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干预对颅脑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18-11-21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骨瓣开颅外伤

(鹤壁京立医院神经外科,河南 鹤壁 458030)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多为外力作用导致,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其病程较长,病情易变,若未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死亡。本文选取本院91例因颅脑外伤行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患者应用围手术期舒适干预,旨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91例因颅脑外伤行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患者,均经颅脑影像确诊[1]。排除恶性肿瘤,依从性差者。掷币法分两组,对照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20~51岁,平均(35.86±6.42)岁;脑挫裂伤20例,颅内血肿25例。实验组:46例,男25例,女26例;年龄21~52岁,平均(36.06±5.92)岁;脑挫裂伤20例,颅内血肿2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如病情观察、防治脑水肿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围手术期舒适干预,密切关注患者意识、瞳孔等变化;创建和谐、安静病区,调节室温于22℃~26℃,湿度50%~60%;注意患者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心理指导;术中给予舒适体位,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后患者全麻清醒后平卧,口腔、尿管干预1次/d,定时翻身、拍背2 h/次,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术后易出现高热,压疮等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皮肤变化,加强干预措施,如物理降温、及时更换病人衣服等。双下肢气压泵治疗45 min/d,于床旁行起坐练习,时间以患者耐受为宜。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表[2]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能力,包括穿衣、吃饭、洗澡等10项内容,总分100,分数越高,生活能力越强。

2 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高热5例,压疮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44%(11/45);实验组高热2例,压疮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52%(3/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38)。

2.2Barthel评分 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Barthel评分均有大幅增加(P<0.01),但实验组增幅大于对照组(t=4.93,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s,分)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颅脑外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创伤早期,损伤部位因神经细胞膜功能受损,膜两端电位逆转,膜两侧转运离子功能丧失或受到抑制,生成能量减少,细胞内钙离子升高,导致细胞肿胀、坏死、凋亡[3]。患者自身应激反应使机体收缩血管物质释放增加,脑部血流减少,引发二次损伤。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对患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疗效。

有研究显示[4],围手术期应舒适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术后疼痛指数,缓解术后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康复。本文探讨围手术期舒适干预对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术前关注患者意识、瞳孔变化,及时发现颅内血肿与脑疝,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降低手术治疗难度;建立安静、和谐病区,保证患者睡眠质量,减轻焦虑、紧张情绪;心理干预,给予患者治疗信心,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给予翻身、拍背干预措施,防止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气压泵治疗,促进下肢血液、淋巴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早期康复,提高肢体活动能力。结果表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术后Barthel评分低于实验组。

综上所述,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增加围手术期舒适干预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骨瓣开颅外伤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我国院前急救中有关外伤若干问题商榷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穿皮皮瓣修复在治疗手术外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