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运用

2018-11-21邓梁娟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9期
关键词:运用生物监测

邓梁娟

摘要:近几年,国内的环境监测工作开始得到高度关注,传统手段的应用虽然持续时间较长,但是并不能在具体的方法和手段上创造出较高的价值,整体上获得的发展空间也不大。相对而言,生物监测的提出和应用,能够对环境监测的要求积极落实,并且在反馈的信息和数据上是非常多样化的,自身能够获得的发展空间较为显著。文章针对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运用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生物;监测;环境;运用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生物监测的运用,主要是通过生物信息的反馈,充分了解到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是否能够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进而能够获得较多的参考和指导,这样就可以在环境监测的力度上、范围上获得良好的提升。从理论上分析,生物监测的可行性、可靠性非常突出,可是在实践工作的开展层次上,依然要对生物监测的方案有效设计,针对内外影响因素做出良好的拓展,从而规避问题的反复出现。值得注意的是,生物监测的体系必须不断的健全,在多方面内容上做出良好的协调操作。

一、生物监测的意义

现代化的国家发展当中,生物监测工作的开展,不仅是必要性的内容,更加具有非常广泛的意义,其能够对很多地区的综合建设提供较多的参考和指导。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生物监测的意义,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开展生物监测,能够充分了解到不同区域的生物生存情况,按照针对性的方法来开展指导和改善。例如,当生物监测的结果表现为某一物种过于繁茂的情况下,则需要做出适当的削减处理,避免造成生物失衡的现象,其能够对生物的多样性、协调性提供较多的帮助,在各个区域的综合建设方面,减少偏差和不足。第二,生物监测的过程中,还能够对环境的综合保护状态有所了解。现如今的人口数量大幅度提升,如果对环境继续落实无限制开采手段,势必会导致生物监测陷入极大困境,对于人类社会的安定、团结,也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二、环境监测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对于未来建设工作,依然保持高度的关注,在很多地方的发展层面上,都在努力通过科学、合理的模式来进行干预。经过大量的讨论与分析,认为环境监测的现状及问题,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项内容上:第一,环境监测体系并不健全,很多地方的监测工作开展,仍然是按照老旧的思想和传统的经验来运作,这对于环境监测的进步,势必会造成非常严重的阻碍,根本无法在具体工作的实践上创造出较高的价值,由此产生的缺损无法在短期内较好的弥补。第二,环境监测工作的意识并不强烈。例如,部分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的安排和部署过程中,未选用针对性的技术手段来完善,针对生物监测的引入和操作,還是停留在按部就班的成绩上,需要对此做出良好的改进。

三、生物监测在环境监测中的运用对策

(一)完善生物监测方案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生物监测的开展,对于很多地方的环境监测工作,都能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为了在日后的工作成绩上更好的提升,必须在生物监测的方案上保持较高的完善性,这样才能促使每一项工作的安排和部署,都具有较多的支持和依据,从而在问题的解决上更加彻底。首先,生物监测的初期阶段,应针对环境监测的问题和不足,拥有一个正确的认知,选用正确的监测手段来完成。例如,我国的国土面积较为辽阔,不同区域的生物监测工作开展,存在指标上的较大差异,选用合理的生物开展监测,能够促使环境监测内容更加健全,得到的结果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行性。其次,生物监测的过程中,应结合结果的变化,针对环境监测的效用做出分析,了解到环境保护、环境开发、环境利用等,是否按照预期设想来完成,如果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和漏洞,都要及时的做出改进和处置,这样才能避免环境问题长久积累。

(二)加强全面监测

就生物监测本身而言,其对于环境监测的帮助是非常突出的,为了在日后的监测成绩上取得更好的效果,建议在全面监测方面不断的强化,这是一项必要性的工作,按照单一手段来开展监测,不仅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还容易造成较大的偏差和漏洞现象。例如,一般基于生物监测针对整体的大气环境质量水平有一定的重点监测,基于生物监测能够实现对大气整体质量监测非常灵敏的反应,能够实现非常多样的生物监测方案,其中最为广泛推广应用的就包括动物监测方案、植物监测方案和微生物监测方案,且都是经过检验具有明显可适用性的生物监测技术方案。另外,可以通过采样水中微生物,通过对比选样,能够非常直接的判断水资源环境的变化以及变化趋势;另外还可以实现指示生物监测的方法,通过针对指示性生物在水资源环境的变化中的具体反映,能够基于生物监测判断水资源污染可能存在和产生的影响,能够预测潜在的次生影响。

(三)完善生物监测体系

新时代的环境监测工作开展,通过对生物监测做出良好的运用,很多工作的实施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各方面的内容并没有展现出任何的不足。建议在今后的工作开展上,针对生物监测体系更好的完善。第一,生物监测的创新模式,一定要按照智能化、自动化的理念来落实,并且对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做出良好的融合,这样能够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不断的取得更好的效用,促使未来工作的进行能够创造出较高的价值。第二,生物监测体系的完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方案的有效调整,尤其是在自然环境出现灾害,或者是某些指标出现超标的现象后,都可以在生物监测方面做出良好的优化,由此来适应环境监测的新要求,为日后工作的进步,努力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总结:

现如今的环境监测工作开展,基本上能够与生物监测做出良好的融合,整体上的工作进步幅度是比较大的,各方面的工作目标比较符合预期。日后,应继续在生物监测方面深入研究,不断的提高生物监测的可靠性、可行性,促使每一项工作的安排和部署,都可以获得足够的依据,推动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筱璐.浅谈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9):147.

[2]耿鹏森.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26(17):156.

[3]王春香,李媛媛,徐顺清.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生态毒理学报,2010,5(05):628-638.

猜你喜欢

运用生物监测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第12话 完美生物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