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博兴县浅层咸水入侵研究

2018-11-22冯颖吴清华

山东国土资源 2018年12期
关键词:博兴县小清河咸水

冯颖,吴清华

(山东省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 德州 253015)

1 研究区概况

博兴县隶属于山东省滨州市,总面积900.7km2,地处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的交接部位,地势低平,无大的起伏,海拔标高5~10m,为烟台、威海、青岛联结京津地区的枢纽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境内公路、铁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

1.1 地质概况

博兴县位于济阳拗陷区内,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其中,第四系沉积物厚度100~150m,主要为河湖相沉积物,古近系厚度大于1500m,为陆相碎屑含油、石膏、岩盐地层。现将新生代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新近系:新近纪上新世明化镇组为冲积、湖泊相沉积和山前冲洪积物交错沉积,厚度700~800m。岩性以砂质粘土为主,间夹粘土和砂层,颜色主要为灰褐、棕红、灰绿色,结构致密,多为固结及半固结状,普遍含钙质结核和螺壳碎片,局部含钙质沉积物和石膏。

(2)第四纪下更新统:冲积和湖积层,岩性以土黄、灰绿、灰褐色粘质砂土为主,局部夹棕红色粘土,砂层以粉砂、中细砂为主。该层底界埋深110m左右。

(3)第四纪中更新统:为冲积和湖积相沉积,岩性以土黄、灰黄、灰绿色粘质砂土为主,砂质粘土次之,中间夹1~3层砂层,局部含石膏板状晶体。

(4)第四纪上更新统:以冲积相沉积为主,湖相沉积次之,自上而下可分为三层,底界面70~85m不等。上层为灰黄、浅棕色粘质砂土、砂质粘土及砂层,中层为土黄、灰黄粘质砂土及灰黑色淤泥质粘质砂土,下层为黄灰、土黄色粘质砂土及砂层。

(5)第四纪全新统:以冲积相沉积为主,埋深一般14~20m,主要岩性为土黄色粘质砂土,粉砂夹砂质粘土。

Relationship of spiral rain bands and horizontal vorticity in typhoon Morakot

1.2 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水,根据含水层的水力性质和埋藏特点,在垂直方向上可划分为浅层潜水—微承压水、中深层承压水。

(1)潜水—浅层微承压水。含水层岩性以粉细砂、细砂为主,厚度15~25m。单井出水量30~50m3/h,水化学类型HCO3-Ca·Mg,小清河以南矿化度一般小于1g/L,水位埋深3~30m;小清河以北矿化度渐变为2~3g/L的微咸水,水位埋深1~3m。地下水以垂向运动为主,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灌溉回归水补给,以人工开采和蒸发为主要排泄途径。

(2)中深层承压水。埋深60~500m。由于受基底构造基础上的古地形及河湖相发育程度控制,小清河以北为黄河冲积平原,小清河以南为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小清河以南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粉细砂、细砂、中细砂和粗砾砂,厚度一般在30~50m,单井涌水量30~50m3/h,矿化度0.5~0.7g/L,水化学类型以HCO3-Na型水为主,其次为HCO3-Na·Mg和HCO3-Na·Ca·Mg型,水温一般19~25℃。小清河以北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粉细砂、细砂、中细砂,厚度一般在20~30m,单井涌水量20~30m3/h,矿化度0.8~0.9g/L,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水温一般23~25℃。由于地下水常年超采,博兴镇董高村一带的地下水位,从1979年的8~10m,下降到2002年的-91.34m,水位下降近100m,年下降速率4.34m,形成了以博兴县城为中心的降落漏斗,并与区域性降落漏斗连为一体。该部分地下水是区内生活及工业用水的主要水源。

2 咸水入侵现状分布

博兴县地形平坦,地下水径流滞缓,以垂直蒸发排泄为主。博兴县大面积滞留了在海侵中浓缩于地层中的古海水(咸-卤水),并淡水含水层相连,易产生咸水入侵。区内浅层地下水位埋深浅但绝对标高低,地下水流向易于改变,当淡水水位因人为开采低于咸水水位时,咸水很快入侵到淡水含水层而成为咸水入侵区。

为研究查明咸水入侵的现状分布,收集了滨州市博兴县近几年的水质分析资料,并在20世纪80年代咸淡水分界线(矿化度2g/L)附近进行了加密取样和水质分析工作,确定了现状年的咸水入侵锋面(以矿化度2g/L为界),各取样点水化学类型及矿化度与氯离子含量见表1。

表1 取样点矿化度、氯离子含量

博兴县浅层咸水入侵现象主要呈带状分布在博兴县小清河以南地区(图1),形成原因主要是博兴南部浅层地下水大量开采,从而导致了南部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使得北部的咸水向南补给,打破了南北咸淡水的平衡界线。博兴咸水入侵的方向为由北向南,现状年咸水入侵界线在利王—辛张—寨高—鲁崔一线,20世纪80年代至2017年咸水入侵面积大约为18.45km2。

1—80年代咸淡水分界线;2—2017年咸水入侵锋面;3—编号及矿化度(mg/L)图1 博兴县咸水入侵现状图

3 咸水入侵的原因

咸水入侵是在天然和人类活动复合作用下地下咸、淡水共同运动的流体动力学过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是咸水入侵形成的物质基础,人类不合理的工程、经济活动则是引发咸水入侵的主要因素[1-2]。

(1)气候。气候对咸水入侵起着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滨州市持续干旱,造成地下水补给量、地表河流径流量减少和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形成了一系列地下水降落漏斗,含水层中咸、淡水之间的动态平衡被破坏[3-11]。

(2)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博兴县含水层连续性、透水性好,且呈现同一含水层咸淡水并存的局面,为咸水入侵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3)地形地貌。博兴县地势平坦,小清河以南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小清河以北为黄河冲积平原。微地貌形态以高地和坡平地为主,沿小清河地段地面标高相对较低,一般在5~6m左右。地形自南向北微微倾斜,地面坡降在1/8000~1/10000之间,地下水流向易发生变化,为咸水入侵提供了条件。

(4)地下水过量开采。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地工农业迅速发展,用水需求量急剧增加,地下水开采量急剧增长,造成博兴南部浅层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并逐步形成了降落漏斗(图2)。

1—1~2m埋深分区;2—2~4m埋深分区;3—4~6m埋深分区;4—6~8m埋深分区;5—大于8m埋深分区;6—等水位线;7—埋深分区界线;8—地下水流向;9—河流排泄地下水;10—水位标高及埋深(m)图2 博兴县等水位线图

4 咸水入侵的现状及演化趋势

4.1 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博兴县地下水动力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下水水位埋深为2~10m,降至5~30m,最大水位降幅达20m以上,且在淡水区出现了面积接近162km2左右的地下水降落漏斗,为由南向北排向小清河,变为由北向南咸水逐渐入侵,入侵体在平面上呈面状入侵,在剖面上呈楔状形态,博兴县现状年咸水入侵最大入侵距离为2.15km(图1),最大入侵速率为0.06m/a,咸水入侵示意简图见图3所示。

1—含水砂层;2—粘质砂土;3—地下水水位线图3 咸水入侵示意简图

4.2 演化趋势

对咸水入侵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必须明确2个问题:一个是地下水的开采,另一个就是地下水的补给[12-15]。博兴南部浅层地下淡水主要用作农田灌溉,因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率提高难度大,耕地面积保持稳定,故井灌区农灌开采量也不容许再减少,基本维持目前开采水平或稍有减少。博兴县浅层地下水历年开采量见表2所示。

表2 博兴县浅层地下水历年开采量

该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降水入渗补给,占总补给量的70%以上,根据气象资料,滨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71.40mm(1983—2016年),降水量比较均衡,同时该区地下水还接受南部山区地下水的补给,可以说该区地下水的补给量比较稳定。

由表2可知:博兴县浅层地下水的开采近几年呈逐渐并减少趋于稳定的趋势,补给量也较稳定,因此推断井灌区浅层地下水的补给与开发利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北部的咸水与南部的淡水处于相对平衡,咸水入侵趋势减弱。而通过分析多年的监测资料,也间接证明了这一趋势:博兴南部漏斗区地下水水位近年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并没有出现急剧下降的趋势(表3)。如曹王村监测点水位在补给和开采的共同作用下,近几年变化趋于平缓,甚至在最近几个年份出现水位回升的现象(图4)。而博兴南部的漏斗区范围也趋于平缓,没有明显加重的趋势(表3)。

根据以上数据,推断目前博兴县浅层咸水入侵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表3 博兴漏斗4m等水位线圈定面积

图4 博兴曹王孔隙潜水多年水位变化曲线

5 结论

(1)博兴咸水入侵的方向由北向南,现状年咸水入侵界线在利王—辛张—寨高—鲁崔一线,20世纪80年代至2017年咸水入侵面积约为18.45km2。

(2)博兴咸水入侵方式为面状入侵,现状年最大入侵距离为2.15km,最大入侵速率为0.06m/a。

(3)目前博兴县浅层地下水咸水入侵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4)地下水过量开采是博兴县南部地区产生咸水入侵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建议调引客水进行灌溉,补充地下水,使其水位抬升,阻止咸水入侵;加强用水管理,严禁超量开采南部淡水;并且建立长期的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咸水入侵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为制定预防、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博兴县小清河咸水
滨州博兴县召开中小学线上教学推进会议
董东管道穿越小清河对航道条件的影响分析
让城市的每一条河流都美丽起来
聊城市地下咸水地质特征与综合开发利用分析
阅读让我收获太空梦想
绕晕爸爸,我最强
滨州市博兴县某窑坑积存废水网络舆情案
惊险!大胆蜗牛鳄口脱险
微咸水滴灌能提高红枣果实品质
山东小清河流域黄土的发现及勘探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