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下异位副脾误诊为左肝肿瘤1例
2018-11-21陈海霞
陈海霞,蒋 瑾,2
(1.遵义医学院研究生院,贵州 遵义 563000;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 成都 610000)
图1 膈下副脾CT图像 A.平扫示肝左内叶等密度团块,突出于肝脏包膜,形态欠规则,CT值约58 HU; B、C.增强动脉期(B,CT值约 73 HU)及门静脉期(C,CT值约93 HU)肿块密度与肝实质一致 图2 病理图 副脾组织伴慢性淤血(HE,×200)
患者男,45岁,因“无明显诱因反复胸背部疼痛、胸前区牵扯痛3个月”就诊。25年前患者曾于当地医院接受脾脏切除术。查体:腹部左侧见约15 cm手术瘢痕,右上腹局部无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CT:肝左内叶见大小约为5.0 cm×4.9 cm的等密度团块,突出于肝脏包膜之外,形态欠规则,CT值约58 HU(图1A),增强动脉期(图1B)及门静脉期(图1C)肿块密度与肝实质一致,其内似见线样未强化低密度影,考虑为肝左叶占位性病变。遂行左肝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腹壁与肝脏散在粘连,肝表面光滑,质软,肿块位于肝镰状韧带与膈肌之间,呈椭圆形,质地较软,表面光滑,肝左叶有明显压迹。免疫组化:CD3(+)、CD20(+)、CD21(+)、CK(-)、Ki-67(2%+),病理诊断:副脾组织伴慢性淤血(图2)。
讨论副脾是正常脾脏以外的孤立脾脏组织,其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与正常脾脏相同。副脾的血供多数来自脾动脉,少数来自非脾动脉,由非脾动脉供血的副脾CT或MR增强扫描时强化特点与正常脾脏不一致。副脾可发生于腹腔内任意部位,但膈下异位副脾罕见。本例将膈下异位副脾误诊为左肝肿瘤,原因如下:①冠状位、矢状位CT显示病灶与肝脏关系不清;②病灶强化方式与典型副脾强化方式不一致;③医师对副脾解剖部位不熟悉。此外,本病还需与肝血管瘤、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肿大淋巴结等鉴别。肝血管瘤密度较均匀,边界较清,增强扫描周边呈结节状强化并逐渐向中心扩展。FNH好发于青年女性,其特征性病理表现为具有中央瘢痕;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中央瘢痕呈延迟强化。腹腔肿大淋巴结多出现在肝门、腹主动脉周围,患者多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且肿大淋巴结的强化程度一般低于副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