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咸丰:“村规民约”聚人心促发展
2018-11-21文/孔斌
文 /孔 斌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县名取“咸庆丰年”之意,古有“荆南雄镇”“楚蜀屏翰”之誉。土司文化、巴楚文化、巴渝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7个少数民族在这里聚集而居。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咸丰县创新提出了“六村同创”的工作思路,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建设作为“六村同创”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推进“六村同创”建设过程中,各个创建村引导村民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发挥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作用,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将产业发展、移风易俗、村民日常行为规范等与村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写成朗朗上口的歌谣广为传播,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六村同创”,自觉践行文明新风。
黄金洞乡·大沙坝村“村规民约”
康养沙坝美如画,
农旅融合锦上花。
村规民约共遵守,
幸福小康人人有。
——大沙坝村位于咸丰县黄金洞乡南部,辖8个村民小组,391户、1288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9.45%。该村依山傍水,境内有狮子洞、百年土家老宅,千年挑盐古道、庙宇遗址、生态茶园等多处旅游景观,可谓是风光秀丽,资源丰富。茶叶产业是该村的主导产业,现有茶园2000亩。2016年实现茶叶产值8000万元。
清坪镇·把界村“村规民约”
公益事,要积极;公家物,要爱惜。
敬老人,尊伦理;爱儿童,重教育。
婚丧事,破陋习,无事酒,不参与。
倒垃圾,莫随意;不赌博,无劣迹。
建房子,须审批;遵章法,守规矩。
邻里间,有情义;互帮助,如兄弟。
——清坪镇把界村位于咸丰县城西北方,辖9个村民小组,304户、1151人。全村耕地面积1210亩,其中水田800亩、旱地421亩,林地4800亩。近年来,把界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森林咸丰、全域旅游”的号召,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把村域经济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高乐山镇·白岩村“村规民约”
立家风,讲孝悌,邻里睦,讲和气。
无事酒,不操办,婚丧简,不比攀。
公益事,齐心做,公家物,齐爱护。
倒垃圾,不乱弃,堆杂物,不随意。
建房屋,须审批,葬新坟,须隐蔽。
讲科学,不封闭,赌毒黄,不参与。
——白岩村位于咸丰县城以西,辖15个村民小组,618户、1952人。全村耕地面积2078亩,山林面积10108亩。白岩村属于精准扶贫村之列,自精准扶贫启动以来,在各帮扶单位支持下,该村引进咸丰县世硒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和长青茶叶专业合作社,把茶叶产业作为重中之重,走茶旅融合的富民强村之路,千亩富硒生态观光茶园已具雏形。2017年,白岩村实现整村脱贫并荣膺咸丰县 “最美乡村”称号,2018年入选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
高乐山镇·梅子坪村“村规民约”
立家风,行孝悌,邻里和,重礼义。
无事酒,不操办,婚丧事,宜从简。
讲奉献,兴公益,建房屋,须审批。
闲杂物,摆整齐,倒垃圾,不随意。
重科学,破陋习,赌毒黄,要远离。
——梅子坪村地处咸丰县东大门,辖19个村民小组,355户、1625人。全村耕地1868亩、林地11145亩,以种植业为主。梅子坪,一个古老而又宁静的村庄。相传早年间,此地有一棵酸梅树,需四五个成年人才能环抱一圈。因为这里当年是川鄂湘黔盐茶古道的必经之路,过往的客商和盐茶客在此打尖歇脚,夏季便在酸梅树下的坝子上纳凉,天长日久,竟成集市,梅子坪的地名由此得来。近年来,该村以“全域旅游”“六村同创”为大背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美丽乡村,蓬勃发展的梅子坪村正大步迈向美好的明天。
唐崖镇·唐崖司村“村规民约”
唐崖司,世遗地,众乡亲,须珍惜。
建公益,惠自己,讲奉献,不争利。
睦近邻,友万里,宾如归,传佳誉。
尚科学,不迷信,重文化,兴教育。
树文明,守礼义,护环境,除陋习。
赌毒黄,须远离,讲诚信,遵法纪。
——唐崖司村是咸丰县唐崖镇的一个行政村,坐落其中的咸丰唐崖土司城遗址始修建于元代,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专家誉为“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地区最典型,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遗址”。唐崖土司城址距今已有660多年的历史,在唐崖司村人几百年来不动不修的承诺下,城内的所有古迹和遗址没有遭到破坏。2015年7月,唐崖土司城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朝阳寺镇·鸡鸣坝村“村规民约”
家里勤打扫,垃圾不乱倒。
唐崖司村
院子摆整齐,多种花和草。
乡邻间和睦,碰见把手招。
无事不整酒,娱乐不带钞。
厚养胜厚葬,勤把家风教。
笑迎八方客,一杯茶水泡。
外出讲素质,守法要公道。
子女多读书,从业走正道。
致富凭双手,不再等靠要。
齐把产业兴,共向小康靠。
——朝阳寺镇鸡鸣坝村辖9个村民小组,768户、2681人。全村耕地面积2676亩、林地面积13050亩。鸡鸣坝烟叶基地是恩施州烟叶核心示范区,种植面积1000亩,是全村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在县委组织部等部门结对帮扶下,该村党支部、党小组、驻村扶贫工作队在组织村民自我发展的同时,大力传承道德新风,以协议的方式与村民签订新村建设、安全管理、纠纷调处、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移风易俗等一系列 “村规民约”,力求把鸡鸣坝村建成全国少数民族明星村。
村规民约建立和实施,使各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讲法制的多了,不遵纪守法的少了,遇事靠村规民约解决问题的意识逐渐形成。讲和谐团结的多了,大家更加注重和谐相处。村民们开始热衷于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依靠科技培育优势产业,发家致富。据了解,咸丰全县目前已完成100余个行政村的“村规民约”修订,263个村分别建立了农村红白理事会,倡导农村文明、节俭办理红白喜事。其中,清坪镇龙潭司村大坪小组的村民自治模式在恩施州成为典型,忠堡镇板桥村的“一站六联”基层治理模式得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