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啦啦操课程开展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8-11-22罗琪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动作大学生

罗琪

1. 前言

啦啦操分为集体舞蹈、集体技巧两个表现形式,在激烈的比赛中,队员以不同的口号、动作、道具等,以团队模式呐喊助威,使队友振奋精神,获得比赛胜利,是融体育、舞蹈、音乐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独自面临新环境,人际关系,情绪、学业、就业等各方面压力,很多学生因为无法释放压力而完成不了学业,形成心理障碍,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这一观点,获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证实。随着啦啦操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强度的运动负荷,富有感染力、爆发力、表现力的动作技术,深受广大女大学生的青睐,不仅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机体素质有所改变,而且可增强女大学生自信心,改善人际关系,调节女大学生心态,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树立优良品德等。因此,高校啦啦操课程开展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参与啦啦操课程的女大学生心理健康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南华大学图书馆查阅高校啦啦操课程开展现状,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等相关中外文献60余篇,浏览搜狐网页、百度寻求资料寻找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SCL90,查阅大量的心理学专著,为此论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 专家访谈法

借担任辅导员时期,访谈南华大学马克思学院思政教授2人,主管学生心理健康中心主任2人,心理健康老师4人,把啦啦操特色项目与心理学交叉学科与他们进行交流,虚心请教如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探讨本研究的可行性与创新性,为本文的理论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2.2.3 问卷调查法

对湖南省5所啦啦操课程开展的高校教师、学生发放问卷(湖南师范大学、南华大学、湖南文理学院、衡阳师范学院、湖南工学院),根据心理健康量表SCL90,修改调查问卷,了解高校啦啦操开展情况,学生运动参与情况,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取随堂现场调查方法。共发放500份学生问卷,回收476份,有效回收率95.2%。发放教师问卷20份,回收20份,有效回收率100%。为本文的问题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2.2.4 数理统计法

对开展体育公共课(啦啦操)的高校学生调查结果进行EXC统计,将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和梳理,提出切实际地结论和建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需求不断完善,更注重学校教育。高校女大学生人数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持续增加,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心理健康现状是学生工作者研究重点,关注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然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世界卫生组织[1]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还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女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也要提高,作为新型社会求学的特殊群体,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家庭的宠爱,加上之前有组织有目的的应试教育转变到自主学习的集体开放性教育,面临新环境变化,就业、学业、人际交往等压力,会产生各式各样的不适。与同龄人接触过程中,缺乏自信心,不能接受自己的优缺点;集体意识薄弱,很多时候只考虑到个人利益,没有融入团队,欠缺团队凝聚力;与人交流时,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意思,往往被人误解或是无意中伤同伴的自尊心,人际关系敏感;在控制情绪方面存在不足,面对逆境困惑时,常常会有烦躁、焦虑、郁闷心情,不能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找不到正确释放压力的办法;睡眠质量不高,饮食不规律,影响女大学生正常生活。

3.2 啦啦操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表1 啦啦操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及程度统计表(N =476)

根据SCL90症状自评量表,体育心理学等知识,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表进行简化修改后,对参与啦啦操公共体育课16周后的女大学生进行随堂调查。发现啦啦操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强自信心,提高审美观;培养团队意识,维护集体利益;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无障碍沟通交流;调节情绪,预防心理疾病;确保睡眠质量,勇于面对压力等方面(见表1)。

3.2.1 增强自信心,提高审美观

从表1可以看出,只有3%女大学生认为,经过16周啦啦操训练后自信心没有变化,97%的女大学生认为自信心在不同程度上有变化。学习啦啦操过程中,舞蹈动作都具有优美性,学生需要好的协调性,将每一拍每一个手位,所蕴含舞蹈素养的美充分表现出来,这里的美是指舞蹈技术动作的美,也是指音乐道具的美,更是指个人内心和外在美,让自身特有的气质和欢快渲染观赏者,传播正能量。啦啦操运动员站在表演场地时,个个都是抬头挺胸自信满满,久而久之,训练时养成的好习惯带入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微笑自信。啦啦操锻炼有利于塑造身体形态,中等负荷的运动强度可以减少皮脂,臀围、腰围、臂围等围度缩小,对于超标、肥胖的学生,能经过啦啦操训练塑性,减体重,形成曲线美的效果,啦啦操对女大学生具有增强内外在自信心,提高个人审美观。

3.2.2 培养团队意识,维护集体利益

啦啦操作为一种集体项目表演,定义中可知对运动员之间的团队意识、团队精神、动作一致性要求很高,团队协作是啦啦操运动区别于其他运动的显著特征。74%女大学生认为(见表1),经过16周啦啦操训练后团队意识方面有显著变化,100%女大学生认为训练后,团队意识加强。学习集体舞蹈、集体技巧动作时需要团队成员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整齐划一、震撼人心的效果。单个动作个人必须与他人协作完成,自觉将集体利益为中心,特别是集体技巧啦啦操中,团队成员间信任度是建立在无数次交流与练习中上,抛接者发力、跑位、站位、手型、方向出现一点小偏差,动作将无法完成,甚至直接威胁到尖子的生命安全,这里需要高度团队凝聚力。啦啦操运动是培养女大学生团队意识,维护集体利益的有效途径。

3.2.3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无障碍沟通交流

新时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不擅于与人交流,相处过程中常产生嫉妒、敌对同伴心理,67%女大学生认为(见表1),经过16周啦啦操训练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有轻微、显著变化。12%女大学生认为效果一般。啦啦操课程中,一般会分组练习,每组成员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帮助,互相交流,掌握动作技术,理解比较快的同学并不会只顾完善自己,而会调整自己的进度,帮助那些对动作技术有困难的同学,达到目标。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有无障碍沟通交流,处理好人际关系,收敛个人傲娇的性格,消除隔阂,心平气和地与同伴表达自己的意思,重视这份友谊,有意的维护这段感情。啦啦操运动锻炼能帮助女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无障碍沟通交流。

3.2.4 调节情绪,预防心理疾病

女大学生要独立面对新环境、学业、就业、情感等不可控方面的压力,通常会烦躁、焦虑、紧张、悲伤、狂怒、敏感、抑郁等情绪,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80%女大学生认为(见表1),经过16周啦啦操训练后调节情绪方面有轻微、显著变化。啦啦操是音乐与舞蹈动作结合进行,在动感欢快的音乐中,大脑受到兴奋刺激,学生会忘记烦恼。结合舞蹈动作,多样的编排走位,短暂发力、制动帮助学生将不愉快心情充分释放出来,得到放松,一定程度上降低心理危机发生率。完成动作,获得比赛胜利时,女大学生心理上会产生获得感、成就感,渐渐地喜欢上啦啦操运动,啦啦操运动也会带给学生好的心情,使得女大学生能调节情绪,预防心理疾病。

3.2.5 确保睡眠质量,勇于面对压力

女大学生失眠、熬夜、晚睡现象越来越普遍,睡眠质量下降,该睡觉的时候难以睡着,在课堂上经常有瞌睡现象,影响学习效率。56%女大学生认为(见表1),经过16周啦啦操训练后睡眠质量方面有轻微、显著变化,没有人认为啦啦操对睡眠质量有负向变化。啦啦操课程具有一定的负荷量,学生白天进行身体锻炼,消耗体能,细胞会产生疲劳分子,出汗排毒,能改善新陈代谢,促进消化,保证睡眠质量。睡眠好才能有精力去面对日常各种压力,深度睡眠可补充体力,恢复创新思维,形成生物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白天进行啦啦操运动有助于提高女大学生睡眠质量,勇敢面对压力。

3.3 建议

高校应设置啦啦操公选课,让更多的学生充分了解啦啦操运动,在运动中感受啦啦操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得学生得到锻炼,在团队中塑造健康心理。

高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健康教育有机融合,学科相互交叉,效果更明显,发挥学生工作部作用,组织各院系啦啦操比赛,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将啦啦操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去。

4. 结论

高校啦啦操课程开展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审美观;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维护集体利益;有助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无障碍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调节情绪,预防心理疾病;确保学生睡眠质量,勇于面对压力。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动作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动作描写要具体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