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下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常见问题及解决

2018-11-21李金鹏

消费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工程施工

李金鹏

摘要:随着我国对于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地下工程建设的规模与工程数量也呈持续增长态势。而在大规模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地下工程施工情况复杂、不可预见性因素繁多、高危险性质与广泛的社会影响等特点使得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安全性的把控成为整个工程开展过程中的重点环节。本文主要从地下工程事故成因入手分析和讨论地下工程在开展过程中安全管理措施的应用。

关键词:地下程 安全管理 应用

一、我国目前地下工程安全管理综述

在现阶段对于地下工程的安全管理过程中,由于地下工程建设周期过长,施工队伍规模大且流动性频繁,施工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欠缺等问题都是安全管理的重点问题。在地下工程中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地下工程的施工管理规范性有所欠缺。地下工程作为建筑市场中的一部分,按照建筑市场的基本规律均按照层层分包的原则进行工程的开展。层层收取管理费用、税金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总包到分包各级公司。而施工费用的六成到七成均耗费在这个环节中,这个问题引起的直接后果即最终施工单位只得降低施工人员防护措施、材料以次充好的方式来获得利润。而相应的施工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工程总体质量都大打折扣。

(二)地下工程管理存在感薄弱。对于地下工程管理模式上,目前国内的施工企业也存在重要问题。首先参与施工管理的人员自身管理能力、业务素质均不能满足施工环境中的具体情况,而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低下直接体现在地下工程所采用管理模式、施工技术、安全教育等多方面出现落后与相对不足的情况,也会为工程带来安全隐患。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润,忽视相对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对于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成为了一个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三)地下工程预算中安全资金占比过低。在地下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在预算中加入安全管理资金一项,以保障施工期间的安全工作得以实现。但是现实情况中承包商往往会将安全责任费用强行分包给下一级承包单位,而将安全措施费留置作为企业利润,同时各承包单位为了追求利润也会想方设法在安全资金方面做手脚,打着所谓“优化方案”的旗号挪用、节约安全费用以期降低自身的施工成本。这就使得安全经费缺乏导致无法有效保障安全施工环境而引起事故频发的乱局。

二、地下工程事故成因分析

在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方面,目前主要采用明挖法、暗挖法与盾构法三种主要技术手段。在目前地下施工事故中,最常见的事故类型主要有支撑物稳定性被破坏、接缝出现涌水坍塌、地面塌方、建筑物损坏等。在具体的施工层面上,不同的施工技术导致的安全事故原因也有所不同:如明挖法中最主要的原因为基坑坍塌、涌水涌沙、物体打击、地下管线破坏等;暗挖法主要事故原因为涌水、渗水、塌方、隧道变形、建筑物损坏等;盾构法主要事故原因为机械事故、操作不当、地面沉陷、周边建筑物破坏、施工人员进出工作井与横通道时出现的事故等。

这些事故的背后引发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既有施工单位违规作业、管理方面缺乏安全意识,也可能因勘察、设计阶段出现失误所导致。总得来说地下工程事故成因主要分为工程技术与管理模式两个方面。

三、地下工程安全管理策略

根据海恩法则(Heinrichs Law)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存在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这个法则首先强调了安全事故发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次法则认为即使规章条例再尽善尽美,在实际操作层面也不能够取代人自身的素质与责任心。经过换算后我们可以得出即使再完美的规章制度下还是会出现2%的事故隐患,换句话说通过周密的前期部署与安全措施把控,我们可以杜绝98%的事故发生。具体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首先政府的有关部门以及建筑业的各级协会需要經过严谨的磋商来制定相关以安全管理为内容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来强制要求监管部门、业主、设计与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安全方面的管控与监督。完善监管机制,在进行地下工程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单位进行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并依照评估结果建立企业从业白名单,将评估结果不满足施工安全条件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内,强制其对自身安全管理、安全建设进行整改。政府还需要通过相关法律的制定来对企业施工费用中安全费用占比进行规定。

2.对于设计单位而言,相关设计计划,必须经过政府部门联合专家组审核通过后方能使用,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需要详细对工程选址进行勘察、测绘工作,并做环境安全可行性分析,在设计的源头将隐患出现的方式进行全盘考虑,合理对工程进行相应的设计。在施工单位给出施工方案时,设计单位也需要与施工单位就施工方案的细节与设计图纸一一对照,确保施工流程的安全把控做到最佳。

3.在施工单位层面,进行地下工程施工时,需要从技术与管理两方面入手对安全进行全面的管控。技术层面,鉴于地下施工工程风险大、基坑深等特点,需要加强施工的技术细节的管控,对于相关材料的选用,必须经过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多方审核后方能使用,在相关锚杆点位置、盾构机路线等技术要点的选择方面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与规划进行。对于施工方案相关计算结果也需要准确按计划执行,做到对于钢管、扣件、模板等原材料质量、链接、加固等细节工作的把控,从源头最大限度地杜绝隐患的出现。管理方面,施工单位需要建立管理人员资质资料库,通过政府监管的形式为工程选择最为合适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到岗后需要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与技术难点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安全教育,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还需要随时把握具体施工中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措施应用情况。

猜你喜欢

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工程施工
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的工匠精神培育
采暖工程施工常见问题探究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论高层建筑电气防雷接地工程施工
基于灰色聚类分析法对房地产项目施工单位风险管理的研究
基于GPS技术的施工人员区域调车机管理系统的研究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施工单位投标让利分析
施工单位的索赔管理及费用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