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的大小之辩
2018-11-20许淑玲
摘 要:当下普遍的观点认为盆景的一大特点在于“以小见大”,旨在“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以“咫尺”来达到“千里”的浩瀚景象。本文则要反其道而行,探究可以视作大型盆景的风景名胜。事实上,无论是小中见大还是以大为小,都取决于观赏者的主观意愿,即需要观察细节还是注重整体。
关键词:东湖;盆景;大中见小
一、绍兴东湖简介
东湖位于箬篑山北麓,此山虽然只有 100 米左右的高度,但由于西晋惠帝时,当地开挖运河,从今日东湖所在之处通过,不断取石,最终形成了深达 20 多米的深坑,山泉、运河水不断渗入,最终形成长约 700米,宽约 80 米的一连串水体。
东湖离绍兴古城东约六公里,以崖壁、岩洞、石桥、湖面巧妙结合,成为著名园林,是浙江省的三大名湖之一。东湖面积不大,景观并不深刻厚重,也没有水天一色的浩淼气势,反而给人一种小巧而有灵气的感觉,因此东湖被人们比作“山水盆景”。陈从周先生曾在其书中提及:“前人于此矿址,巧妙设想,化作神奇,安排得那么新奇,造成天然看屏,立体画本的景观。”此外,这里也是 82 版《西游记》中女儿国的取景地。尤为特别的是,由于这里曾是一个采石场,两岸是当年采石留下的陡峭山崖,这些开凿的痕迹被山泉冲刷出一道道斑斓的色彩,煞是好看。还有一些窄窄的石洞,有的仅能容一艘乌篷船经过,许多人也正是因为此而乘乌篷船游东湖。
二、东湖大中见小的具体分析
一湾湖水画青山,几处桥亭枕绿眠。天在梦中舟在镜,听风听雨过江南。箬篑山早在汉代便作为采石场使用,由于不同地方的石材质地略有不同,当时采石的技术又远不及今日发达,便在经年累月的开凿中留下了 峭壁、深潭、石洞、孤峰等鬼斧神工般的残山景观。清末,绍兴乡贤陶浚宣慧眼独具,利用采石场遗迹筑墙扩水,最终形成山水相映的东湖。堤外有河,堤内为湖,湖中有山,山中藏洞。东湖最奇妙的景致便是陶公洞与仙桃洞了。
(一)、陶公洞
陶公洞為一方形洞,入口狭窄,仅容一叶小舟。进洞之后别有洞天,只见四周悬崖峭壁,自顶端落下的水珠砸在水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据说洞内的水面往上47米才够得着山顶,下探18米才够得着湖底,正好似一口钟扣在水上,实在是令人啧啧称奇。而这样奇绝的景观若是身处其中,只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了,断然不能窥得全貌,况且四周峭壁陡然,鲜有植物,除了聆听水滴声声,却只能品味坐井观天的妙处。唯有跳出此地,从更加广阔的视角来看它方能见到全貌,感叹古人造景的大手笔、大气魄。
(二)、仙桃洞
站在岸上是不能见到仙桃洞的奇妙之处的,唯有在导游人员的指引下凑近观看,才能见到它与倒影组合而成的巨大仙桃。洞口有一副对联,上书:“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极有气魄。仙桃洞和陶公洞一样,也是在山中,能通行船只,观赏洞内景色。对于一株盆景,人们定然是欣赏其本身,其树形、片层、姿态、地形、配景等等,所观不会超出盆所限定的范围。而对于东湖,自然山水景观,它可以借助周边的自然物来共同构建一处景观,不准确地说,可以算作“借景”,这是盆景做不到的一点,它无论如何是难以超脱盆外,与更广阔的天地山水同呼吸共命运的。而对于园林景观的借景,若放在更大的尺度内,就又成了新的“盆中景”,大小之辩,何其妙哉,正如郭沫若曾言:“勿谓湖小,天在其中。”盆景大吗?也大。东湖小吗?也小。
若以此为主题创作盆景,可以使用深色盆,加以适量水,达到镜面效果,其上可以置桥形配件,与倒影相映成趣。
(三)、喇叭洞
喇叭洞又名空谷传声洞,在洞内喊上一声,回音经久不衰。不过,这完全是匠人们的无心插柳,没有刻意的设计、加工,只是千百年来一锤一凿中渐渐生成的。这些奇妙的特性岂是盆景所能具有?然将视角拉远,将喇叭洞视作大盆景中的一隅,又觉颇为合适,毫不突兀。
若以此为主题创作盆景,应以植物对景来表现回声的神韵,高下之势,长短相较,一俯一仰,相映成趣。
结语
东湖,宛如使人玩味无穷的水石盆景佳作。湖中崖壁气象万千,有的对峙如门,有的倒悬若堕,有的深曲如洞,水色深黛、清凉幽静,巧夺天工之奇观,其风格独特,使人陶醉。
所谓大小之辩,其实完全可以根据人观景的需求来决定,小者可大观,大者可小观,正如沈复在《童趣》一文中所述:“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癞蛤蟆分明是沈复口中的“藐小之物”,却能插上想象的翅膀化身成为庞然大物,盆景亦复如是,高几尺的峭石也可被视作壁立千仞,小小一棵松树也能体现万古苍松的苍劲古意,且比之自然界生长的树木更加丰富多姿。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Z].国办函,2012.
[2]王欣,陈明明,张斌.绍兴东湖造园历史及园林艺术研究[J].中国园林,2013(3):109 114.
[3]陈从周.书带集[M].花城出版社,1984:5-8.
[4]丁梦.绍兴东湖[J].中华诗词,2017(1):56.
作者简介
许淑玲(1965-),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与教育。
(作者单位: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