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仙湖散曲
2018-11-22谭仲池
谭仲池
书桌上摆着一本狗年的日历,我几乎每天都要翻看日历上的日期。
今天是立夏的日子,我很兴奋。早饭后,就要陪北京来的作家们,到攸县东部采风,去一睹酒仙湖的胜景。
头天晚上,下了第一场夏雨。雨的湿润和清凉,全都弥漫在酒埠江的群山溪流、峡谷与湖泊上。车子刚旋上山巅,一片如雪花般蓬松厚软的油桐花就映入眼帘,在早晨明丽的阳光映照下格外耀眼。
这样漫山遍野的油桐花,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此时,坐在车上的作家们都一齐惊叹这片神奇的油桐花海。到了湖边,很奇怪,大家并不在意眼前的酒仙湖,而是匆匆走向绕湖的步行曲径,去近距离观看浮在绿叶上盛开的油桐花。因为昨夜风雨的缘故,曲径上已铺满了从枝头落下的油桐花。那白如雪的花,由五朵白色的花瓣组成,花蕊则纤细如针,呈红黄色点缀其中。细数落花,品其姿、其色、其状,我闻到了一股清甜的清香,心情变得凄然。我不忍心看着有的游人,踏碎它的灵秀,无限痛惜地离去。
游艇载着我们在酒仙湖上飞驰。眼前的苍山碧水,头上的白云蓝天,耳边的清风絮语,还有湖上翻卷的涛声,都在纵情地展现酒仙湖的妩媚、深幽、浩渺与传说的神奇玄妙。尤其是在树上蓬勃怒放、地上寂寞沉吟的油桐花,让我不能自已。
在心的惆怅中,我走进了酒仙湖东南山麓的宝宁寺。宝宁寺始建于唐天宝十年(751),为佛教曹洞宗祖庭,其開创人就是称呼“六祖慧能大师”为师祖的攸县人——旷长髭。寺中的“三奇”:千年沉水樟、四季青绿的观音芋、长汲不涸的千年古井,就见证了古寺在中国佛教圣地的非凡影响。我伫立古寺池边的石碑廊前,读明清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的《宝宁寺志叙》。他言道:“近者樵径分风,虹桥判雨,诤言盈室,蕉鹿难求,宝宁左顾而问寻恩之径,右眄而驾蹄踏之驹,汇其岐流,挚其交领,是法界之大观矣!”“此则破藩而游,溯源而一,以远笑拈花,近邀芦渡,吾知在旦暮之间也。”读罢,我仔细察观古寺的风霜留痕,看苍穹白云飞渡,顿觉心胸豁然开朗,天澄风轻,明光四射,刚才脑子里充塞重叠的那些油桐花,已化作玉色蝴蝶在空中飞舞。
在这个时候,酒仙湖的影子也在我的眼前慢慢清晰起来。酒仙湖景区植被极好,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境内生长维管植物1238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20种,分别是红豆杉、尖杉、蓖子、香果树、黄柏、伞花木、榉树、八角莲、黄连、沉水樟、天麻、银雀树和青檀等。这些树木郁郁葱葱,千姿百态,生机勃勃,在眼前呈现出一幅兴盛的森林画卷。这时,我想起了关于酒仙湖的传说。远古之时,罗霄山脉东南峡谷的攸水上游有个寒婆坳,居住着一位心地善良的倪二嫂。因她遇见来到湖边的神仙铁拐李,干渴求水,便将自己制作的云雾茶泡给他喝。其清凉味美的“寒婆茶”令神仙感动。铁拐李便将自己修炼几千年的酿酒秘方送给了倪二嫂。从此倪二嫂酿出的酒,销售四乡,清香浓郁,飘溢山间湖汊溪流,酒埠江便由此得名。然而,光阴如梭,历史演变,人天共造,山河巨变,酒仙湖变成积水面积达11.2平方公里,蓄水3亿多立方米,灌溉湖区上下的40万亩良田的高峡平湖,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
那是1957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攸县老乡谭震林回乡调查,当他倾听到农民呼声,要求兴修水利的迫切愿望时,就非常关心支持攸县人民动手兴建酒埠江水库。于是在古老酒仙湖的生息空间,就涌来了成千上万的水库建设大军。1959年5月,在水库建设的关键时刻,已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谭震林又回到攸县,到工地上和农民一起劳动。当时,他还亲自调拨一千吨水泥,帮助解决了山体裂缝,大坝渗水的安全隐患。方使得从一个峡谷小湖,到一条江,筑起拦水大坝,最后变成了一座造福子孙后代的美丽酒仙湖。眼前酒仙湖的山山水水媚态,恍惚就是“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的空灵世界。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攸县人民永远难忘的回忆。这种回忆,会激励后人永不停息地奋斗,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未来。对于我这个异乡的游客,也在这里,得到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随着时间流逝,太阳慢慢隐进西边的云层,暮色在酒仙湖的上空渐次朦胧。如网般缥缈地笼住了湖岛、岸畔两侧山峰和船帆、水榭亭阁,在白天蒸腾的喧闹、激动和浪漫欢愉,只一瞬间,这里的一切都趋于一种恬淡的宁静。唯有清脆的鸟鸣,从浓密的树枝缝隙里,散落在月光淋湿的地上,使你在纯净的自然怀抱中,感到有一个美丽的精灵向你靠近,在亲切而轻盈地给你抚平一天奔波的疲倦和涌动的感情波澜,让你迅速进入“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人。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夜就这样降临了。我凝望酒仙湖山麓人家和湖岸亮起的闪烁灯光,就觉得夜色中的酒仙湖,变得更加幽静和深邃。湖面在光影中泛起的涟漪,奇妙地在编织夜的散曲。酒仙湖的散曲是绝尘的,古典的,优雅的,墨绿的,更是唯美的,纯粹的。它蕴藏着大自然的灵动,生性的蓬勃,漂泊的从容和宇宙的禅机。在这样的时刻,我清醒地意识到必须学会珍惜与虔诚地阅读大自然的神圣意志,和它创作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密码。在璀璨的星光音符中,感知生活的富美,身心的庄严,黎明的觉慧,白昼的丰盈与夜色的芬芳,唤醒自己对天籁音乐和天赋人间生命的向往。
此时的我,走进了一座静谧的坐忘心斋,自己能够将白天见到的一切和思考的一切在夜曲的旋律中过滤,然后融入夜色深处轻轻波动的,没有任何污染与干扰的,天人合和,氤氲的自然之道,生发出的纯朴之美。悄然荡涤尘世的荣辱,功利得失的深重纠缠。拂去往昔的失落、烦恼、抱怨,深切体验自然宇宙与人生的真谛,真正把握住人性的真美境界,让天性的火焰涅槃出一颗自觉清除贪欲与奢情,而回归自然的无私、无执、无偏的无我之心。当一切的冥想都归依于天地的无尘与自然之道的智慧源泉时,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关于湖夜的描述:“牛蛙鸣叫,邀来黑夜,夜鹰的乐音乘着吹起涟漪的风从湖上传来。摇曳的赤杨和白杨,激起我的情感使我几乎不能呼吸了;然而像湖水一样,我的宁静只有涟漪而没有激荡。”“我不时体会到,最甜美、温柔、鼓舞人心的社会,都可以在自然中找到。连可怜的厌世者和抑郁寡欢的人也可以找到。”说得真好,这不也就是今晚带给我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的生动诠释吗?夏夜的酒仙湖,你原本就是宇宙精神的生命家园。我要投入你的怀抱,用岁月的光辉与诗歌酿酒,用彻悟神谕赞美上帝的慷慨赐予。从此决不让灵魂在这波浪翻卷的文明生活海洋中遗失,要去勇敢地接受“经历岁月风暴、冰霜、旋风乃至混沌迷茫与颠簸,黑暗的一千零一种考验”,而欣然抵达人生的彼岸。
夜已经很深了,我所处的四周,浮动着清凉的墨色。我就这样站在一棵老树的影子里。坦率地说,这些年我见过许许多多的湖,都有它们的故事和传说,其中的故事和传说除了充满神秘和人类美好向往的色彩,更多的是沉淀着此地深厚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总是会给人一种难得的文化旅行的韵致和记忆。酒仙湖滩头伫立的攸女雕塑,就是由一个美丽的动人传说,所赋予的神采与灵光。晋朝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引《连山易》曰:“禹取涂山氏之子,名曰攸女,生启。”此后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述的更明确:“攸水出东南安成郡安福县封侯山,西北流经其县北,县北带攸溪,即溪以名县也。”这就说明攸水、攸县皆由攸女得名。令人遗憾的是,也有一些地方的风景名胜之地,往往因为有的故事和传说编得太离奇不可信,反而消减了这些名山、胜水和独特文化遗存的自然本色和文化魅力。眼前的酒仙湖,只有一个关于攸女的故事和酒仙报恩秘传酿酒之方的传说,然而它成就了酒仙湖的福泽和美名。亦如仙人杯中的酒,滤尽了尘世的铅华和浮躁,盛满的是天地日月的温厚与明澈。所以,湖中日间荡漾的湖光山色,跃动的鱼影锦麟,自然会点燃人们想象的火光,照耀出大地与天空之间交融生成的绝美灿烂。而此刻,酒仙湖幻化出的夏夜妙境,不需要任何的矫情故事与华丽词句来雕饰它。只有让它的本色与本真保持纯粹和灵动,就足以让游人叹为观止。也就在这时,我突然望见湖侧的油桐树林掠过一道道银色闪光。我知道,这是油桐花凝聚的光芒,它要淹没仅有的微响与眼前所有的真实姿态和光影繁华。正如日本清拙正澄在其《潇湘夜雨》一诗中所云:“若具摩醯顶门眼,暗中一点不相瞒。”这种“江湖客况禅相似,关塞乡心梦乍阑”的山湖诗境,该是人生最难得的心灵抚慰和怀乡望远的生命归宿。舍此,还有什么可以填充一个人内心世界可能出現的断层与裂痕呢?
回到宿舍,已是夜将破晓的时分。我仍无睡意,还在回望离酒仙湖不远的那个名叫“桃源”的村子。从那个退休后不要报酬,自愿到村上担任第一书记的张成老人微笑的脸上,我读出了一个老党员的人生信念和生命价值追求。他的心就像酒仙湖的水那样透明清澈,像油桐花那样洁白无瑕。也就在这个村庄的燕子石山上,生长的千年“活化石”红豆杉的种子,曾有幸搭载“神八”和“神九”飞上了九天,去接受高温、氧气奇缺的炼狱洗礼。返回故乡后,现播种在攸县丫江桥镇华富村“神舟红豆杉苗圃”,以培植出新一代的优育新苗,使之永久地惠济苍生。这是大自然与人类美好向往共同创造的天人奇迹。它同样也在孕育新的梦想,激励广阔天地一代又一代寻梦圆梦的人。
所有这一切,都在感动着我,都在给我灵感和激情:
雨润山涯赏新茶,
油桐散雪绽碧霞。
古寺石刻赊月色,
仙湖捧酒醉万家。
我吟诵着心中蹦出的诗句,悄悄开门,跑到了湖边,又走进清凉的月光里。我舒坦地伸展臂膀,张开手掌,甜美地接纳着从夜空飘落的风中雨露,尽兴地闻着从天堂降临下来的酒香。
责任编辑:青芒果
美术插图:马相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