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天下·情怀
——昆剧《顾炎武》断想
2018-11-21杨守松
杨守松
主演排练片段
《梧桐雨》之后,“昆昆”(昆山当代昆剧院)继续发力。新编昆剧《顾炎武》试演,感觉超过预期。
这是“大题材”,由于人们习惯的思维,尤其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已经家喻户晓,所以写这样的剧本,难。
小女子写了厚重扎实的大题材。不是写“传”,写的是思想,是大儒顾炎武的精神递进和升华。罗周四两拨千斤。
导演接这样的“活”,需要实力和底气。没有金刚钻不会揽瓷器活。顾炎武“复兴经史,继存绝学”,是一个“浩大的文明补遗和传承的工程”。从卢昂的“导演阐述”,可以看出,是深思熟虑的,是进入顾炎武的时代,走进人物内心的。
无疑,一切都得由柯军来“担当”。编导演,最终在于演。
柯军表演不俗。
《思归》,顾炎武的“乡愁”,老态龙钟的顾炎武,想家,想母亲,想故乡的一草一木。
大思想家的小心结,所谓叶落归根。水是家乡的甜,人是家乡的亲,何况,传统到骨子里的母亲,梦中都在呼唤:儿啊,何时归,胡不归……
《诀母》,远行的儿子回家了,日思夜想的母亲却要“远行”——热粥暖心,国破寒心。国没了,家何以堪?儿行千里牵挂娘,娘走了,儿可了无牵挂去反清杀敌。母亲绝食而亡,绛儿决绝报国。这时的顾炎武内心经历着巨大的撕裂:母亲绝食殉国,为儿矢志复明。柯军的表演直扣人心,髯口的运用淋漓尽致。
《惊碑》,好,拼死一战,败了。苏州屠城到残碑破碎,山河破碎到文化破碎。顾炎武家国情怀受到的刺激和心灵上的震撼导致思想上的逆转或者说渐进:“反清复明”,无力回天。家国可以重组,文明尤需延续。“收拾碑石纷裂碎,不许文章尽成灰!”
接下来,《对狱》,对文明的破碎的思考,在这里遭遇了生和死的抉择。死,容易,随母而去,慷慨就义;生,或会背负“贪生怕死”的骂名,但正是吴炎和潘(柽)章的重托,使得母亲的期望得到了延伸,也可以说是更高的提升。舞台背后出现的“集体跪求”的场面,十分震撼,柯军的表演在于身心的完全投入,外在到内心,其情其况,撼人心魄。
顾炎武的责任和担当:正人心,拨乱世,续文脉,保天下。
家国情怀成了“天下情怀”。
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境界成熟了升华了。
《荐试》体现了“家国”和“天下”的取舍。妻子贞姑临终嘱咐,思念无期。而国亡、母亡、妻亡,多在“家国”之列。朝廷新开“博学鸿儒科”,“家事国事”扑面而来。其情其景千千结,何去何从万万难!博学大儒,最终选择了“天下”,为了“天下”,力劝弟子去应试。
《问陵》一折应该是罗周的神来之笔。别无选择,没有比这更好更理想更能“压轴”的结尾了;顾炎武的思想完全成熟,他所思所想,在他的《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一系列著作中都有了。破碎的文明已经有了“完整”的延续。所以他梦游式的“问陵”,其实是作为一个文人一个思想大儒,将他一生的学问,昭告天下,也昭告天子。
少年康熙(玄烨)的“问陵”,可以理解为皇帝的“问治”或者“问贤”。他求贤不得,问贤或可。对顾炎武的“三问”,隐含着深深的无奈,尽管多少带有至高无上的皇权对一个文人的轻责,但应该说,这里更多的是对一位大儒的尊崇。顾炎武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当剧情发展到面对明太祖的“荒冢”时,顾炎武关于“亡国”和“亡天下”的思想精髓,以雷霆万钧之态,强势发力,振聋发聩:“小官人(康熙)牵心者,亡国;老夫忧怀者,亡天下”。
文明在一个大儒身上表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辉煌灿烂的生命力。
玄烨无语自省:“大清”征服了“大明”,却不得不“臣服”于中华文明……
观众无语自思: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乃指道德文明。情怀或可为家,或可为国,或可为天下。天下者,人心也,人伦也,人理也……概言之,三观也,文明也。
这里,无需进一步的阐述,识者心知肚明:如何唤醒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律?
这是《顾炎武》最大的现实意义。
柯军的表演沉稳而淡定。看去波澜不惊,实质万钧雷霆。即将老去的顾炎武,胸有成竹,“天下”已定。面对康熙,面对皇权,他有学贯千古的底气和气势,可说是居高临下,也可说是竭诚忠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尔虽为至尊,却未必能“保天下”……
此时此刻,相信柯军内心深处,一定是惊涛骇浪,也一定是酣畅淋漓的。
柯军有情怀,柯军对昆曲对文化有敬畏之心。这是他能演好顾炎武的前提。
写到这里,感觉《顾炎武》的编辑、导演和主演,是一个难得的理想的组合。这恐怕也是演出超过我预期的原因所在。
或曰,《顾炎武》整个剧情不连贯,似乎是折子戏的不相关的拼凑。不然。以两个半小时来展示顾炎武的灵魂构架,要慢条斯理编年史地去写,至少也得四五十折。这里用得上“当代昆剧院”的“当代”二字,当代的科技发达,魔幻的或者说意识流手法,可以在传统的昆剧中得到科学的运用。传统与现代的“无缝对接”,使得思想的渐进和升华,在全剧中有了内在的连结。作者避开了一个“全”,也没有拘泥于“史”。正是领会了大儒顾炎武的精神内涵,所以采用了看似割裂、实质层层递进的结构。罗周聪明。
当然,不是说《顾炎武》已经十全十美。没有。专家们有很多好的建议。不赘述。就如“昆昆”,继续打磨,发声发力,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