开展实务学习和研究。坚持实务导师+理论导师+项目学员,小型闭门研讨的授课模式,导师与学员能够聚焦全球治理中的具体问题,从理论到实践,进行深入的研讨和学习,做到教学相长,产学互动。

采取激励制考核,确保学员的学习质量。学员围绕项目工作计划和目标,设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学员必须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全球治理实践,并通过学术答辩方能正式结业。同时,学院还通过集中展示、交流研讨、总结汇报等方式,对学员的表现进行评定。对表现优异的学员提供赴国际组织实习和工作的机会,因个人原因无法完成工作任务或者长期无故不参加项目活动计划的学员,取消其项目参与资格。

全球治理人才培育项目自2017年正式启动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有来自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以及哥伦比亚大学等知名国外高校的500多名优秀青年申请参加全球治理人才培育项目及附属培养计划。同时,项目已经与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乔治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组织的相关部门和项目,以及外交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家税务总局等中央国家机关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关系。未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将始终坚持全球素养、跨界创新、融合发展的办学理念,引导项目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把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把“站在中国看世界”与“站在世界看中国”两种视角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借鉴国际经验与总结传播中国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为国家培养和储备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的高素质全球治理战略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