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挑战及应对策略
2018-11-20洪剑锋
洪剑锋
摘 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以及高等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移动互联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然后,重点研究了有效应对策略,希冀能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与指导。
关键词:移动互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应对策略
在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任务、新目标和新课题。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校的使命光荣而艰巨。当前高校思政课要始终围绕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敢于担当,全面发力,着力做好思政育人这篇大文章,在充分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规律、作用机制和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和新内容,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与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优秀人才。
一、移动互联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时代信息不对称性导致学生产生质疑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学生的价值观养成、思维方式和生活学习习惯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给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困扰。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接受到全球化信息,由于思想还不够成熟,信息鉴别能力也不够高,容易被西方享乐主义、激进主义、霸权主义影响,甚至崇尚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民主”。这种认识不清,看待问题片面化,极易产生理论与现实的落差,导致思想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之间产生偏差,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移动互联网草根性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权威性
互联网信息传播形式本身就极具草根性和去权威化。高职院校的学生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中心”和主角,与教育者拥有同等的发声渠道和平等的发声权,不再局限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说教,思想政治教育者曾经拥有的主导地位发生了动摇。传统思想正式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导性较强。而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明显下降。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阻隔了师生间的面对面交流,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者失去对教育过程的掌控力和引导力。
(三)互联网时代学生容易产生社会疏离感
疏离感是指个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正常关系发生疏遠,甚至被其支配或控制,从而产生的孤独感、无意义感、不可控制感等消极情感。随着大学校园里的“低头族”、“手机控”数量不断上升,虚拟符号之间的文字和语音互动在慢慢替代学生之间传统的面对面社交方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与老师、同学的交流活动减少,交流的主动性也不够,因此,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能不到锻炼、心理状态也容易失衡,进而导致缺乏归属感,更严重的会导致个体产生社交行为障碍,表现出对人冷漠,缺乏爱心等。
二、移动互联时代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的对策
(一)丰富网络思想教育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这为移动互联网条件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取得较好成效,加强网络思想教育内容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丰富移动互联网思想教育内容供给,构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体系,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和进头脑,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信念,培养大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加强中国国情教育和国际形势教育,让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历史与国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网络化传承和弘扬,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法规教育,倡导、规范网上的行为准则,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念,拒绝发布和传播不良信息,并加强自我保护和防范,避免被不良信息和观念同化。
(二)夯实网络思想教育阵地
高校网络教育阵地是我们党宣传舆论工作的重要依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是高校师生重要的网上精神家园。高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各种阵地平台,特别是建好“两微一端”等学生乐于聚集的新媒体平台,延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时空。结合“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和“易班推广行动计划”的实施,针对大学生网络化生存、碎片化思考的媒体生态规律,全面建成涵盖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的高校网络文化工作室、网络文化空间等移动网络服务阵地,努力抢占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阵地。国家要着力加强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建设,搭建全国高校校园网络平台,共同传播网络正能量,协作应对网络负面舆论。
(三)建强网络思想教育队伍
高校要出台激励机制,统筹推进校园传统媒体队伍和新媒体队伍的融合发展,并引导和支持学校宣传部、学生工作部、保卫部、信息中心、校团委等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及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骨干参与网络建设管理,汇集网上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发现上报,并按程序处理网上不良信息。坚持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骨干教师、知名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辅导员和优秀学生骨干为主选拔组建网络思想教育队伍,着力开展学生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高校要举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培训班,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现状和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特点,围绕理论认知、教育实操等构建分级、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着重加强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和学生意见领袖利用网络开展网络思想建设、网络评论、网络监管能力的培训,不断提升网络思想教育队伍的网络育人能力和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移动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高校要努力推动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的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移动互联网技术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造成的新的困境,并从困境形成的机制入手,积极寻求解决路径与措施,以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龚咏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改革研究[J].理论观察,2018(07):41-43.
[2]朱白薇,卢文延.移动互联背景下高校遵循教书育人规律的审思[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07):64-69.
[3]伊景冰.用移动互联网思维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8,5(24):119-122+126.
[4]李丽鹏,卞都成.移动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6):120-123.
(作者单位: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