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刚砍的,是什么树?

2018-11-21史军

中国科技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香叶桂皮肉桂

史军

偌大一个月球,泱泱广寒宫,当然不只住着嫦娥一个人。修道不用心的吴刚,也在宫前默默地用他手里的斧砍着一颗大树,也不知道砍了多少年了。

要鉴定他砍的这棵“月桂”,特征其实十分明显。首先它异常高大,虽然吴刚的故事版本繁杂,但在所有的版本里这棵树的高度都是500丈,折算成公制单位大概是1670米,比地球上最高的树木高13.4倍,就连地球上最高的建筑——哈利法塔——也不及它高度的一半。

而且这棵桂树十分难砍,因为据说它具有超强的恢复能力,只要砍开之后,伤口很快就能愈合,吴刚砍了万年之后,这棵树依然完好如初,因此吴刚至今应该还没能得道升仙。

异国他乡的月桂?

地球上确实有一种与月桂同名同姓的植物,不过,这种植物并非是中国土生土长的。这种樟科植物Laurus nobilis的老家在地中海,早在古希腊时期,它的枝条就被编成头冠,戴在体育比赛冠军的头上。只是后来桂冠的材料变成了象征和平的橄榄枝(注意这里的橄榄并非我们平时吃的橄榄科橄榄Canarium album,而是木樨科油橄榄Olea europaea,也就是用来压榨橄榄油的那种)。

不过如今,这种异国植物的叶子却也经常出现在中餐中——它们的名字叫香叶。不管是红烧、卤肉,还是四川火锅,都少不了这味调料。香叶中含有芳樟醇和丁香油酚,所以香叶有一种强烈的混合着花香和木质香的特殊风味。当然,香叶也不是多多益善,它们的味道太过浓烈,很容易盖过食材本身的风味。

虽然月桂树也能长成挺拔的大树,但是栽培的月桂树通常只供应叶片,并没有被砍伐之虞,并且是远渡重洋而来的树种。想来在吴刚开始砍树的时候,它们都还在地中海晒太阳——这个名字叫月桂的植物,不大可能是广寒宫前的树种。

浓香馥郁的桂花?

很多人都认同开着馨香花朵的桂花才是广寒宫的象征,以致有些故事传说里的“最新版本”都有提到不少桂花的特征。再加上桂花总是在中秋前后开放,无形之中又与月亮多了一分联系。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又叫木樨,是木樨科植物,大家习惯根据花朵的不同颜色再将它们分为金桂(黄色)、银桂(白色)和丹桂(橙红色)。

不论到底是什么颜色,那些只有绿豆般大小的花朵们却释放出浓浓的甜香味。只要一株桂花开放,百步之内都能闻到它们特殊的香气——那是混合了顺式罗勒烯和紫罗酮等香气物质的香甜味。这些带着特殊香味的花朵出现在了桂花糕、桂花糯米藕等甜品之中,堪称中式甜品的点睛之笔。

不过作为月桂,桂花的身材却颇有些不般配。虽然桂花偶然也能长成18米高的大树,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只是以低矮的身姿为大家奉上甜香的气息,纤细的桂花枝条估计根本挨不住吴刚的斧头。而且桂花树太不耐寒了,长江以北就鲜见它们的身姿,而在清冷的广寒宫,更怕是要冻成光棍儿了。

生来被砍的肉桂!

让我们回到最先提到的樟科,因为这里有一种更符合月桂特征的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说来也巧,这种树生来就是要被砍的,当然并不是为了它们的木材,而是为了它们厚达13毫米的树皮——桂皮。当然,樟科樟属的植物,我国的天竺桂(C.japonicum)、阴香(C.burmannii)、细叶香桂(C.subavenium)、川桂(C.wilsonii),国外的锡兰肉桂(C.verum)、大叶桂(C.iners)等植物也都可以出产桂皮,虽然它们的树皮厚薄各异,味道的浓厚程度也有区别,但是口味却是大致一样的。

因为肉桂中含有的桂皮醛与脂肪和蛋白质是绝配,所以不管是蛋糕或者燉肉都是非常好的调味品。在中餐中,桂皮经常会大段大段地加在卤汤之中,那种特殊的味道需要长时间地炖煮才能释放出来,不过这种缓慢地释放恰恰应了国人内敛的性格。而张扬的西方人会把桂皮磨细,撒在烤肉的表面,或者拌在咖啡、糕点之中。

或许有人会说:“这些剥了皮的肉桂树难道就被抛弃了吗?获取香料是多么野蛮的事情!”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因为肉桂树的萌发能力很强,只要不伤及根系,加上良好的除草追肥,很快就会有新的枝干蓬勃而出。用不了几年,就能再次采收桂皮了。作为一种土生土长的中土植物,不经戕害可以轻易长到20多米,而且不仅树皮厚、耐砍,生存能力也强。不管从哪方面看,广寒宫前的那棵“月桂”都更应该是肉桂,而非其他。

猜你喜欢

香叶桂皮肉桂
体寒的人吃点肉桂
体寒的人吃点肉桂
降糖去脂食桂皮
香叶、罗勒要分清
肉桂全身都是宝
桂皮和肉桂是不是同一种东西?
认亲(短篇小说)
桂皮水除口臭
香叶
桂皮水除口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