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与终身学习融合视角下的高职教育变革

2018-11-21杨英华

消费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终身学习高职教育

杨英华

摘要:互联网作为新兴事物出现之后,就一直在与各个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在终身学习的概念被提出来之后,互联网和终身学习不谋而合,对高职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互联网和终身学习融合的重要意义出发,简要提出当下高职教育变革的举措。

关键词:终身学习 高职教育 融合视角

在互联网融合的浪潮之下,高职教育的变革显得迫在眉睫。高职教育虽然是人受教育的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段,却不是全部。一个人的学习应当是终身,而非一时。离开了学校之后,强调个人的自律性和个性化发展,这些都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但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并不意味着学校的教育并不重要了,相反的,这代表了当前的高职教育需要改革,变得更加人性化、个性化、丰富化,契合终身学习的理念。简而言之,互联网与终身学習的结合,就是手段与目的的结合。

一、互联网和终身学习融合的重要意义

终身学习的概念最早是在西方社会被提出来。它的提出代表着社会信息流通的加快,对人的知识要求逐渐提高,所以才诞生了终身学习的概念。互联网作为去中心化、个性化、多样化的代表,与终身学习的概念融合了起来。首先是作为一种手段,满足于人们终身学习的目标。同时,互联网也在改变着终身学习的方式方法,为那些追求终身受教育的人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对于高职教育来说,两者的融合丰富了高职教育的教育手段,同时也延长了个体受教育的时间。高职教育的变革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采取现在流行的慕课,或在线直播学习方式,带给学生更多多样化的课堂体验。同时,也顺应了全面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帮助个体建立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二、互联网和终身学习融合视角下的高职教育变革路径

(一)沉浸式的学习方式

高职教育寻求变革,可以从改变学习方式开始。互联网的最大特色是可以随时随地的不受限制接触学习资源,强大的搜索功能和海量信息,是学校单个教师所不能提供的。所谓沉浸式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学习,无论在何处都能接收到最新的学习资讯。并且,互联网强烈的伴随性会带给学生强烈的互动感,让他们在互联网上彼此评论、交流、发表各自的意见。这种带有社交性质的学习也是沉浸化学习方式带来的不同体验。不同于教师一味地灌输和单方面的讲课模式,当学生调动起自己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行学习的时候,吸收知识和转化知识的速度要快很多。所以沉浸式的学习模式应当与当前高职教育变革相联系,让高职教育的教学课堂方式更加多样化,从而促进和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对大多数的高职学生来说,也许教师上课讲授的东西并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或者与教师的讲课方式有关,导致有的学生认为非常无趣,无法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互联网的运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强大的资源配置,教师在课堂上和课外引入互联网资源,有利于学生自我挖掘符合自己兴趣点的知识。例如当前流行的慕课,就是带有公益性质的社会公开课堂,它不仅仅有利于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并且,它还是终身学习的主要手段之一。因为学生离开学校之后不太可能有大量的时间进行持续学习,为了随时保持充电状态,慕课成为了最佳的选择。它有互联网的特点,包括随时随地、方便高效、可以匹配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状态,这都是为了打造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而量身定制。而且,以高职在校生为例,即使同一班集体里的学生,质量不可能都是均衡的。有的学生学习速度较慢,稍微落后于他人,在线互动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很好的回顾知识,也有利于课后自己查漏补缺。对于那些学的又快又好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制定更为贴合他们发展轨迹的课程内容。更贴合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让所有学生都获得他们应有的发展。

(三)追踪式的评价策略

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许最缺乏的就是客观的评价方式。单从考试成绩入手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和片面,往往也无法寻找到学生的症结所在。于是依托互联网和终身学习融合视角下的评估方式,就有了新的出路。互联网技术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在某一个知识点停留了多少时间,做出一道题花费了多少时间,这些都可以在线查看,并且作为教学成果的反馈。教师可以从数据当中读懂很多有用的信息,作为学生的领路人,教师有必要根据自己收到的数据来分析每个学生在学习当中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分别给出有效的建议。即便是学生离开了学校之后,仍然可以使用在线追踪系统来进行自我评估。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种在线评价功能,就是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学习模式。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组建学习聊天室,进而对彼此的学习进度和状态进行互评,这是一个帮助彼此发现错误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反省自身问题的学习借鉴过程。

三、结束语

高职教育作为人必须经历的一段教育时期,在新时代的变革之下已经慢慢产生了变化。互联网和终身学习的融合,牵动了高职教育的变革。高职教育受到两者的影响之后,更加强调学习的体验感和个性化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追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终身学习高职教育
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单片机教学改革探讨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之思考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