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旅游故事,传中国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教学有感

2018-11-21

传媒论坛 2018年15期
关键词:实训旅游课程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1450)

2017年12月初中央电视台开播一档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其一反常态,把沉寂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展示在人们面前,通过守护人把文物背后的故事生动鲜活地进行演绎诠释,让文物“活起来”了。既满足现代观众视觉冲击,又获取了文化知识,达到了节目“有意思又有意义”的目的。据统计,节目中介绍的部分博物馆参观人数今年初较去年同期提升50%以上,人们越来越热衷于传统文化的探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旅游从业人员应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作为培养旅游从业人员的教师我也在思考怎样让文化的种子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甚至开花结果,在旅游发展大潮下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至关重要。

一、课程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每年以百分之十以上的增速发展,如2016年国内旅游人次达45.78亿,同比增长14.5%,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同比增长12.8%,加上入出境旅游总人数2.7亿人次,2017全年旅游人数52.71亿人次,相当于我国总人口人均出游4次。旅游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个假期去哪玩了?”已成为人们见面的招呼语。游客数量的增加就需要与之相对称的旅游从业人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旅游服务质量的好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我国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面对当前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设定为为中国旅游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旅游文化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既能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又能锻炼学生的业务能力,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课程基础情况

(一)课程分析

旅游管理主要研究对象为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而《中国旅游文化》课程主要是研究旅游客体的一门课程。它的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历史文化、山水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相关旅游知识,课程内容丰富,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如图1)。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建立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宏观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并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鉴赏能力,能对各种旅游资源进行文化鉴赏。

图1 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所涵盖内容

(二)学情分析

高职专业学生的起点是高中,有些学生是高中阶段成绩非常一般的,学生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所以学生学习新知识、新信息会有所不同。加之现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的增多,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查阅各类信息,形成了学生碎片化信息的堆积。当然还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或影视剧中而不能自拔,浪费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综上,单纯的课堂讲授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

三、传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尤其是导游被称为“文化传递大使”,可见文化知识对于旅游从业人员的重要性。《中国旅游文化》课程就是一门增强学生文化知识的课程,且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应加强实践练习,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理论的学习达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并进一步内化,实现对中国旅游文化的理解及鉴赏,最终通过实践训练实现文化向外传播的目的。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能满足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一味地理论教学,尤其是现代信息化时代下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实现预想的教学目标和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不仅要主动运用多媒体,制作课程PPT课件,还要把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动画等有机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灵活多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现中国文化的传承,真正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下的“文化传递大使”。

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讲旅游故事传中国文化”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改革,提出个人在教学方面的一些拙见。

四、创新型教学形式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旅游文化作为中国文化杰出的代表,其选取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泛,在有限的时间内讲完中国传统文化又要让学生感同身受,需要事半而功倍的方式方法。而单纯的讲授已不能满足现代信息化时代下学生们的需求,结合时代发展创新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的。本人在教学中以旅游中的故事为引,在故事中穿插文化内容,并进行了教学效果和考核比例的改革,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一)故事讲述法

课程的学习必不可少的讲授法,但因为旅游文化课程涉及很多文化事故,可以另辟蹊径。以故事的讲述作为课程的导入,先让学生对些内容提起兴趣,然后再一点点深入讲述前因后果,如在讲宫殿建筑故宫时将明清时期发生在故宫里面的故事作为开始,引入皇家的奢华,导入宫殿建筑与其他建筑的不同。当然这个过程除了教师的主讲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历史文化知识,获得成就感。

(二)文化故事演绎法

让学生参与此门课程的方式有很多种。因为旅游文化课程的内容中涉及很多传说、历史典故、人物、事件等,如何让学生既了解这部分内容,而且能对其感兴趣,对其产生的前因后果有所深思,借助故事让学生进行演绎。既然是演绎,学生就要对其有了解,利用现代网络搜集相关信息,做相应的准备工作,而后把这个故事进行现场展示。如指鹿为马、请君入瓮等故事,学生在查找相关历史故事时要搜集其出现的历史背景、涉及的人物及后期影响,这样就能系统地掌握所说知识。并且在故事演绎的幕后,学生要整理思路、准备道具,所以是全面锻炼学生的能力。

此教学方法可让学生借鉴《国家宝藏》的方式,《国家宝藏》就是用“综艺节目+故事演绎”的方式来带领大家走进文物,马萧林院长说,“相对于表达方式,如何将故事讲的更充分,如何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物,从而喜欢上传统文化更重要。”文化故事演绎法也是通过演绎让学生喜欢这件事,喜欢中国旅游文化,让文化的东西变成活生生的场景,更生动具体,易于学习。

(三)以古论今法

如何让古代比较久远的事物更具体化,往往可以采用古今对比法。中国文化的延续性使现代很多事物都有其旧时的影子,如古代建筑部分讲到抬梁式框架结构的安全性就可谈现代建筑的建筑形式,古建里面的大缸与现代的灭火器;藻井装饰与现代屋内装饰;少数民族的袍褂与现代的旗袍;古代科举制与现代高考制,现代茶艺与传统茶艺等等,通过对比让学生其发展演变过程,对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更具体的感受,对我国古人智慧的尊敬感油然而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亲身体验法

旅游文化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实践部分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多个环节进行,如古代建筑部分,通过实地考察周边古建,观察古建的间数、色彩、屋顶、装饰、摆设等;宗教部分,通过参观寺院了解佛教寺院布局、历史背景、传说故事;园林部分,通过考察了解园林的造景手法、建筑小品的功用、动植物的搭配及作用等等,在实践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体验,结束后以“我是**导游/讲解”做总结汇报,把自己的发现、感想与同学们分享,检验学生对各旅游资源文化掌握情况,汇报总结还可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

(五)实训基地建设

旅游行业所培养的人才是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让学生体验一名真正的文化大使的综合素质要求,发现差距,在锻炼中成长。实训基地可以检验学生在校所学,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实训基地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把课堂转移到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或者请实训基地负责人进行现场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弥补学校设施设备不足及市场化氛围的不足的缺陷,让学生能真正地进入角色。

五、教学效果及考核形式

结合本课程的创新教学方法,本门课的教学效果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估。学生在课程中参与其中的文化故事演绎,可以采用教师点评、学生自评的方式,在评估过程中自我学习、自我反省;可以举办旅游文化知识竞赛,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量化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我是××导游/讲解”的汇报了解学生对某地文化的掌握及鉴赏能力,通过以上多种方式来了解学生学习效果。

创新教学方法下考核方式也有不同,增强学生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弱化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因为旅游文化的知识性强,不可避免地要有试卷考试的形式,但其所占比例应下降,提高学生平时表现成绩占比。

综上所述,适应时代发展并结合课程内容,通过讲中国旅游故事,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传承中国文化目的。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博大精深,还需要借用更多时间和更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希望个人在教学中的探索及发现可为专业课程教学提供参考,助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培养符合行业所需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实训旅游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旅游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