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选“当代毕昇”改变一个时代

2018-11-21梁伟

中华儿女 2018年22期
关键词:华光方正汉字

梁伟

20世纪初,国外出现了一种代替铅活字的排版技术,很多人称其为“西文打字机和照相机的综合体”。到了1970年代,国外印刷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光照排机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可是当时的中国印刷业却还在汉字的“丛林里”艰难跋涉。

直至1985年,中国的一项伟大发明引起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技术革命,彻底改变了中国印刷行业的命运,这就是两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发明的激光照排技术。这项发明使中文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大步跨进“光与电”的时代。2006年6月5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作重要讲话。尽管两院院士群星璀璨,但胡锦涛同志只提到了一位院士的名字:“前不久过世的王选院士,是我国院士的杰出代表,他献身科学、敢为人先、提携后学、甘为人梯,为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树立了光辉榜样”。

作为知名科学家,王选是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当代毕昇”,2002年2月1日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今天看来,王选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家,他以一位“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身份参与创办了北大方正集团,提出了产学研结合的“方正模式”。他反复提出,中国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企业要成为创新的主体。

跨领域研究,跳越式发展

1937年,王选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回顾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门新兴学科,王选曾经说过:“越是新的领域,留给人们的创造空间就越大,那时候我就感觉计算机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将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958年,全国正掀起研制计算机的热潮,王选毕业后留校在无线电系当了助教,并参加了我国第一台红旗计算机的研制。1974年,电子部等五个单位发起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被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748工程”。当时国内已有五家院校和科研单位申报承担汉字精密照排系统。攻克汉字处理难关正是他多年来的夙愿,王选当即决定参加这场竞争。

他不唯上,也不唯权威。他迸发出勇于创新的雄心壮志,毅然决定用数字存储方式,跳过当时日本流行的第二代机械式照排机和欧美流行的第三代阴极射线管照排机,直接研制国外尚未开发成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当时的王选虽然还是印刷界的新兵,但一直在跟踪国外照排技术的新进展,对技术潮流自有一番见解。为了研究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他查阅了100多篇国外科技文献,有许多杂志他常常是第一个借阅者。那时候,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资料不全,王选就挤公共汽车到中国科技情报所查外文资料。“那里的资料较全、较新。我每周去三四次,一次半天。由于没有经费来源,车费不能报销,我只好尽量节约。从北大到情报所车费是二角五分,但少坐一站就可以省五分钱,我就提前一站下车,步行走到情报所。复印资料也很谨慎,字数不多的就手抄,好节省复印费。”

汉字字形采用輪廓加参数的描述方法,是王选的一大发明,也是第四代激光汉字照排技术的核心。这种方法需要大容量、高性能的计算机,王选没有条件,只能在压缩汉字字形信息上下功夫。没想到,这么一逼,倒让他的数学功底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功效。相比之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直到10年以后,因为激光打印机普及的需要才开始出现对类似技术的需求。王选从中总结出一条经验:最前沿的需求刺激是创新的源泉。

他努力用科学数据将自己的方案完善并具体化,一步步解决高倍率汉字压缩和高速不失真还原轮廓汉字等难题。1976年6月,王选的方案完成了模拟实验。同年9月,“748工程”中的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研制任务终于正式下达给了王选所在的北京大学。

就在王选紧张地投入研制时,全球著名的英国蒙纳公司,凭借着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也正在加紧研制汉字激光照排机,想一举占领中国市场。

面对国外公司的竞争,王选只是默默地加快自己的工作进度,带领着一群年轻人夜以继日地勤奋工作。他采用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新方法,照排控制机上的电路板,那些由密密麻麻的集成电路组成的尖端高科技设备,也多为王选的团队动手做出来的。

1979年,精密汉字照排系统的第一台样机调试完毕。1980年,支持这套系统的电脑软件,包括具有编辑、校对功能的软件先后研制成功,并排印出第一本样书《伍豪之剑》。告别了铅与火、迈入光与电,成为人们描述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最常用的比喻。1981年7月,中国第一台计算机——激光汉字排版系统原理性样机通过国家部级鉴定。

1985年,寓意为“中华之光”的华光电子排版系统诞生。新华社第一次采用华光机排出了新闻日刊;1986年,《经济日报》在华光机的支持下,成为全世界第一家采用屏幕组版、激光照排的中文日报社,并于翌年出版了国内第一张激光照排的报纸。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长达34000余字的大会工作报告,《经济日报》用华光系统仅20分钟就排好版,而其它大报召集了最熟练的铅字工人,却花了三四个小时才完成任务。

当时,人民日报社曾引进了两套美国HTS照排系统,价格比华光要贵15倍。但是,一直到1989年,经过该公司派人长期调试后,仍因故障太多无法使用。人民日报社焦急万分,向王选求援。王选立即带领技术骨干对美国HTS系统进行了改造,终于让“洋机器”起死回生。美国HTS公司总裁在离开中国前说,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今后地球上再没有什么HTS公司,而就在这一年的年底,来华研制和销售照排系统的外国公司全部退出中国市场。一步跨越40年的国产汉字照排系统大获全胜。

《人民日报》发文称这是“一场新的印刷革命的开端”。王选也获得中国首届“毕昇奖”。

事后,王选总结了一整套自主创新的方式方法:一是跨越式发展是开辟高效益的捷径;二是需要和已有技术的不足是创造的源泉;三是寻求技术和市场最前沿的需求刺激;四是新技术能创造出新市场;五是找准市场的切入点。更关键的是要培养年轻人才。

探索产学研结合道路

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王选一边在技术创新上精益求精,一边也在关注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和市场推广。对此,他认为,应用技术成果一定要在市场上进行考验,而成立开发公司是技术与市场结合的桥梁。他的这一想法也得到了时任北大校长丁石孙的支持。

1985年,北大正式成立了“北京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不过一无启动资金,二无合适项目。王选当时提出,让开发公司为华光系统做繁体字字模,并拿出了10万元经费。

几年后,华光系统大获成功时,王选发现,当时采用的独家生产机制,让厂家忽视了产品质量,导致了一些输出文字“长胡子”。他希望,能够找第二家单位来生产照排控制器,用引入竞争的方式提升生产工艺水平。

1988年,北大科技开发总公司改名为北大新技术公司,开始了华光IV型照排系统的生产和销售。王选预测称,1989年销售额可以达到2000万,1990年提高到5000万,1991年突破一个亿。

王选一生从事过很多项发明创造,无论是自己亲手做,还是指导学生或员工做,他都非常看重发明创造的实效,从来不搞没有实效的创新。

有效地为用户节省资金、降低信息化的成本一直是王选进行发明创造的准则。他说:“我在从事激光照排研制时遇到的情况是中国比较穷,印刷厂渴望淘汰铅字,但无法承担高昂的设备费用,对性能价格比的强烈追求使我们进一步创新。”

王选十分注重科研成果向生產力的转换。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产、学、研模式:科研成果要产品化,产品要产业化,产业要国际化。他是最早主张将产品和技术打入国际市场的人士之一。王选对国际化进程中引“狼”入室、与“狼”共舞、被“狼”吃掉的结果非常警惕。他说:“当然我并不赞成都把‘狼赶走,因为国际合作中应该双方得利、共同发展;但是被‘狼吃掉总是可悲的,不利于民族产业的发展。北大方正由于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和产品,因此一上来就可能选择依靠自主创新技术走向国际的道路。”

1988年10月,北大推出了第一批产品,可靠性大大提高。1991年,公司正式改名为北大方正,并陆续推出了方正系列照排新产品。一年之后,王选向北大计算机所提出,正式退出科研第一线,全力支持和培养年轻一代。他说,“今后衡量王选贡献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发现了多少年轻才俊,是否做到爱才如命、人尽其才和才尽其用”。

在王选的带领下,年轻的研发团队根据时代变化,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使得我国书刊出版周期从300天缩短到100天左右,出版品种大大增加,产品还走出国门,打入了海外市场。王选认为:对于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是否推广应用和大量进入市场,尤其是能否在发达国家占有高的市场份额,是对该技术成果最严格、最准确的评价。

从1991年开始,王选先后当选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5年,方正在香港上市,王选受邀担任方正(香港)董事局主席,成为方正的灵魂和旗帜,媒体甚至称他为“方正之父”,尽管他并没有担任过方正集团的董事长和总裁。2003年,他还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在此期间,王选开创了一套“方正模式”,即“顶天立地一条龙”的产学研结合模式:“顶天”就是不断追求技术突破;“立地”就是商品化和市场推广;“顶天”“立地”要结合,就应该建立起从中远期研究、开发、生产、系统测试、销售、培训和售后服务的一条龙机制——龙头是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龙身是电子出版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龙尾是方正集团。三部分人有交叉有合作,既可以让知识和技术的价值得到应有体现,又能让技术创新始终围绕市场需求。

方正在香港上市前夕,联合北大计算机研究所成立了方正技术研究院,实现了组织和管理机制的一体化,彻底从两家人变成了一家人,王选以所长身份同时出任研究院院长,且研究所在上市公司中拥有了部分股份,王选提倡的股份制“联合经济实体”正式建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探索出一套新的道路,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创造改变中国。激光照排技术的诞生使我国在发明了活字印刷的上千年之后,实现了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从激光照排技术的成功,到方正帝国的崛起;从技术的创新,到企业运营模式的探索,激光照排技术带给中国的,不仅只是科技的革命,更是整个国家对于IT产业发展方向的思考。

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摧毁了王选的健康。2005年,王选病情沉重,由于腹部肿瘤压迫,腿肿得厉害,行走困难。他便拿起笔,强忍病痛,在病床上写下《自主技术产品出口的若干思考》、《试谈科研成功的因素》、《自主创新要有超过外国人的决心和信心》等2万余字的文章。2006年,“当代毕昇”王选因肺癌辞世。作为中国早期创新旗帜的坚实拥护者和践行者,王选具备了一名优秀科学家的所有气质,也拥有一个实践主义者应有的市场触觉和判断力,他更用宽广的胸怀发现并培养了无数的后起之秀。

猜你喜欢

华光方正汉字
御日华光
本季推荐四方
浅析射阳大米的由来
关于钢铁厂车间动力自动化设备管理应统筹管理的思考
蝶恋花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方正的错误
免费打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