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小孢子菌性皮肤真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2018-11-22张永东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房山102442
张永东 李 志 姜 晨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北京 房山 102442)
李贞玉* (美联众合动物医院转诊中心 北京 朝阳)
本研究对北京8家动物医院2026例犬皮肤病临床初诊病例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临床症状、伍德氏灯检查和直接镜检进行犬真菌性皮肤病初步诊断,以SDA等进行接种纯培养和镜检分离鉴定致病真菌病原。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2026例犬皮肤病病例中,皮肤真菌病245例,占12.09%;犬小孢子菌157株,占犬皮肤真菌病病例的64.08%;犬小孢子菌感染幼龄犬77例,占49.04%;母犬81例,占51.59%;6~11月发病104例,占66.24%;头部发病46例,占29.30%。结论:犬小孢子菌为致病的主要病原真菌,幼龄犬、母犬、6~11月、头部发病率最高。
犬小孢子菌皮肤真菌病是一种传染性强的浅部真菌病,致病菌黏附于犬的皮肤上,侵入皮肤毛发或趾甲,寄生或腐生于表皮、毛发和甲板的角质蛋白组织中并大量繁殖,从而引起皮肤的一系列器质性病变。临床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界限明显的脱毛圆斑,皮肤瘙痒,潜在性皮肤损伤,具有渗出液、鳞屑或结痂等,若继发细菌感染则可形成脓癣。此病的特点是病程长、治愈难、易复发,并可在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播。本研究试图通过对犬小孢子菌皮肤真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北京地区犬小孢子菌皮肤真菌病发病与流行状况,为更好的防控该病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1月在北京农职动物医院、全心全意连锁动物医院、瑞派关忠动物医院及美联众合伴侣动物医院等北京地区8家动物医院2026例犬皮肤病初诊病例进行调查,对犬小孢子菌病的发病季节、年龄、性别及发病部位等病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与分析。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Οlympus双目医用显微镜(Οlympus公司)、电热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电热培养箱PYX-DHS-500RS型(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医用净化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厂)、WDD-1伍德氏灯(武汉联华科技有限公司)、10%KΟH、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皮肤癣菌鉴别琼脂培养基(DTM)、乳酸酚棉蓝染色液(青岛捷世康生物科技公司)。
1.3 方法 (1)犬真菌性皮肤病调查:①临床调查:患犬常表现为瘙痒,不同程度的脱屑、脱毛和结痂。毛发变脆、毛干易断、毛根易脱,毛根萎缩,重者大面积脱毛,皮肤上可见到红疹脱毛区覆盖油性结痂,刮去痂皮裸露潮红或溃烂的表皮。②伍德氏灯检查:具有真菌性皮肤病临床症状的患犬采样前进行伍德氏灯检查。伍德氏灯检查在暗室中进行,将伍德氏灯开启5min后,待其波长稳定,将光源对准待检查部位,阳性者有荧光反应。③直接镜检:采用刮刀法用乙醇棉球擦拭患病部位皮肤边缘处,自然风干后用消毒后的钝性刀片与皮肤呈45°轻刮取患病部位皮肤表层,至皮肤呈轻微出血状。采用刮取法取得皮肤样品至于载玻片上,滴加1~2滴10%KΟH溶液,盖上盖玻片,在火焰上轻微加热,使角蛋白溶解,然后压紧盖玻片,用滤纸吸去多余液体。将载玻片置于光学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检查是否有菌丝和孢子,再用高倍镜观察孢子和菌丝形态,若观察到菌丝和孢子,即可诊断为阳性。(2)病原真菌分离鉴定:①病料采集与接种培养:用无菌棉拭子对皮肤真菌病患犬的发病部位进行病料采集,装入灭菌瓶内并做记录。在超净工作台内,以划线法将病料接种到SDA培养基上,25℃培养2~3周;待菌落出现后用接菌环挑取菌落中部新生菌丝至SDA进行纯培养,每天观察菌落的颜色、生长速度、表面状态、背部颜色并记录。②致病真菌鉴定:对可疑真菌用S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DTM及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做进一步培养,连续培养观察3~4周。从第3~28d将菌落病料以乳酸酚棉蓝染色法连续镜检,用钓菌环挑取菌落边缘与中部之间菌丝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滴乳酸酚棉蓝染色液,盖上盖玻片,轻压使标本平铺,然后将玻片置于光学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检查是否有菌丝和孢子,再用高倍镜观察孢子和菌丝形态,根据菌落培养性状和镜检结果,确定真菌的属种并记录结果。犬小孢子菌的生长速度较快,接种后2d 即形成肉眼可见菌落,培养14d 布满整个培养基。表面质地光滑,呈白色丝状或毛状,背面呈黄褐色。镜检可见梭形表面粗糙的孢子,多呈线状排列。
2 结果
2.1 犬真菌性皮肤病发病率 在所调查的2026例犬皮肤病病例中,皮肤真菌病245例,占12.09%。
2.2 犬皮肤真菌病病原调查 用SDA培养基鉴定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马拉色菌及其它未鉴定真菌,共分离获得真菌245株。犬皮肤真菌病真菌病原分离统计见表1。
表1 不同真菌病原与发病率
结果表明:犬小孢子菌157株,占64.08%;须癣毛癣菌36株,占14.69%;石膏样小孢子菌27株,占11.02%;马拉色菌23株,占9.39%;其它未鉴定2株,占0.81%。
2.3 不同年龄与发病率 在所调查的157例犬小孢子菌皮肤病患犬中,按小于或等于1岁龄为幼龄犬、1~7岁龄为成年犬、大于7岁龄为老年犬分3个组。犬小孢子菌性真菌皮肤病幼龄犬组77例,占49.04%;成年犬组27例,占17.20%;老年犬组53例,占33.76%。不同年龄与发病率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与发病率
2.4 不同性别与发病率 在所调查的157例犬小孢子菌皮肤病患犬中,雄性犬76例,占48.41%;雌性犬81例,占51.59%。不同性别与发病率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与发病率
2.5 不同季节与发病率 在所调查的157例犬小孢子菌皮肤病患犬中,犬小孢子皮肤菌真菌病在夏秋季发病率较高,为104例,占66.24%;冬季、春季发病病例依次为28例和25例,占33.76%;3月、4月的发病率最低为4.46%。不同季节与发病率见表4。
表4 不同季节与发病率
2.6 不同部位与发病率 在所调查的157例犬小孢子菌皮肤真菌病患犬中,犬小孢子菌皮肤真菌病发病最高的部位依次是头部46例占29.30%,四肢39例占24.84%,背部31例占19.75%。其次是腹部14例占8.92%,颈部12例占7.64%。其他部位15例占9.55%。不同部位与发病率见表5。
表5 不同部位与发病率
3 讨论
(1)犬皮肤病约占临床病例的10%~30%。犬皮肤真菌病是致病性真菌黏附并侵入机体皮肤、毛发或指(趾)甲的角蛋白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器质性病变的感染症,病原真菌多为环境常在菌,广泛分布于健康犬的体表,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人宠共患病。犬皮肤真菌病不仅可引起犬局部或全身脱毛、脱屑、红斑等症状,严重影响犬的美观和健康,其病原还可感染人,引起人的头癣、体癣及甲癣,其中老人和儿童较易感染,有报道高达90%的儿童皮肤真菌病系与患病动物接触而感染,犬猫一旦感染真菌,其豢养者的感染率可高达50%~70%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2026例犬皮肤病病例中,皮肤真菌病245例,占12.09%。其中犬小孢子菌157株,占64.08%;须癣毛癣菌36株,占14.69%;石膏样小孢子菌27株,占11.02%;马拉色菌23株,占9.39%;其它未鉴定2株,占0.81%。犬小孢子菌为致病的主要真菌。(2)犬小孢子菌为亲动物性真菌,感染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病动物、带菌动物及污染的环境,孢子可在环境中存活几个月还具有感染性。犬小孢子菌又属亲角质性皮肤真菌,具有角蛋白酶,易于侵入并寄生于犬的皮肤角质层。犬小孢子菌引起的典型皮肤病变是局限的轻度角化过度或不全,棘皮层轻度增厚和中度水肿。真皮内血管轻度扩张,少量淋巴细胞渗出,伴随毛囊向更深层伸入,有时还有毛囊内脓疱等。在北京地区近2年调查,犬皮肤真菌病占临床皮肤病病例的12.09%,犬小孢子菌性皮肤真菌病占犬真菌性皮肤病病例的64.08%。犬小孢子菌病原分离鉴定以高营养的SDA分离培养,10%KΟH法和乳酸酚棉蓝染色法进行直接镜检鉴别,取材操作较为方便。(3)犬小孢子菌性皮肤病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皮毛损伤病菌乘虚而入、应激因素消弱皮肤屏障机能、长时间大剂量应用抗生素破坏体表正常菌群等。年龄方面在所调查的157例犬小孢子菌皮肤真菌病患病犬中,犬小孢子菌性皮肤真菌病幼龄犬组77例占49.04%,成年犬组27例占17.20%,老年犬组53例占33.76%。幼龄犬和老年犬高发,究其原因是犬皮肤皮脂腺分泌不饱和脂肪酸可抑制犬小孢子菌在犬皮肤及其附属结构的生长与繁殖,幼龄犬皮肤分泌较少而免疫力较弱,对皮肤真菌病更加易感;成年犬皮肤皮脂腺分泌活跃感染较少,同时已被感染的幼犬会在到达成年期后自愈;老龄犬皮脂腺分泌减少免疫力降低容易感染。性别方面,在所调查的157例犬小孢子菌性皮肤真菌病患病犬中,犬小孢子菌性真菌皮肤病公犬76例占48.41%,母犬81例占51.59%。母犬的发病率高于公犬,可能与性激素对皮脂腺分泌的影响或公犬活动区域较大及喜爱打逗损伤等容易接触感染病菌有关。在季节方面,在所调查的157例犬小孢子菌性皮肤真菌病患病犬中调查结果显示,
犬小孢子菌性皮肤真菌病在夏秋季发病率较高,104例占66.24%;冬季、春季发病病例依次为28例和25例,占33.76%;3、4月和11月的发病率最低为4.46%。北京地区每年6月中旬至8月底进入高温闷热、阴雨潮湿季节,犬体、犬舍及环境潮湿,适宜真菌孳生,真菌致病力提升,成为真菌感染高峰。在发病部位方面,犬小孢子菌性皮肤真菌病发病最高的部位依次是头部46例占29.30%,四肢39例占24.84%,背部31例占19.75%。这与这些好发部位毛皮角质层量较其它部位丰富、与病源真菌接触机会多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