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树岩画的区域分布及特点比较

2018-11-20索昂扎西

世界家苑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分布岩画玉树

摘 要:青海省玉树州通天河流域岩画的发现,从根本上衔接了青海与藏北高原岩画版图上的那个缺环,使青藏高原“羌塘”岩画带向东延伸了数百公里,实现了岩画带分布的立体化、整体化,成为这一区域历史活动的重要见证,玉树通天河流域岩画图像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象生动、区域分布特点明显。通过前后几次实地考察,笔者发现,该区域的整体岩画沿着通天河流域两岸散状分布,河流将岩画自然分为北岸区和南岸区。本文以此划分岩画的区域点,对玉树岩画区域分布及特点进行比较。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又是历史上的唐蕃古道重镇。该区域于近几年不断发现多处岩画点,岩画主要分布在“三县一市”,分别为曲麻莱县、称多县、治多县和玉树市。根据已有材料共发现27个岩画点,290幅,1854个单体图像。该区域岩画凿刻在露天的崖壁和岩石上,其中,部分图像已被后期重复凿刻或受到自然和人为破坏。该区域岩画的题材以动物为主,其中牦牛岩画数量居多,其次为鹿图像,也不乏其他种类,还有其他一些人物、植物图像、还包括宗教符号图像等。在对岩画点进行进一步资料整理分析时,发现通天河流域南北两岸岩画无论从凿型、数量及题材,还是在风格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关键词:玉树;岩画;分布;特点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此前玉树地区是否存在岩画、岩画的数量及种类都是未知数。近几年不断被发现新的岩画点,为研究玉树岩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该区域的岩画主要分布在“三县一市”,分别为曲麻莱县、称多县、治多县和玉树市。该地区大部分岩画均在崖壁和露天岩石上,条形清晰可见。也不乏被后期岩画和人为叠压的。岩画内容生动形象,包括牦牛、鹿、符号、棋盘、车辆、狩猎等,经过实地调研和资料统计,笔者发现,沿通天河两岸的岩画在其数量、类型、内容等均有所不同,据此,本论文试图从岩画这一实体出发,勾勒出玉树岩画南北两岸的不同点。

一、区域划分

通天河流域处于青藏高原腹地,气候属于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地区,除少量区域外,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常年在0℃以下,年均温度从东南部2℃向西北部递减至零下4℃,降水量从东南部700毫米向西北部将至100毫米①。一些海拔较低的地区自然环境随之有好转,有相对密集的植物和野生动物分布,但绝大部分地区还是处于空气稀薄、热量少、自然灾害频发的空间。通天河流域自西向东而流,顺着河道岩画自然划分出了南区域和北区域两个地区,其南北岸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差无几,但这并不体现在两岸岩画上,两岸岩画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北岸区主要包括曲麻莱县和称多县,岩画分布海拔平均约为4800米,其中包括21个岩画点,昂拉岩画、勒池岩画、娘扎巴玛岩画、荣维岩画、章玛岩画、章囊岩画、智隆岩画、塔青岩画、宗青岩画、谐青岩画、统吉岩画、格玛岩画、曲孜岩画、尼希查加岩画、东果岩画、庚卓岩画、卡隆岩画、拉贡岩画、赛康岩画、木莫桑朵巖画、木秀岩画、拉贡岩画。南岸区主要为治多县和玉树市,岩画分布平均海拔为3900米,包括13个岩画点,毕色岩画、普卡贡玛岩画、冷培塔岩画、角考岩画、尕琼岩画、章齐达岩画、岗龙獒玛岩画、云塔岩画、布朗岩画、麦秀岩画、觉色岩画。

二、南岸区与北岸区的岩画特点类型统计与分析

对沿岸岩画进行划分后,按区域对岩画进行统计。首先,根据现有资料,北岸区共有1307个岩画个体,占通天河流域岩画的一半以上,南岸区共有460个单体图像。从数量上来看,北岸区明显比南岸区多,且种类也居多,内容更加丰富。北岸区以曲麻莱县为代表,有1112个单体图像。通天河流域岩画虽沿岸分布,但在分布点以及分布数量上来看,曲麻莱县最为突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北岸区。

北岸区动物岩画内容包括:牦牛(449)、鹿(129)、羊(42)、豹(49)、飞禽(29)、马(18)、犬(39)及其他类(99)。北岸区人形岩画包括:猎人(3)、骑者(63)、舞者(3)、交媾(1)。北岸区符号岩画包括:雍仲符号(11)、网格(9)、涡旋纹(2)、太阳(1)、六连星(1)及其他(7)。

南岸区动物岩画内容包括:牦牛(136)、鹿(31)、羊(21)、豹(11)、飞禽(10)、马(11)、犬(29)、其他(14)。南岸区人形岩画包括:骑着(11)、舞者(3)、佛像(7)、其他(22)。南岸区符号岩画包括:雍仲符号(9)、其他(9)。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知道,两岸的岩画主题、题材、内容大致相同,牦牛图像占了较大的比重,但从各种动物类型及组成来看不尽相同。南北岸人形图像中,北岸出现了猎人,且骑者图像增多,这表明主题更多与生计模式相关,北岸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图像较少,与佛教信仰有关的图像也较少,表现狩猎和动物场面居多。在青藏高原岩画系统中早期的岩画都与佛教无关,或者说早期的岩画与原始宗教或苯教相联系,佛教传入初期约为公元1至2世纪,在公元6至8世纪才开始流行,这个历史时期的岩画中多为以佛教为主题的岩画。南岸区从发现至今,出现了多个佛像和佛塔图像,制作方式和手法较为成熟,为金属器在石面凿刻,这类图像所处的时代较晚。因此,我们可以发现,较北岸区,南岸区出现了更多具有佛教题材的岩画,从整体的框架上来看,北岸区大部分岩画应该早于南岸区。

其次,在岩画制作方式上,北岸地区通体凿刻为(962)、凿刻(325)、磨刻(13)、线刻(3)、涂绘(4)。南岸地区通体凿刻为(150)、凿刻(271)、磨刻(17)、线刻(22)、涂绘(0)。通体凿刻在表现手法上呈现的较为拙朴简单,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对于物体整体外形特征的观察和认识,是一直较为原始的方法。通体凿刻在北岸区所占的比例更大,由以上数据我们知道,北岸岩画的制作方式显得更加原始,因此整体年代更加久远。

结语

由于岩画图像具有难辨性和图像发现实时性,可能会造成以上数据具有细小差别,但就玉树岩画整体的框架来看,岩画主题内容明确,所得出的结论也应该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首先就通天河流域整体框架和结构来看,北岸区为岩画集中带,分布最为密集,这与其特殊的交通要道密切相关,其次,从岩画的主题内容和类型来看,南北岸区以牦牛居多,大致相同。从题材来看,北岸区以佛教内容居多,南岸则以狩猎和游牧为主,在其制作年份上来看北岸区应该比南岸区早。从制作方式上来讲,北岸以通体凿刻为主,南岸则以线刻、凿刻为主,而通体凿刻比线刻、凿刻,年代要更加久远。综合通天河流域岩画的制作方式、主题、类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北岸区岩画在整体上更加早于南岸区。

参考文献

[1]张亚莎.西藏的岩画[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

[2]盖山林,盖志浩.内蒙古岩画的文化解读[M].北京:北京图书出版社.2002

[3]汤惠生.张文化.青海岩画:史前艺术中二元对立思维及其观念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尼玛江才.玉树岩画·通天河卷[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6

[5]陈兆复.中国岩画发现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6]李永宪.西藏原始艺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7]李永宪.西藏岩画述略.中国文物报.1994年03.13

[8]汤惠生.青藏高原的岩画与苯教.中国藏学.1996(2)

注释

①尼玛江才:《玉树岩画·通天河卷》,青海人事出版社,第138-139

基金项目

西南民族大学2018年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项目名称:玉树岩画的区域分布及特点比较,编号:CX2018SP237)

作者简介

索昂扎西(1992-),男,藏族,青海称多人,西南民族大学2016级宗教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藏传佛教文化研究。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分布岩画玉树
观岩画
玉树新城
我家门口的玉树
岩画诗
名人
大叶千斤拔活性成分分布及积累动态
28例医疗纠纷起诉案件特点分析
阴山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