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闵行区浦江镇青少年教育培训中科普微童话活动

2018-11-21

中国科技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科普童话科学

“科普微童话”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5届,活动主题涉及保护生态环境、动物奥秘、植物奥秘、创意科普生活、奇妙自然现象等。活动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平台进行全面升级,有效提升了活动品质,更好地为参与者提供开放、快捷、科学、友好、共享的移动互联网活动平台。微科学实验、微童话创作指导讲座、作品网上征集、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网络传播、科普互动剧表演、科普微童话小作者簽书会6大活动板块,有效融合绘画、手工制作、舞台表演等活动形式,增强青少年的科学实践、探究、展示能力,构建跨地域的互联网+科普文化生态圈。

活动过程

科普实践阶段

科普微童话以童话的形式激发少年儿童的活动兴趣,用简短有趣的童话、绘画作为载体诠释科学,实现科普。同时,作品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使科普作品得到快速分享。利用信息化平台为科普服务,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少年儿童科学实践的最有效途径。

活动前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实践活动,“身边的科学”微童话讲座、小青蛙科普微童话秀、小青蛙科学童话制作坊等活动引导少儿如何学习身边科学获取知识,如何在生活中运用科学知识,如何运用科学进行创新。通过实践活动,不仅拓宽了少年儿童的知识来源,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实践和探究能力,为下一步科普童话创作奠定了基础。

科普童话创作阶段

为了让少儿将实践中学到的、发现的、探究的科学知识变成科普微童话素材。中心推出了“小青蛙教你写微童话”视频教程、科普微童话创作资源包,并在“长三角”地区小学及幼儿园开展赛前指导讲座,通过对优秀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少儿学习如何利用书本、探究活动、网络学习写科普微童话,大大提升了原创科普作品质量,增强了作品的科学性。

网上征集和传播

作品通过网络平台征集,2017年对活动平台进行了全面升级,开通了手机移动互联网平台,使科普作品征集更便捷,作品传播更直观。作品经由媒体、文学、科普、专业院校等多方面组成的专家团评选,获奖作品通过网络微信平台传播分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还推出了微童话电子画廊,每幅作品都有二维码,用手机扫一下,童话互动剧立刻呈现,更有趣的是观看完视频还能参与互动问答。互联网技术的创新运用给孩子们带来了全新的科技体验。

科普互动剧舞台表演

科普微童话作品不仅能成为科普读物,还能通过艺术的形式进行表演展示。通过舞台表演展示,专家团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小作者的科学理念和科学综合能力。少儿可邀请自己的家长或小伙伴共同制作表演道具、策划表演剧本、编排表演内容。舞台剧使他们对科学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得到了提升,同时又带动了身边的小伙伴也投入到科学活动中,实现了科普的目标。

作者签书会

活动将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印制出版《微时代》作品集,并举办现场小作者颁奖签书活动,极大鼓舞了参与少儿的科学活动热情。现场小作者们相互签书留念,体验到了科普作家的荣誉和骄傲。科普专家评委也为小作者进行现场咨询点评,使小作者了解作品的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的方向。

活动特色

注重科学实践

科普微童话活动为少年儿童提供了丰富多元的科学实践机会,科学探究、科学创新动手、科学绘画、科学表演等,充分体现了学科跨界的特点。少年儿童通过参与活动不仅完成了一个科普作品,更多地学会了如何学科学、用科学、传播科学,培养了爱科学的精神。

运用信息技术

科普微童话活动利用微信、网站、手机互联网等信息化平台辅助手段,有效实现了科普传播。线上活动与线下实践活动结合的模式让学生不仅仅是科普学习者,更强调了科普自主创作、自主传播、个性实践,增强了学生对科普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科普专家、科普作者、科普媒体人。

各领域专家团队

活动组织了各领域专家作为评委。航天科技、海洋生物、动植物、学校教师、少儿科普活动、少先队活动、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报刊、出版社、少儿电视台等各领域专家,全方位地对作品进行分析、选评、讨论,使活动在内容、形式上不断升级。2014年,专家团提出了科普微童话要根据当前最热门的社会热点话题创作;2015年,活动推出了“食品安全妙招”“未来机器人世界”“穿越时空隧道”“如果在外星球生活”“揭秘自然灾害”5个主题;2017年,活动以“揭秘神奇的自然现象”为主题。

推广普及

从学科普到写科普

每届大赛都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微童话作品,通过网络、微信进行传播,摇身变成了具有科普功能的童话故事。作品不仅在少儿间传播,也在家长和公众间传播,少年儿童不再是单一地学习科普,更重要的是创造了科普,传播了科普。创作科普的模式让少年儿童能更好地理解和主动掌握科普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提升自身科普素养的动力。

科普传播新载体

科普微童话是信息化时代的典型科普新载体。作品短小,适合移动传媒随时随地传播;作品与童话结合,创新有趣,使阅读更具吸引力;作品创作强调科学的运用,让知识更贴近生活,易于理解;作品通过微信、网站传播,比作品刊登于报纸或杂志更直接,效率更高。

拓宽科普教育空间

信息化时代,传统的黑板+粉笔的课堂教育已满足不了学生对多元化知识的需求。科普微童话产生的信息化数据可以使科普活动组织者掌握参与活动的人群信息、少儿科普关注的热点、学生的科普需求,以及少儿喜欢的活动等,这些数据信息能很好地指导科普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让活动更贴近少儿需求,更符合少儿身心特点,更适应地区化特点。

[基地简介]

上海闽行区浦江镇青少年教育培训中心成立于2005年,总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是中国第1个校外教育品牌和管理输出单位,是具备科普参观、互动、体验、学习等综合性少儿活动功能的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中心把开展科普文化活动作为工作重点,组织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具有浦江特色的“小青蛙”科普文化系列、“小青蛙”生态文化系列、“小青蛙”互联网科普系列等少儿活动品牌,提升了浦江地区居民的科学素质,丰富了科技文化内涵,搭建了科普文化信息化平台,优化了少儿科普教育大环境。

2007年以来,中心累计科普宣传报道次数250余次,科普教育活动480场,累计服务40多万人次,为浦江地区营造了良好的科普氛围,搭建了宽阔的科普教育及活动平台,充分发挥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在地区的实验性、示范性效益。中心多次荣获“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称号,2009年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6年与华师大生命科学院一起成立了浦江青少年生命科学院。

猜你喜欢

科普童话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