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下加强本科工程人才人文教育的研究

2018-11-20刘梦媛马云阔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本科人文教育新工科

刘梦媛 马云阔

摘 要:新工科下加强本科工程人才人文教育是践行工科“新理念”,实施工科“新要求”,落实工科“新途径”的需要。现在工科人文教育存在思想观念、课程设置、教师素养、教学方法和学校氛围方面的问题。因此本科工程人才的人文教育必须重建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素养、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校园文化。

关键词:人文教育;工程人才;本科;新工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11-0091-02

新工科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步入新阶段。在新工科下,工程人才应是具备科学、人文、工程的交叉知识,具有整合、领导、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综合型人才[1]。我国的本科高校工程人才普遍存在学科专业精深,人文教育差强人意的问题,加强本科工程人才人文教育势在必行。

一、加强本科工程人才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一)践行工科“新理念”需要人文教育

應对变化,塑造未来是工科的“新理念”。高等教育是人力资源优化、科学技术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工程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直接与科技产业发展联系,其培养的工程人才,产生的工程科技成为世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鉴于工程人才的重要作用,工程教育必须转变适应社会的局限观念,自觉担负起造福人类、改变未来,应对变化的重任。人文教育不但能传播知识,还具有引导社会价值观念的作用。

(二)实施工科“新要求”需要人文教育

多元化、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是工科的新要求。目前我国发展处于工业2.0与3.0并行阶段,因此我国必须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多元化、创新型人才必定是具有跨越传统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的人才,必定是受过全面思维训练的人才。只有工程人才受到全面系统的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当其遇到科学和社会问题时,才能用复合型思维从自然界和社会的角度解决问题,进一步达到创新的目的。

(三)落实工科“新途径”需要人文教育

继承创新、协调共享、交叉融合是工科的“新途径”[2]。未来需要的是兼具数理知识与人文素养,善于发现工程问题,主动运用科学规律解决工程问题,积极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工程领军新型人才。科学教育是思维求同性和条理性的保障,是正确思维产生的基础。人文教育是思维求异性和创造性的来源,是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产生的保障。人文教育具有丰富本科工程人才人文知识,提高工程人才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作用。

二、本科工程人才人文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观念存在偏差

人文教育应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使学生能正确了解自己和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虽然许多工科大学开始重视人文教育,增设人文课程,但科技教育对学校产生的根深蒂固的影响,致使“重科学,轻人文”的观念在本科工程院校普遍存在,形成学生难以认同人文教育,无法感悟人文精神,失去人文教育兴趣的局面。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质量的人文课程应是系统的、连贯的。人文课程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知识结构的完整,健康情操的养成。在课程设置上,当今工程本科院校的人文教育课程存在过度知识化、高度技术化、课程种类少、体系不完整,随意性大的问题。工科大学开设的人文课程人文类选修课数量少、必修课单一且实用性课程数量较多,旨在提高学生素养类的课程较少。这直接减少了学生选修课的选择范围和选择自由,影响了学生知识的完整性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三)教师人文素养欠佳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发挥着师和范双重作用。人文教育水平的提升直接受制于教师的学和德。工科类教师在学上,存在不重视提高自身人文素养,自身人文知识滞后的问题。在教师的德上,不少教师存在自身素养低下,自私自利的问题,这直接损害了教师的个人形象,影响了学术界的健康风气,甚至会使学生出现认知错误。工科类教师存在仅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问题。一些优秀的人文教师不愿意到工科院校中,工科院校本身的人文教师又因长期缺少人文氛围的熏陶,出现工程本科高校教师自身素养低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的恶性循环。

(四)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不同,决定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也应有所区别。在实际教学中,工科类教师大多采用教师本位的教学方法,教授时多采用概念性的介绍,言语性的说教方式来进行人文课程的讲授,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许多工程本科院校的人文教育仅仅停留在人文课程的开设上,缺乏必要的深入,缺少师生间的互动,专业的人文教育并未与校园文化的第二课堂有机结合。

(五)校园文化建设缺乏

校园文化从属于社会文化,但又受制于社会文化。部分工科学校校园环境建设上存在缺乏美和人的理念,工作人员选聘上任人唯亲,员工工作能力和责任心不强,上任后管理经验不足,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工程本科学校文化氛围的建设及人文教育的开展。校园环境建设中存在着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重工具层面,忽视价值层面;重现实追求,忽视理想追求;重片面的经济人,忽视全面的文化人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三、加强本科工程人才人文教育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观念,破解思想壁垒

树立正确观念,破解思想壁垒是提高人文教育的前提。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依托于人文教育。这要求工科类学校的教育必须肯定人文教育的基本地位,在实际中坚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并举,摒除工程教育中存在的唯智主义和唯科技主义的错误观念。为防止教育商品化趋势蔓延,工程本科院校应切实转变重科技、轻人文的现存观念,树立科学与人文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更正以往依据市场树立教育观念的狭隘思想,力求培养厚基础、宽专业、高素养的工程人才[3]。

(二)改进课程设置,保障教育时间

改进课程设置,保障教育时间是提高人文教育的重点。工科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科学教育的同时兼顾人文教育,逐步建立具有工科特色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工程本科教育要丰富人文课程种类,尽量使人文课程涵盖文学艺术、历史研究、社会分析、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人文课程。工程本科教育要保证人文课程学时数。对于工科学生选修人文课程,学校必须要设置人文课程的选修标准和课时标准,在学时上保证学生人文教育的时间。工程教育要改進人文课程质量,人文课程内容必须运用科学视角和逻辑方法进行编排,通过知识传递、价值引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

(三)改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养

改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养是提高人文教育的手段。工程本科高校应调整学校工科教师与人文教师的比例,引进人文学科带头人,对现有的教师资源优化升级、统筹整合。教师要深入研究教育,准确理解教育。教学本身所蕴含的规律性决定着教师要用心揣摩教育,不能按部就班依据以往经验进行教学。教师要广泛阅读,丰富自身知识。通过进修、科研等方式,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学术修养。教师的一个动作一个微笑都会影响学生,教书和育人本就是统一的过程。工程本科院校应力争打造一支专业学术深、业务水平高、人文素养强的教师队伍。

(四)改革教学方法,打破评价机制

改革教学方法,打破评价机制是提高人文教育的保障。人文知识的强反思性、强个性、强隐喻性决定其并非就某一问题直接给出结论,而是以激起人们的反省为目的;并非表明作者立场,而是渴望与人们对话;不是达成共识,而是开发新歧见,促成新理解,因此人文教育必须用讨论课的形式进行。在进行人文教育评价时,必须兼顾学生掌握人文知识和养成人文素养的情况[4]。人文教育的强灵活性和高创新性决定了对人文教育的评价必须突破以考试成绩为评判标准的评价方式,从知情意行等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考查。

(五)营造校园氛围,发挥隐性功能

营造校园氛围,发挥隐性功能是提高人文教育的动力。校园文化是由领导层提倡、全体师生共同信奉的一种文化传统、办学理念。校领导的大力提倡和身体力行是校园氛围得以形成的关键。校领导应随时随地利用一切机会传播学校理念,贯彻学校理念,将理念言传身教。校园环境的良好规划是校园文化形成的动力。校园环境的规划应坚持以人为本,在满足师生学习、工作、休息及文化活动的前提下,使校园的空间层次设计符合师生需要。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氛围形成的源泉。校园文化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欣赏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吴爱华.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

[2]朱高峰.中国工程教育的现状和展望[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1).

[3]翟振元.推动高等工程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

[4]杨叔子.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9,(4).

[责任编辑 高 伟]

猜你喜欢

本科人文教育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论中国画本科学习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