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学生短期实习项目实施策略研究

2018-11-21窦沛琳

消费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会展岗位专业

窦沛琳

应用型高校是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基地,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型高校以市场需求与主导,基于学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教育部于2015年发布了7号文件《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意见》,意见中明确表示“要求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基于这一目标和要求,上海某高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以更好的满足企业对学生实践技能的需求。如与校外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开设校外实践基地,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等。然而,在实践教学环节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策略,导致学生实习效果不佳。因此,本文将以上外贤达学院会展管理专业为例,探讨应用型高校学生短期实习项目实施策略的理想办法。

一、高校会展专业学生短期实习项目影响研究

(一)有利影响

1.丰富实践经验

短期实习项目对于学生积累会展行业实践经验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机会和平台。一方面,高校会展专业学生参与的展会项目大多数都是大型的,国际性的,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项目,对于学生来说能亲自参与到此类项目中,可以接触到行业一线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正因为此类实践项目具有短期性,则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到更多类型的展会类型,使行业的实践经验更加丰富和多样。

会展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实践技能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技能。

2.增强实操技能

展览会现场的顶岗实习,是会展专业学生增强行业实际操作技能的理想场所。学校的专业培养大多时间都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层面上,对于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限于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多心有余而力不足。然而校外企业举办的大型展会项目则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

3.熟悉行业,确定发展方向

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各种类型的展会项目,对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但可以不断的锻炼自己的能力,更可以发现自己在擅长什么和不擅长什么,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尽早作出自己的职业规划。

(二)不利影响

1.占用课堂教学时间

短期校外实践活动大多都安排在了学校的教学周内,因为在教学周内学生比较集中,便于学校集中安排实践活动。然而,在教学周内安排实践活动,尽管学生外出实践活动仅为4-14天,但是依旧会中断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占用教学时间,特别是专业课程以外的公共课程。

2.实习时间短,效果不佳

目前我校会展专业学生参与的短期实习项目的时间持续时间都较短,最长也只有14天时间,对于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仍然十分有限。学生每次實践仅能接触到一到两个固定的岗位类型,不能全面了解一个展会项目的全部操作流程。同时由于该类实践内容需要迅速上手,因此岗位技能要求较低,用人单位不注重对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认为自己的工作在“打杂”,工作热情较低。

3.学生实习权益难以保障

由于大型展会项目的具有展览面积大,参与人数多,观众来源较广等特点。因此,学生面临的实习环境较为复杂,实习岗位在展会现场比较分散,现场指导老师难以顾及到全部学生的状况。因此,对于出现学生意外事件或者事故的掌控管理较为困难。

三、学生短期实习项目效应发挥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参与实践积极性不高

根据笔者对于某高校学生的访谈调查,学生对于参与校外实践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大部分学生认为,实习的工作岗位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甚至有学生认为,自己被当做“免费劳动力”在给用人单位免费打杂。他们希望接受更有挑战性的工作,然后实际分派的工作岗位与他们的期望相差较大,因此心理落差大,是造成学生实习热情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岗前培训教育不足,学生实习实践目的不明确

目前该校的实习前的岗前培训和教育工作仅仅停留在用人单位一方对学生进行岗位介绍和工作要求的培训的层面。以2016年,14级会展专业学生参与“上海国际数控机床展”为例,在学生参与现场实习工作前一周,用人单位代表来我校进行了为时一小时的岗前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为岗位介绍和岗位要求,以及工作期间的安全注意事项三部分内容构成。然而,对于在顶岗实习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的汲取专业技能和行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却极为缺失,导致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盲目工作,而实习的真正目的却不明确。

(三)学校管理形式化

该校的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的管理工作由用人单位与我校相关专业教师共同管理的形式展开。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主要在现场工作阶段,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负责人对学生进行现场管理。而实践前期的组织和后期的实习效果评价由学校方负责。目前该校采用的形式为,学生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撰写1500字以上的实践报告,并由学校的专业教师打分,作为学生本次实践成绩计入相应的实践学分内。实践报告的形式并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实习收获和效果,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较为片面和形式化。

四、短期实习项目实施的优化对策

(一)理清利益相关者

任何一个项目实施的最终结果应该是达到利益相关者的满意。为了实现该校学生参与校外短期实习实施效果的最佳化,首先需要理清该事项的利益相关者。

就我校短期实习项目而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有展会项目的主办单位(会展企业),学校,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专业教师,以及展会现场的参与者(参展商与观众)等。

1.展会项目的主办单位

一方面,在校大学生具有素质高,形象积极向上等特点,加之我校依托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母体资源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普遍较高。另一方面,会展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开展期间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以填充展会现场的各个岗位空缺。而我校学生正因为具备以上特点,是会展企业满足用人需求的理想选择。同时,参与到展会项目的实习学生又成为了展会主办方工作人员的一部分,他们的表现与展会对观众呈现的服务质量息息相关。

2.学校

在会展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学校往往受到各种诸如场地,资金,人员等条件的限制,能够提供的实践条件十分有限。而会展企业所提供的展会现场顶岗实习岗位则对于学校而言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实践场所,学生可以在一线面对真实的客户群体进行实战锻炼。但同时,学生外出参加实践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以及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也是学校方所要承担的风险。

3.学生

会展专业学生作为短期实践项目中的主体,是直接的利益相关者。一方面学生可以从该实践活动中丰富实践经验,检验学习成果,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作为人力资源的提供者,也需要为此付出时间,体力等相关成本。

4.专业教师

这里的专业教师特指学校会展专业的相关教师,这些教师在学校承担会展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学校外出实践期间则是实习活动的指导老师。对于这些专业教师而言,学生实践期间作为现场指导教师既可以积累到一些丰富真实的教学素材,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检验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果。从而更加合理的优化教学设计。

5.展会现场参与者

包括展会现场出现的观众,参展商,各类服务供应商,媒体等。这类人群之所以成为学习短期项目的利益相关者是因为,学生作为现场服务的工作人员,其提供的服务正是针对于这些人群的服务,而学生的服务质量与他们的参展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理顺大型短期实习活动管理流程

大型短期实习活动具有参与人数多,项目持续短,设计利益相关者多等特点。学校方针对此类活动的管理流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分别为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

活动前的主要工作为:筛选实践项目,思想动员,岗位安排和岗前培训,以及带队教师的指责培训。

活动中的主要工作为:确保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与稳定,以及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有效沟通。

活动后的主要工作为:评估和总结学生实践情况。

(三)构建“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

为了实现大型短期实习项目的效用发挥最大化,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必不可少。完善的保障体系对学生短期实习项目的长远运行意义重大,可以使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保障体系。

1.强化激励机制,为学生有效的学习提供动力保障

做好高校的短期实习项目工作,学校首先应该练好“内功”,特别是要建立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为此项工作提供动力保障。笔者作为学校学生实践的指导老师,经过多次带队实践经验发现,学生在实践活动前的思想动员对学生在岗位上的表现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一旦认识到此实践活动对于强化自己的专业学习有所帮助以及在实践过程中如何获取有效的知识和经验就会变被动为主动的去完成实践任务,而不会出现如前文所述“认为自己是廉价劳动力”等消极思想意识出现。而学生的学习动力正是来源于指导老师对于此项活动的认知,以及对于学生实践活动考评机制避免“形式化”的合理设计。

2.构建校企合作的“双赢”机制,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践平台

要保证学生参加的实习项目质量,首先学校应该做好实习项目的筛选工作。尽量选择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结合度较为紧密的项目。其次,企业招募在校大学生到展会现场进行服务,其实质上是对其员工工作任务的顶替或者补充。如果学生的短期实习行为想要得到企业的认可,从而长期,积极主动的接受学生的短期实习。学校需要解决企业的需求和痛点,一方面输送和培养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学生,比如专业对口。另一方面,学校的指导教师可以发挥学校的理论研究优势,带领学生为企业提供一些新技术,新服务,从而帮助企业解决目前自身难以解决的企业痛点。只有建立了稳定的“双赢”校企合作关系,才可以持续的保证实习项目的高质量。

3.制定相关政策,为学生短期实习的保驾護航

目前,我国教育部已经明确提出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但是还没有更加细致的政策来具体的推动校企之间的真正合作。如果政府可以出面协调,积极搭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协作机制,充分发挥两方资源优势,可以达到双赢的局面。同时,有了制度的保障,学生的实习项目可以进行的更加的顺畅,以及有利于扩大校企之间的进一步合作。

4.搭建学校与企业之间有效的沟通机制

为了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能够构建一个稳定的共赢的合作机制,双方的有效沟通十分必要。可以将校企合作的模式长期化,例如,学校选择合适的项目所属单位,通过与其建立长期校外实习基地的方式,长期输送学生到企业实习,甚至可以是学校的教师到企业去顶岗实习。这样以来,相关教师或学生就可以成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从而更好的实现双方各自的利益诉求。

猜你喜欢

会展岗位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