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畏”与“无畏”
2018-11-21殷怀凤
□ 殷怀凤 顾 仁
同样是一个“畏”字,有着它的两面性,人们用起来大有区别。作为党员干部,是“有畏”还是“无畏”,是“畏权”还是“畏事”,这里更有天壤之别。
首先,党员干部要心中“有畏”。古人云:“官有所畏,业有所成。”这里的“畏”,是为官之道。今天,为官者需要畏什么?回答是需要畏纪、畏法、畏权、畏民。如果一个党员干部在掌握一定权力以后,就胆大包天,无法无天,无视党纪国法,他必然出轨,必然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所以,我们必须畏纪、畏法,要在党纪国法的红线内开展工作,不能越党纪国法的雷池一步。同时,我们必须畏权、畏民。党员干部掌权,是代表人民群众掌权,要做到权为民所用。但是,常常有人大权独揽,唯我独尊,以权谋私,侵犯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走向了腐败的深渊,走向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
其次,党员干部要心中“无畏”。《礼记·表记》中说:“无欲而好仁者,无畏而恶不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可见,无畏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品行。我们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新作为,如果没有无畏的精神,是绝对不会有所作为的。但是,时下有些不良作风,不是反映出党员干部的无畏精神,而是反映他们的“畏事”窘态。有人在工作上畏首畏尾,怕这怕那,树叶掉下来也怕打破头。于是,他们采取“拖、推、踢”的工作法,形成了“庸、懒、散”的作风,工作无建树、无特色、无作为,让老百姓碰上办事难。这样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果,与党和人民的希望和要求差之甚远。
我们提出党员干部要做到“有畏”与“无畏”,并不是让大家去做两面人,而是要让大家充分认识“有畏”和“无畏”的界限,从而在工作中能够正确运用。唐代诗人罗隐诗云:“国计已推肝胆许。”而在今天,党员干部从入党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将身心献给了党和人民。所以,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听从党的召唤,时刻与党和人民合拍,在工作的征程中既要“有畏”,也要“无畏”,从而做出新时代的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