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8-11-22傅仕嵘江苏省盱眙县观音寺镇畜牧兽医站211750
傅仕嵘 (江苏省盱眙县观音寺镇畜牧兽医站 211750)
张 勇 张本宏 (江苏省盱眙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钱保国 (江苏省盱眙县穆店乡畜牧兽医站)
本文介绍10日龄左右的雏鸭发病后出现的症状及病理变化,通过实验室显微镜检查、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等诊断为大肠杆菌病,再经过药敏试验优选安普霉素等药物治疗,使用白头翁散中草药巩固治疗效果,同时加强饲养场地卫生消毒、通风换气等措施,实施有效综合防治,控制了病情。
鸭大肠杆菌病是鸭的一种常见病,各种年龄均可感染,但幼禽感染性更高,发病雏鸭多以败血症为主,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等,传染源为病禽及带菌禽,消化道和呼吸道为常见的传播途径,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和应激情况下多发。
1 发病情况
盱眙县某饲养户饲养一批樱桃谷鸭4500只,3日龄注射鸭病毒性肝炎精制蛋黄抗体0.5ml/只,6日龄左右鸭群突然出现零星的发呆,不喜活动,采食量下降,逐渐消瘦,8~10日龄有近500只鸭发病,表现为羽毛松乱,食欲锐减或废绝,闭目气喘,排黄白色水样细粪,有时出现神经症状,病死率为10%~30%。
2 临床症状
病鸭发出异常鸣叫、呆立,羽毛松乱,精神沉郁,闭眼缩颈,拉黄白色稀便,采食量下降,肛门后羽毛污浊,有时出现仰头、扭头等神经症状,每天死亡近40只。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呼吸加快,饮水增多,步态不稳,衰弱消瘦,腹泻,病程1~7d不等最后衰竭死亡,急性病例有明显的神经症状,角弓反张倒地死亡。
3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胸部皮下和肌肉有出血点,部分胸腔有积液,心包膜增厚,肝肿大,表面有一层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有出血点;胆囊充盈,肾脏肿大,肾、胃弥漫性出血;气囊壁浑浊增厚,附着黄白色干酪样物;出血性炎症变化;肠黏膜水肿、出血明显[1]。
4 实验室检查
4.1 显微镜检查 无菌操作取病死鸭的心血、肝脏、脾脏,作组织涂片,采取革兰氏染色,用高倍镜检查可见大量呈淡红色、两端钝圆、无芽胞的阴性球杆菌。
4.2 细菌分离鉴定 无菌操作取3只病死鸭的心血,肝脏、脾脏等病变组织接种于普通肉汤培养基,同时接种于LB培养基和麦康凯琼脂平板,置37℃温箱中,18时后观察,普通肉汤培养基变为浑浊;在LB培养基上可见一个个圆形、光滑、湿润、半透明直径2~3mm的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特征呈鲜桃红色或微红色,菌落中心呈深桃红色,圆形扁平,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无菌操作分别取肉汤培养基和LB及麦康凯培养基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获得一致的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无芽胞的球杆菌。
4.3 生化试验 将3只病例的纯培养物接种于葡萄糖、乳糖、蔗糖、等生化培养管中,置37℃温箱中观察24~72h,结果葡萄糖、乳糖、蔗糖都产酸产气,甲基红试验呈阳性,各个检测项目的反应结果符合大肠杆菌的生化反应指标,证明分离的菌株为大肠杆菌。
附表 生化反应结果
5 药敏试验
取临床上常用的10种药物用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该大肠杆菌对安普霉素、阿米卡星、氟苯尼考均高感,对先锋霉素、环丙沙星中敏,对四环素、青霉素、氨苄西林、诺氟沙星、链霉素低敏。
6 防治措施
(1)在饮水中立即使用肠泰(主要成份为硫酸安普霉素)按100g兑水150kg让鸭群自由饮用,连用4d,重症鸭注射阿米卡星或先锋霉素进行治疗,肠美新(主要成份为白头翁散)每1000g拌料250kg让鸭群自由采食,连用5d。(2)鸭舍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及时清除鸭舍粪便,每天场地用0.5%过氧乙酸消毒1次以上,1周后按常规消毒并适时更换消毒药。鸭群从用药的第2天死亡数便逐渐降低,到第3天便停止死亡,病情基本得到控制,1周后恢复正常。
7 小结
(1)鸭群卫生条件差,空气流通不畅,营养不平衡,免疫力下降等都可诱引该病的发生。该养鸭场场地简陋、通风换气不畅、混群饲养等因素,使雏鸭爆发了大肠杆菌病,经科学诊断及时治疗控制了本病。(2)防治该病的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各个环节的卫生消毒,消除各种发病诱因,严格执行防疫措施,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至关重要。(3)大肠杆菌病血清型较多,各血清型间无交叉保护性,而且不同血清型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再加上临床上滥用抗生素的存在[2],给本病防治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治疗本病时最好结合药敏试验提升疗效,在做好环境环境卫生的同时,采用疫苗预防可减少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