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西古道寻花

2018-11-21年高

书摘 2018年5期
关键词:京西白头翁天梯

☉年高

北京的西边有延绵起伏的山,总称为西山,是北京城一道天然的屏障。京西古道既是交通要道,也是商旅要道,还兼着军事防备的功能,在古代的地位非常高。如今,现代化交通改变了京西古道的地位,这里不再人声鼎沸,却成为人们访古寻幽和徒步锻炼的好去处。我曾在一年之间几乎走遍了现存的京西古道,春夏秋冬各有特色,最爱的依旧是春天的古道。

清明假期,乍暖还寒时节,约三五好友,重走西山大路。以圈门村为起点,潭柘寺为终点。以圈门为起头向西到峰口庵,是一条六千五百米长的沟谷,当地人就称这里为门头沟,如今的门头沟区名字便由此而来。圈门之名则是因为一座带券洞的过街楼而得来,这个过街楼保存得很好,如今被当作门头沟之门。

我们沿着蜿蜒的水泥路向村子后面的山走去,4月初,圈门村里种的桃花正在盛开。正儿八经的桃,花期比山桃晚许多,桃树开花时嫩绿色的桃叶也出来了,山桃开花时叶子还只是个芽。到了秋季,两者区别更明显了,山桃的果肉干瘪,无法食用,而桃果汁水丰厚,是我们所喜爱的水果。

从圈门村穿过,来到一处被称为天梯的地方。这里是直上直下的峭壁,有人在上面凿出一级级的台阶。爬上台阶,需要手脚并用,虽然天梯不长,却也惊险,颇有华山天梯的风范。就在天梯附近,我看到了这次古道寻花最主要的目标——小药八旦子。我第一次参加自然探索活动就是为了寻找小药八旦子,可惜我们那次所走的大觉寺后山并没有。小药八旦子属于罂粟科紫堇属植物,广布于华北地区,向西直到甘肃都能见到它的踪影。它的模式标本采自北京,因此也叫北京元胡,在《北京植物志》上曾被误当成全叶延胡索,所以很多人都找不到这种传说中的植物。直到人们发现西山分布着不少小药八旦子,它的神秘面纱才被揭开。

这里的小药八旦子很多,成片生长,只见一朵朵小花像一只只蓝色的小鸟腾飞在一片片圆形叶子的绿色海洋中,蔓延成一片蓝色波涛。花的当中有两片连合的小花瓣,用镊子轻轻打开,花蕊和柱头展露出来,构造非常精巧。这片小药八旦子除了天蓝色,还有深蓝色甚至蓝紫色,颜色非常美。风吹过来,花也随着轻轻颤动,刚刚爬天梯时出的汗也在这温柔的春风中消散。

沿着古道继续前行,有一段路的痕迹非常明显,青石铺就,被人踩得光滑。这段路走起来也颇费劲,坡度大,左右盘旋,当地人称“十八盘”。仔细观察古道的路面会发现,每隔一米至一米五便有一排条石凸出路面,这是当初设计者的智慧体现,有了它们,行人和牲畜走在这些光滑路面时便能找到用力点,不至于滑倒。

走过这段“十八盘”,就到了峰口庵关城。关城是古代建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上的军事建筑,有大有小,大的如居庸关、嘉峪关等,小的就如我们看到的这类把守要道的关城。如今关城只剩个残缺的门洞。

峰口庵向左拐几步,就是京西古道上著名的“蹄窝”,石头路面上有百来个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凹陷,据说是古道上驮着重物的牲畜长年累月踩踏而成。

过了蹄窝,早春开花植物越发丰富起来。首先见到长在古道石条间隙的少花米口袋。米口袋是豆科植物,花紫色,全株有白色小毛,低矮地贴着地面。这个古怪的名字是从它的果实来的,它结的荚果成熟后像一个装了米的小口袋。米口袋是蓝灰蝶主要的寄主植物,仔细翻一翻叶背,准能看到一颗颗圆形的小蝶卵。在向阳处还能寻见一种乍看和米口袋挺像的植物,只不过花是白色的,那就是糙叶黄芪,也贴着地面生长,用手摸一摸叶子,果然粗糙,和米口袋软绵的手感完全不同。

路边不时还遇到一种开白花的菊科植物,大丁草。这种小草有趣的地方在于它有春和秋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春天的基生叶是莲座状,椭圆形,开白色花。可到了秋天,植株能高达三十厘米,叶是长椭圆形或者倒披针状。秋花也大,颜色更是变成了紫红色。不少植物都有这样春秋不同的变异功能,为的就是保证能结出种子,繁殖出下一代。

走了大半天,早已累得不行了,清明时早晚温差大,早上还穿着外套,中午太阳一出,个个满头大汗,此行的另一个目标植物白头翁却迟迟不见。我曾多次见过白头翁,不过朋友告诉我,这一路上能有大片白头翁,都能长成花海。路程走了三分之二却不见芳踪。走在前头的朋友此刻喊了声:“地上有植物开着紫色的大花!”对疲惫的我无疑是打了一剂强心针,冲过去一看,果然是白头翁,只有孤零零的一棵。白头翁是毛茛科白头翁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全株都长着细细的白色柔毛,花紫色,像长了毛的小郁金香。雌蕊群黄色,挤在中间,甚是好看。为什么这么可爱的花有这么老气横秋的名字呢?等花后你再遇见它就明白了,白头的瘦果宿存花柱是羽毛状的,一缕缕银丝攒作一团,风吹来,凌乱不堪,的确像个白发老翁呢。

从此行最高点雷达站下行,前方就是终点站潭柘寺。路上见到大量蚂蚱腿子。这是一种奇葩植物,我们所熟悉的菊科植物如蒲公英、非洲菊等都是草本植物,蚂蚱腿子却是木本菊科植物,长成落叶小灌木,花很小,雌花和两性花不长在一起。雌花是粉色的,两性花则是白色的。

快到潭柘寺的时候,见到了豆科的红花锦鸡儿。它开着黄花却叫红花锦鸡儿这个名字,引来了不少朋友的抗议。不过再过一周,花快谢的时候再看,黄花就变成了红花,也许命名的植物学家看到的正是快谢的花儿吧。

路边还有一种很有趣的植物,花紫色,像一个倒挂的小钟,黄色的花蕊伸出花外,好玩的是这个“小钟”朝上的位置上还有五个微微往里弯的小距。这就是春天多见的另一种毛茛科植物,紫花耧斗菜。北京还有一种野生的华北耧斗菜比这种更好看,我们夏季爬山时能看到。

穿过村子,就来到终点潭柘寺,北京市最古老的寺庙,都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寺里面古银杏和古松柏都非常漂亮。走了一天,坐在潭柘寺外的矮墙上,听松涛阵阵,又一次圆满的寻花之旅结束了。

猜你喜欢

京西白头翁天梯
我和白头翁的“战斗”
彩虹天梯
危险的“天梯”
北京最后一片稻田
杜振东:京西稻守护人
京西稻:皇城根的一把米
“真爱粉”的自我修养!
天梯长在我头上
想改名的白头翁
不同产地白头翁药材的有效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