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ipp Ziegler:今日未来馆开辟了一条通往未来的新道路
2018-11-21张瑜洋
张瑜洋
Philipp Ziegler是一名艺术史学者和策展人,目前是德国ZKM美术馆策展部总监。他曾在ZKM和Otto Piene等地策划大量展览,例如:能源领域(2013)、进化(2015)、Armin Linke、无法被看到的(2015)、混合层(2017)等。2010年,他曾参与《斯蒂芬沃尔特:艺术、社会、反馈》一书的编辑和发行。
东方艺术·大家:请介绍下”今日未来馆”的学术定位和项目性质?
Philipp Ziegler:今日美术馆的“今日未来馆”,是艺术家通过新媒体艺术,为我们开辟的一条通往未来的新道路。
东方艺术·大家:“今日未来馆”项目与当下诸多新媒体艺术项目有什么不同?
Philipp Ziegler:此届“今日未来馆”的主题是“.zip”,主要是针对格式的讨论。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发达,信息流通快捷,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生活也越来越便捷。大数据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产物。然而大数据更加注重整体,反而易于忽视个人的特点,因此个人常常会被埋没在整体里。而.zip对每个人都提出了格式的问题,通过对不同格式的讨论,可以看到每个个体的多样性,进而告诉我们未来可以有很多种格式。
东方艺术·大家:与商业品牌的合作,是否会给艺术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思路或概念?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Philipp Ziegler:和商业品牌合作,不仅可以带来一定的资金,更多的是可以带来诸多思想的交流,并且可以将艺术思想和商业的传播性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艺术在很长的历史里,一直在和不同的领域进行合作,例如科学,在和其他领域合作的过程中,都会对艺术自身的发展产生影响,和商业的合作大概也是这种类别关系。
美国六七十年代就有专门培养艺术家利用一些科技手段进行新创作的项目。当时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就解释了艺术家是如何和工程师进行合作的。在他看来:工程师是艺术家多出来的一只手臂,科学家是艺术家多出来的一个大脑,艺术家是工程师多出来的一双眼睛。
东方艺术·大家:你怎样理解“未来”这个概念?
Philipp Ziegler:我不是一位预言家,所以我不知道未来到底会怎么样,但是我觉得未来的艺术肯定是会建立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之上。
随着全球变暖,空气污染等问题的出现,我们已经没有办法退回到原始的状态,也不可能退回到工业革命之前。面对现在诸多的问题,就需要我们用新的理念去处理,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艺术家与工程师、科学家合作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观念、新的思路和新的处理事物的方法。
东方艺术·大家:你认为艺术的未来必然是新媒体和数字化创作吗?
Philipp Ziegler:这种新形式肯定存在,也是肯定必要的。显然绘画这种形式还会存在,但是传统的艺术形式和新艺术形式思想是分不开的。现如今,艺术家们都浸没在新媒体的环境里,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也会受到这种新艺术形式的影响。新媒体不管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作为其他艺术形式的辅助都是有必要的。
东方艺术·大家:新媒体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怎样的占比?
Philipp Ziegler:新媒体现在是一个正在发展的艺术方式,就算现在的艺术市场更加注重架上绘画,但随着新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艺术市场也会随之改变。
每一位艺术家基本上都可以算是新媒体艺术家,因为所有人都会与新媒体打交道,所以现在理论上有一个新的分支叫做“新新媒体”,这个新的分支是从新媒体中单独分出来的。我觉得目前还是存在“新新媒体”的,这些艺术家更熟悉媒介知识,像如何编程、写代码等等,他们预想的未来会对我们当下消费者的生活产生更大的影响。
东方艺术·大家:你如何看待传统与未来?
Philipp Ziegler:如果将新媒体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线内来看,现在的新媒体,将来也会变成旧媒体。
目前发展很快的是VR技术和机器人技术,再过两年可能会有其他技术产生,会进一步影响我们对个体的理解,从而形成更新的讨论。
东方艺术·大家:在关于艺术未来的探索方面,你认为今日美术馆在之后的项目中还应做出哪些方面的尝试?
Philipp Ziegler:本届“今日未来馆”的主题是“.zip”,旨在讨论社会中人的个性和主体性的关系,下一期可以讨论社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等。
東方艺术·大家:放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中,你如何看待“今日未来馆”?
Philipp Ziegler:“今日未来馆”可能会给国际观众带来中国在发展中的新媒体的理念,也是在向他们展现我们在利用新媒体所探讨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