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小空山苗族移民搬迁的成功经验
2018-11-23云南省民族宗教委云南省民族学会昆明市民族宗教委联合调研组盘龙区民族宗教局
□ 文 / 云南省民族宗教委、云南省民族学会、昆明市民族宗教委联合调研组 图 / 盘龙区民族宗教局
小空山村口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城市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深入了解昆明市基层社区城市民族工作开展情况、实地听取基层群众对于《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修订情况的意见和建议,省民族宗教委城市民族工作处和省民族学会联合开展了昆明市城市民族工作调研。其中,昆明小空山苗族移民搬迁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一、小空山苗族移民村寨的形成及基本情况
小空山是昆明市盘龙区茨坝街道花鱼沟社区所属的一个村民小组。现全村共16户,66人。据介绍,小空山苗族同胞是清朝末年从贵州威宁途经昭通和禄劝,来到昆明市原官渡区所属的龙泉镇三丘田村居住。
三丘田位于昆明市北郊,属于昆明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为了支持松华坝水源区建设,1982年,三丘田的龙姓兄弟自愿搬迁到今小空山居住,成为小空山最早的居民。1994年,昆明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了对松华坝库区居民实行就地安置和投亲靠友的移民搬迁政策。三丘田苗族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陆续搬到小空山投靠龙氏兄弟,从而形成了今天的小空山苗族移民村寨。
二、“昆明苗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成就
小空山地处长虫山北麓,因为缺水,交通不便,苗族移民到小空山居住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着饮用水困难、出行难、生产条件差等困难。多年来,茨坝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千方百计想办法,帮助小空山苗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提出了建设“昆明苗族特色村寨”的思路,得到了盘龙区住建局、区民宗局的大力支持。2010年,修通了小空山到大麦地的公路,全长1.85公里,宽4.5米。随后,小空山的建设得到云南省移民局的支持,并将其作为省移民局“创先争优”扶贫点。在省、市移民局和盘龙区各部委办局及办事处的大力扶持下,2011年完成了小空山16户苗族民居的“统规统建”,并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垃圾桶,修建了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2016年改扩建村民小组活动中心综合服务用房,修缮了6条村内宅间道路,建起了入村牌坊、停车场、文化广场,并在广场周边设立宣传栏。同时,对小空山给排水及污水进行综合治理,对16户苗族民居的外墙进行粉刷和彩绘处理,使小空山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民活动广场
三、小空山苗族移民村寨的成功经验
1.大力发展农业产业
据了解,苗族移民到小空山后,全村有农耕用地180余亩,人均有耕地2.7亩;有林地5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63%。苗族群众自食其力,靠着人均2亩多土地,凭借其离昆明较近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青包谷、水果等种植业以及养猪、养鸡、养牛等养殖业。现规模较大的养鸡户有3家,全村有羊200多只,牛50余头。2017年人均纯收入达3500余元,基本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苗寨。
2.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小空山村口立有“小空山苗寨”几个大字的寨门,村内有宽敞的活动广场,广场周边的宣传栏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苗族的历史文化。广场边上建有公共卫生设施。以广场为中心,有几条干净的水泥路分别通向寨子的不同方向,每条水泥路两边都是青瓦白墙的联排民居,每户民居的墙上都绘有苗族文化特色的图画:有的是穿着白色麻布长衫、捧着芦笙吹奏的苗族男子,有的是穿麻布蜡染百褶裙正在绣花的妇女,有的则是穿着盛装载歌载舞的人群。
此外,每年农历五月端午节,是小空山苗族传统的花山节。每逢节庆,村民都要聚集在文化广场,载歌载舞,庆祝传统节日。
小空山村民王建林老人,自觉收藏有关苗族历史文化的书籍和苗族语言文字古籍,利用自家的室内空间,办起图书室、绘画作品展览室,宣传苗族历史文化,展示苗族艺术作品。并积极利用苗族语言文字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传承苗族优秀传统文化。
3.贯彻落实宗教政策
小空山苗族自称“阿卯”,语言属于苗语西部方言滇东北次方言。苗族“阿卯”支系部分信仰基督教,并在日常宗教生活中,普及苗族文字,传承苗族文化。小空山建寨之初,便修建了一个小教堂,来满足信教村民的宗教生活需求。每逢周末,信教村民们便聚集到教堂唱诵苗文赞美诗,还学习钢琴、手风琴和绘画来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目前,小空山正以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体验式农业、特色养殖等产业为发展方向,改善移民群众生产生活、弘扬苗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