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戒酒留诗文

2018-11-21霍寿喜

火花 2018年7期
关键词:妙方杨万里戒酒

霍寿喜

受蒸馏技术的限制,古代酿出的酒,度数一般都不太高。但古人多是“大碗喝酒”,喝多了同样会摄入大量酒精,从而影响人的言行和情绪,损害人的健康。古代一些有识之士也认识到酒的危害。《战国策·魏策二》中有一段精彩的记载:“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意思是,大禹喝了仪狄所造的酒后,反而疏远了仪狄,并和酒醴告别,因为他意识到饮酒可丧志误事,并断言此后必然有因酒而亡国的。《水浒传》第四回里也有“酒能成事,酒能败事”的警示,不少文人墨客更是主动戒酒,也因此留下许多与戒酒有关的诗文。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他的“戒酒故事”也和他的政治韬略一样闻名。据《韩诗外传》上记载,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宴请群臣,规定“后者罚饮一经程”。“后”即“迟到”之意,“经程”是一种容器,今已无考证,大概是容量相当大的酒器。该书载:“管仲后,当饮一经程,而弃其半。曰:‘与其弃身,不宁弃酒乎!’”当然,管仲还罗列了酒的许多罪过,说酒喝进肚里,脑子就会反应不灵敏,造成思维混乱,舌头会失去控制,胡言乱语,酒后失言会惹祸上身……齐桓公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并没处置管仲。

以嗜酒而闻名的“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也意识到酒对人身体健康不利,在其《代秋胡歌诗·其四》诗中称酒是“役神”之物,与女色一样害人,起着“令人枯”的作用。嵇康给自己的评价是“爱酒远不如爱琴”,他在《酒会诗》中写的“酒中念幽人,守故弥终始。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正是“酒不如弦”的心态表露。

“春为花博士,酒为色媒人”(《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酒色似乎不分家。明代冯梦龙的小说集《警世通言》里就有许多酒色相连的箴言“酒是烧身硝焰,色为割肉钢刀”“不贪花酒不贪财,一世无灾无害”“劝君休饮无情水,醉后教人心意迷”。这些诗句警言告诉人们,酒能起色,色能生灾,戒色必须先戒酒。

《夜谭随录·赣子》曰:“多沽伤费,多饮伤身。”意思是,买酒要花许多钱,酒喝多了又伤害身体,何必呢!唐代诗人陆龟蒙对此应该深有感受,他曾是一位“酒徒”,因为饮酒过度而致病,十分后悔,他在《中酒赋》说:“书编百氏,病载千名。将有滨于九死,谅敌无于余酲……”他决心戒酒,并承诺:“有或卓擒伶之伍,我愿先登;有殛狄放杜之君,臣能执御。聿当拔酒树,平曲封,培仲枝,碎尧钟。”据说后来陆龟蒙真的是“绝饮酒,惟嗜茶”了。

陶渊明一生酷爱喝酒,有《止酒》一诗:“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徒知止不去,将止扶桑矣。”诗中“止酒”其实就是“戒酒”,全诗虽然不断言“止”,然实难以止,谈饮酒时激情四射,谈止酒,似乎言不由衷,表现了想戒酒又不能离开酒的矛盾心理。

宋代杨万里也写有一首《止酒》诗,与陶渊明的《止酒》诗异曲同工,全诗诙谐婉转地表白了他戒酒的失败:“……如何酒未绝,告至愁已先。我与意为仇,意惨我不饮。何如且快意,伯雅再遣前。来日若再病,旋旋商量看。”在杨万里看来,酒虽然给人带来疾病和痛苦,但是若缺少了酒,则又生出无限愁思,使人更加痛苦,只好接着再喝了,如果以后再生病,那就“旋旋商量看”吧,欲戒难舍的心情展露无余。

按照现代人的说法,陶渊明、杨万里其实是患上了“酒精依赖症”。怎样让嗜酒如命的人也能戒掉酒瘾呢?古人也有妙方,唐代的《外台秘要》中就有断酒方十五首,其中的《千金》断酒方是这样的:“酒七升,著瓶中,熟朱砂半两著酒中,急塞瓶口,安猪圈中,任猪啄动,经七日,取尽饮之,永断。”其实,这类方法只能算是对嗜酒者的一种心理疗法,使嗜酒者饮过这些经过特殊处理的“恶心酒”后,对酒产生一种厌恶心理,从而打消饮酒的念头。当然,如果今人要使用此类“妙方”,一定要先进行科学检测,从而确定这些配料是否真的有效果而无大毒。

猜你喜欢

妙方杨万里戒酒
戒酒可降低房颤复发风险
开心一刻
意外戒酒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Good Angel(2)
明星美女吃不胖的十个妙方
妙方
减肥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