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德育管理中的几种常见误区及对策分析

2018-11-21杨靓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9期
关键词:成长误区德育

杨靓

摘要:德育教育寓意着一所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和精神风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卓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也是吸引优秀教师和优质生源的有利因素。因此,学校要重视德育管理,冲出传统管理模式中的误区,建立与时俱进的动态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德育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德育;误区;成长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之首,教育者必须认清形势,放眼未来,研究德育工作方法,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德育管理,做好总结工作。目前虽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受高考的影响,有的教师重智育轻德育,这样做是不对的。必须认清形势,放眼未来,发现目前德育工作的问题以及改正的办法,认识到这些“误区”,在工作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走出这个“误区”,让学校的德育工作再谱新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既是领路人,又是参与者。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给学生做好榜样,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一、学校德育管理中存在的误区

1、过分强调德育处和班主任的作用。通常,为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学校会给予班主任津贴补助,这在强化了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者的专业意识的同时,却使得没有这方面待遇的科任教师和其他教辅人员萌生旁观者心理,淡化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理应担负的教书育人的角色职责。把德育视为学校的一种日常工作,倘若妨碍了学校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学校的德育建设,德育教育很难形成合力,这样的德育教育效率低下,效果也不明显。

2、误以日常行为管理取代系统管理。教育性是学校德育管理的重要特征,师生言行的水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德育教育的水平,所以一些学校往往通过制定校规、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来限制学生和教师的行为,以日常行为的管理来取代系统的德育过程。科学的规章制度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对师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德育教育的内容不仅仅包括人们日常的行为规范,同样还包括了伦理道德、价值追求、理想信仰等更深层次的内容,把德育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混为一谈,一味在规章制度上做文章,是不严谨的也是不科学的,这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德育管理受到权力因素影响较大。在传统的学校管理中,往往是唯以校长为中心的领导班子马首是瞻,领导层与教职工和学生之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德育管理中也同样如此。很多制度条例的制定、活动的开展、大会的召开等都是由领队层单方面拍板,由于个人意识的局限性,德育效果难免差强人意。因此,学校德育管理不是权力的运行,而是思想和精神的融合,应让管理绽放人性的光芒。

二、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措施

1、重视集体力量,发挥团队的育人作用。随着班主任津贴的升高,学校对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考核也越来越严格,这使得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班主任”这一职务甚至成了一只烫手山芋。我建议不以“班主任津贴”为主要手段,而应该制定“全员参与班级管理”的考评机制,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所有教师集体德育责任制,团体共同管理班级德育工作。对于事务性的班级工作,需经全体教师民主商议后方可进行,可分工担任、也可轮换进行,这不仅能起到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的作用,对提高每位教师的育人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也有积极影响,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合作。同时尝试整合学校部门的德育管理责任分工,联合教务处、政教处、德育处共同进行学校德育工作,實现教导合一,促进“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德育管理新局面的形成。

2、丰富德育内容,实现德育管理生活化

在德育管理方面我们不能只单方面强调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还应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卫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的力度,通过环境设施和德育活动等隐性课程来实现德育管理的生活化。

(1)让环境说话。要想真正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的生活化和细节化,就要在学校的环境规划上下功夫,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如在教室内张贴醒世名言、在走廊墙壁上装饰名人字画、在学校广场上立伟人塑像等,在装饰校园的同时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并在卫生间、草坪等地树立人性化的文明标语,以此来提醒学生文明做事,而不仅仅只靠“冷冰冰”的《学生守则》的规定来制约学生的行为,这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条件反射,自然而然养成良好习惯。学校宣传栏内的报纸也要每天及时更换,方便学生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社会动态等,建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和荣誉观,逐渐提升思想境界。

(2)以活动感染。环境教育的功能始终是有限的,学生的思想境界最终还是要体现在他们的行为活动上,因而学校要多组织德育活动,为学生创建道德体验空间,促进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可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设立心理咨询室,并开通学生心理咨询热线、真心话信箱等,对学生进行个别或集体的心理辅导、传授心理知识。法制教育方面,可定期开展“法律讲堂”“小小律师”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案例讲解和演练中加深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总之,学校要大力拓展德育教育活动的种类和类型,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有效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3、实行“人本”管理,建立服务型德育队伍。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民主”越来越看重,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指明要谋求发展必须要顺应人的需求。因而在组织管理学校的德育工作时,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的意志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所学校的德育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队伍的管理能力,因此学校领导首先要革新自身的管理理念,树立人本思想,摆脱指令式的管理,让教师和学生参与到规则的制定和活动的筹划中来,群策群力,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要摒弃领导选拔中的任人唯近、任人唯亲、论资排辈等错误做法,应按照“任人唯贤”的标准来组建德育领导班子,并实行匿名的民主选举制度,由教师来制定德育处的领导、由学生来指定班主任。同时组建行风考评考查小组进行随时考查,采取公开考任制,对在任期间的领导建立考评档案,以德能勤廉绩作为考核的标准,促进其成长和发展,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和专业化的德育领导队伍,并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学校传统延续下去。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形成服务型的领导风格和管理艺术,让师生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和决策,创造良好的民主环境,使广大师生的思想素质和创造能力真正发挥出来。如每周国旗下的讲话由各年级每班轮流来进行,班主任指定讲话内容并推选学生来进行演讲;每次大型活动前向全体教师征求意见和活动方案,争取最大的活动支持,保证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校园网站上开辟学生交流区,方便在每次德育活动之后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感受,对活动提出一些建议和期许,推进德育活动质量的提升。总之,新时期下的学校德育管理应是“以情冶人、以德育人”,学校领导只有积极更新管理思想,转换自身角色,以服务的态度去管理学校,才能取得德育教育工作的胜利。

尽管视德育为工作的观念和德育工作化问题给德育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但是,随着人们对德育工作化趋势所带来的弊端认识的不断深入,随着新课改全面深入地实施,必将重建德育的新理念$改革德育的管理体制,重建德育管理制度和机制,通过积极探索和完善实现新课改道德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我们相信就一定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目的教书育人的教育也一定会在教育实践中还本为真。

参考文献:

[1]杜时忠.当前学校德育的认识误区及其超越[J].教育研究,2012,(08).

[2]胡家曙.学校德育工作的误区及出路[J].教书育人,2013,(09).

[3]黄向阳.德育工作的观念和德育工作化问题[J].中国德育,2012,(01).

猜你喜欢

成长误区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