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厚养薄葬』成为新风尚

2018-11-21王红峰

大江南北 2018年6期
关键词:大操大办美德金钱

□王红峰

近几年,农村殡葬日益奢侈化,这项开支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渐加大,已经成为农民不能承受之重。有的家庭办一个丧礼花费高达数万元,摆流水席、唱大戏、做“法事”,购买或自建豪华墓穴,还有多达数十辆的送葬车队,可谓挥金如土。大操大办的豪华丧葬祭奠,难见肃穆庄重的气氛,散发出浓浓的金钱味道。笔者认为:丧葬攀比风如果不加以制止,会愈演愈烈。

有句话说得好,厚养薄葬方为孝。让老年人在世之时,得到多一点的关心,多一点的物质保障,才是真正的孝顺。但一些人为去世的老人大操大办丧事,主要是人们在殡葬消费时,存在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为此,要加强公民生命哲学教育。俗话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在丧事上花太多的精力和金钱并无多少意义。同时,要大力提倡“厚养薄葬”的理念,引导人们在老人生前尽孝,努力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当前提倡的“厚养薄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种敬老爱老道德品质,也是老人们内心所希望的。

“祭而丰不如养之厚。”多一些生前关爱,少一些逝后攀比,“厚养薄葬”是一种美德。特别是在环保理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的今天,推行生态安葬和文明祭祀,既顺应环保趋势,也符合节俭美德。

当然,促进生态安葬,除了理念的进步,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从制度上加以规范和引导,从土地供给、建造标准、使用管理等环节完善制度,细化操作,大力推动生态公墓建设,为公众提供更贴心、更方便的人性化丧葬服务,不仅有利于节约土地、保护环境,而且有助于培育“厚养薄葬”文明之风。如浙江温岭市生态安葬奖励机制由“逝后奖补”改为“生前享有”,既在一定程度上补贴了老人的晚年生活,也能引导大众自然选择不保留骨灰的生态安葬方式,值得学习借鉴。

各地还要将“丧事简办”纳入村规民约,整治打击殡葬陋习,着力让“厚养薄葬”成为风尚。作为村民,除了自身正确认知孝道文化,还要教育和鼓励子女孝顺父母,弘扬孝道新风,共同倡导“厚养薄葬”,让孝心孝行扎根百姓心中。

猜你喜欢

大操大办美德金钱
小学生拾金不昧 传承美德树榜样
二则(金钱下的木偶)
语丝画痕
二则
移风易俗树节俭新风
道人善即是善
节约用水是美德
助人为乐是美德
某贪官落马后的反思
金钱的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