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新时期文学的观测者
2018-11-23刘俐俐
文/刘俐俐
(作者系南开大学教授)
3月31日傍晚,得知雷达先生离世。茫然间不知所措,我所熟悉的那位精力充沛、热情饱满、眼光犀利的雷达走了吗?确认了,雷达确实离开了我们,观测文学的雷达关闭了。痛定思痛,回忆起20余年与雷达先生的交往。
我与雷达先生是学长学妹关系,也是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既让我觉得他亲切,又让我怀着永远的敬意。从大学毕业之初阅读雷达的文学评论,到20世纪90年代在兰州大学相识,再到1998年我到南开大学任教之后,认识近30年,我以为,结识了这样一位校友师长,是人生一大幸事。
新时期文学一开始,雷达即站在文学批评的最前沿。他热情地拥抱着完全一新的文学,观测着、判断着、言说着,并给予预测。完整地伴随新时期文学走过的著名批评家并不是很多,雷达是仅有的几位之一。他与其他批评家乃至国外汉学家的区别在于,他立足在首先热爱、拥抱,然后认真阅读,再予分析和评说。因为热爱,所以,即便有批评也是爱之批评,是为了作家今后写得更好。而绝非几乎全盘否定,再从中些许摘出一点点好敷衍地说说。我以为,雷达的热爱和拥抱,背后的理念是认可文学乃与生俱来地与人为伴,或者说人与生俱来地与文学为伴。由此,他甚至对小小说都有关注和言说。认可所有做着文学梦的年轻人都能写。今天文学依然存活着,它有理由生命盎然地存在着,可观测文学存在的雷达却走了。雷达先生留下的批评理念永存。
雷达先生的批评视野开阔,他的文学理念和批评观念是一笔宝贵财富。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学的重要命题,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反思。雷达走了,纪念他的最好方式,是回顾他为人为文的品德风范,总结和品味他的文学热情和批评精神,继承文学雷达的精神和理论财富,以传之于后人。
人间四月,长歌当哭。作为校友和学生,痛定之后应有更深入的回忆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