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良友》看近代海派旗袍的造型变革

2018-11-20夏丹琼邵新艳艾于冬

设计 2018年3期
关键词:良友旗袍造型

夏丹琼 邵新艳 艾于冬

摘要:《良友》由出版家伍联德先生于1926年首创于上海,是中国第一本大型综合性新闻画报,其将时尚与社会相融合,引领着那个年代的“现代都市生活方向”。本文通过研究《良友》中旗袍的变迁,来探究民国初期到20世纪四十年代期间有代表性的女士服装——海派旗袍的造型变化,力求用最可靠的一手资料再现旗袍从宽大廓形到收紧腰身、从平面十字裁剪方式到西方立体裁剪方式的变化过程。探究旗袍作为近现代女性服饰的代表,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以及现代中国传统服装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良友 旗袍 上海 造型 民国

引言

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成立,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主政中国;《良友》杂志在1926年二月在上海创刊,所以可以说《良友》几乎和民国一起在成长。《良友》作为中国第一本大型综合新闻画报,受众广泛,影响深远。它从多方面展示了民国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状态,图文并茂,生动直观,引领了民国服饰发展的潮流,尤其对研究海派旗袍的流行与传播过程尤为重要。画报中的女性形象多年来一直深入人心,其中旗袍的造型变化更是丰富多姿,是研究旗袍发展演变的重要视角,也利于更好地审视女性在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一、民国初期和旗袍的由来

民国初年,求新、求异的新思维涌动,结合上海独特的人文和地理环境,孕育了近现代女性服饰的代表——海派旗袍。海派旗袍源于清代满族女性的宽大袍服,又交融了西方服饰的形制特征。它不单是一个服装品类,更是中国女性从束缚千年的封建压迫状态下解放出来的象征。

“袍”由“宽大”到“修身”的变化始于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是近现代中国服饰发展的重要转折。《服制》规定“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对当时精英社会、国民的穿衣状况产生巨大影响。人们开始穿着裁短的旗装,学汉人上袄下裙,同时简化镶、嵌、滚,面料上少用刺绣。至1919年五四运动后,汉族服装发展演变的方向可以概括为国际化、多样化、实用化和平民化。发展演变的原因是反传统主义、女性运动、城市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政府的规定。在此时期,形成了中西服装并立的局面。

旗袍最初平直、宽大,到三四十年代开始运用西方裁剪技术,完成了中式服装由平面到立体、传统到现代的演变。这种演变不仅没有削弱中式服装的文化特征,旗袍更成为被世界广泛认可的,中国服饰的典范。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服饰制度条例规定女子礼服有两种,甲种衣为长身旗袍,乙种衣为短上衣配单裙。旗袍被定位成国服,使得旗袍不仅在民间有了群众基础,在中华服饰制度上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被纳入服制、定位国服的旗袍直到三、四十年代都是女子服饰的主角(如图1)。

二、良友杂志记录旗袍的发展

《良友》从第三期开始不定期推出一个关于上海本埠以及国际的时新服装发布栏目,这个栏目的名称会根据内容的不同而改变,例如“新装杂谈”、“秋季新装”、“冬季妇女新装图”、“新装栏目”等。栏目一般由设计师手绘时装效果图,或由名嫒、明星穿着新装拍摄的静态着装图。这些图片通常会附上设计师的解读,内容包括现代女性对服饰时尚的看法以及展望未来服饰的发展,也会有对服饰穿着方面的建议。

例如1926年总第四期发表的“妇女衣服时装”,以两幅版面的内容介绍了当时女性喜爱穿着的几个款式,其中有短袄长裤、短袄长裙、长旗袍、日本袍、睡衣和作为服装搭配的斗篷。每幅图都有简短的文字来介绍款式以及图片的主人公叫什么(如图2)。

再如1927年总第十三期“初试新装”中对女性的服装进行了细分。比如穿着场合的区分:家用和外穿;年龄段的细分:少女装和妇女装;设计细节的细分:装饰物、袖子、配饰。这对帮助女性在各个场合选择合适的着装是非常有用的(如图3)。

又如在1930年总第四十五期“妇女界”中设计师手绘西洋女装的款式图。在1930年总第五十期“秋冬新装”中设计们手绘本埠流行的旗袍新款式。它们从服装的线条和颜色搭配上无不显示出当下的潮流。除了时装效果图,有时还有文字指引,如1926年总第八期“实用的装束美”便是图下配通俗易懂的文字评价(如图4)。

除了不定期的时装版面,《良友》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那便是封面人物。那些具有开创性的封面人物通过妆容和服饰的变迁,引导了民国女性审美情趣的变化。如1933年总第七十七期的封面上,出生在广东东莞的15岁游泳女将杨秀琼穿着泳装,面容姣好,大胆而自信。虽然出刊后引得满域议论,但却不失为一次大胆的女性运动。再如总第一百三十期的封面是穿着鹅黄色印花旗袍、打扮清新脱俗的张如萍女士,她是张爱玲小说《色戒》中女主人公的原型,最后为抗日献身,是杰出的女性代表。总之,每一期的封面人物都是那么引人注目,有名媛、影视明星、政治人物等。每一期封面人物的极高关注度必然导致不可估量的传播性,其独特性必然带来读者对《良友》的钟爱。

纵览《良友》的内容能发现,前期国外的影视作品和实时时尚文化资讯占每一册篇幅的五分之一左右,到后来甚至更多。民国时期西方的文化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读者对国门外的世界开始感兴趣,中国女性的着装观念自此受到西方文化形态最深刻的影响。

(一)从“宽大”到“修身”的造型变化:根据《良友》杂志中记载的旗袍造型的照片可以发现,旗袍变化主要分两个阶段,即1928年以前宽大旗袍时代,1928年后趋于合体的改良旗袍。宽大旗袍时代又可分為传统直身的十字平面形造型和腋下与腰身部位略微向内收进的十字平面形;改良旗袍细分为前后身片加入省道不分体的立体造型和加省分体的立体造型。如下表是旗袍造型四个阶段的演变:(如表1)。

研究《良友》的内容能发现,1928年以前杂志中中国女性的着装主要为宽大的上袄下裙、马甲旗袍、倒大袖旗袍,荧幕明星相较普通女性日常生活着装要稍紧窄些,面料及色彩更丰富。此时期的女性服装呈宽大直线的A字形,着装后腋下位置有较多余褶。

1928年是《良友》杂志刊登的旗袍款式发生变化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在《良友》刊登过一则时装裁剪学校的课程,内容为:法国金乐福女士(Mme.Gin.geroff)最近在沪创办唯一之“时装裁剪学校”,教授各种时式之外衣内衣及帽之制法。这是首次公开创办服装裁剪学习班,将旗袍和西洋裁剪方式结合。广告宣传照是一位穿着收腰身旗袍的女子,袖边和裙边采用荷叶边,大襟使用简单的西式纽扣(如图5)。其实1928年旗袍的新发展主要原因是:为了和海外企业竞争,国内也纷纷开起了服装公司,同时一批来自宁波乡下的匠人因为上海是遍地黄金的好地方而过来闯荡——红帮裁缝,这些技艺精湛的手艺人依据当时中国人的着装需求,改良西式服装独成一派,大受欢迎。因此服装的裁剪、缝纫技术以及面料的式样不可避免地在西方服饰基础上飞速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裁剪技术加上中国文化为底蕴的艺术表现方式相结合,便创造出了中国人自己的新的旗袍时代。女性思想解放的新时代由此到来,标志着改良旗袍时期的开始。

从1928年开始,《良友》的“时装发布”栏目出现的便都是收紧腰身的改良旗袍款式,衣身和袖子的做法完全采用西式。尤其自1929年国民政府的服制条例颁布以来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是旗袍发展的鼎盛时期。

(二)从“平面”到“立体”的造型变化:中国人注重和谐,从古至今都在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历来的传统服装在造型上都是宽大平直的,以头部为中心点,前后中心线为基准中心,肩袖线水平,整体形成十字形的平面结构。这样的造型结构体现与天地同齐的精神境界,刻意地弱化了人体本身。直到20世纪20年代前,这样的结构被坚定不移地沿用了几千年。

与清代的平面式结构不同的是,民国初年旗袍的造型在腋下和腰身部位略微收进,侧缝外斜,下摆外放呈现A字形的结构。20年代末期西洋裁剪方式融入到旗袍中后,旗袍便像立体结构过渡。30年代旗袍的肩袖部位大都仍是连身的,前后身片出现省道,带袖款式在腋下分割处理。直到30年代末肩部因使用肩缝而出现肩斜,袖子和衣身分开,出现装袖。这些西方裁剪手段使衣身不再有多余的褶皱,衣身抱住腰身呈现出中国女性的曲线美。

30年代旗袍从平面快速转变到“立体”与旗袍定制业的崛起有很大关系,以宁波“红帮裁缝”为代表的手工艺者们带来国外服装流行趋势,他们将西方的立体裁剪技术引入到旗袍制作中,使旗袍的造型变得像西方服装一样突出女性人体曲线。旗袍可以说是中与西、立体与平面结合的最经典造型。

中国女性能够迅速抛弃过去守旧的思想而接受新的“舶来品”,跟20年代前受封建压迫已久的女性们极度渴望而盲目地追求美的心态有关。1926年《良友》第3期“新装杂谈”和第8期“新装漫画”中笔者笔下是这么评价当时妇女的着装习惯“春光明媚之际。正妙龄女郎服装争艳斗胜之时。中国女子服装大都趋于单调。每一新妆出。争相仿效。不顾燕瘦环肥。服饰均趋一致。……鹅行鸭步。非所宜也。……”;“妇女们的装束,现在对于‘新的趋向,越发来得热烈了。但是,‘新只管‘新,‘美却还没有达到,并且趋于模仿一途:见着人家穿的是长的,走起路来,很有一种婀娜的美态,便不管自己身材的肥瘠,马上唤裁缝依样胡学来了。一着上身,她自以为‘新,然而‘婀娜却就没有了为的是她的身材,另有一种装束来配的啊……”这种模仿和爱美的心态便是催化剂,使改良后立体造型的旗袍迅速在上海流行并逐渐蔓延至全国。

(三)领子造型的变化:领子是旗袍的视觉中心,在旗袍的整体造型中它的造型变化很微妙,因为它的设计最能展现出中国女性迷人的脖颈。旗袍领型的变化十分反复,最初是刚正不阿的元宝领和高耸硬挺的立领。30年代后,女性对于美的要求彻底改变,女性不再足不出户相夫教子,而是大方地走出家门。她们除了会洗衣做饭,更是懂得知识、精通交际、大方应酬。她们称为独立体不再依附在男子的身后,称为真正的“摩登新女性”。这一点从《良友》杂志中女性的领子造型从方领、圆领、小立领、元宝领,再到后来经典立领的反复变化能够看出来,领高更是像音律一样高低变化。

比如20世纪初出现高至六七寸的硬质高领叫作元宝领,它高至鼻尖,围裹脖子并遮住双颊,这样的领型只露出嘴巴有效地使脸形显得瘦小。竹枝词写有“妖娆故作领头高,纽扣重重掩不牢,但诩盘来花异样,香腮掩却露樱桃”。就是形容元宝领的。虽然元宝领形美却限制住了女性头部的活动,那时候的女性少有动作,就算是拍摄照片也是鹤然站立或者正经端坐,脖颈高高抬着,好像稍不注意便会勒住卡住,毫无生气。这与经典的立领相比是不舒适的,而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衣着对于人体来说是附属品,必定为人体的舒适度服务,这一点来看元宝领是不合时宜的。

30年代后是女性的革命,也是旗袍的革命。旗袍成熟后领子的造型便不受局限,高度更是时高时低,相应的领子上的扣子也随之变化,有立领、高领、泪珠领等。但主流的旗袍领型被固定为立领。从美學上来说,立领造型形美,恰当地衬托出东方女性脖颈的性感风韵,合适的高度方便女l生头部的活动,故而成为近现代旗袍的主要领型(如表2)。

(四)袖子造型的变化:旗袍袖型变化在民国时期比较突出,变化主要表现在袖身肥瘦、袖子长短及袖口大小的变化。20年代初到1928年,旗袍的袖子是宽大的连肩袖,这个时期的袖子因为和衣身连在一起,所以会有很多多余的褶,包裹在女性的手臂上,宽大而厚重,呈倒三角的喇叭形,被称为倒大袖;1928年民国政府成立后,民国政府为了政治的统一,推出服制条例,又因为西洋服饰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于是中式服装也开始变化。最为关键的变化要属旗袍袖子的变化,因为袖子的分体装袖标志着中国几千年十字平面造型的结束和属于中国的立体造型结构开始出现。

《良友》前期拍摄的照片大多是宽大的倒大袖,呆板的造型中袖子的宽大几乎占了整个画面,到后来30年代开始,女性拍摄照片的姿势开始多样,袖子的造型也像姿势般变化多端。传统的倒大袖是连身袖,到了30年代初期由于腋下和腰身部位略微收进,袖子在倒大袖的基础上收窄,但依然是最基础的连身袖。1929年后,西洋裁剪技术出现,从宁波乡下来的手艺人紧跟西方的时尚,并根据当时国内的形势创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裁剪缝制方式一肩缝和与衣身分离的装袖,改变了传统女装平直的形态,体现出东方女体的曲线美。随之为了迎合爱美爱时尚的中国女性,裁缝们发明了各种形态的袖子,如适体的长袖、中袖、短袖;设计感十足的荷叶袖、喇叭袖、开叉袖、镶蕾丝袖等。总之30年代后袖长的反复跟领型变化一样,像是华美乐章突出女性的美丽(如表3)。

结论

海派旗袍在民国成立初年由清末时期十字平面袍服演变而来,其产生的大背景是在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上海,当时正值社会政治体制的变化,新民主主义革命带领民众开始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开放和人民独立思想上的觉醒。同时,《良友》杂志在20世纪20年代成立,几乎和民国一起成长起来。它的每一期封面是大家关注的人物,内容有丰富多彩的名人社会生活照片、国内外时讯、各种小说故事,或是当时热门的艺术时尚等。这样的杂志是当时思想解放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的人们来说就是福祉。人们足不出户便能了解外面的世界以及时尚流行,并且能及时地去更新自己的生活方式,让自己能跟上时代,让全国人民联络起来。

从《良友》中能发现,20世纪20年代民国初期,首先涌现的是一批思想先进的学生团体,他们在清末时期宽大旗装样式的基础上改用朴素的蓝布制成款式相仿的新式服装,摒弃了清代繁缛的花纹、镶滚等,这是旗袍产生的源头。后来《良友》杂志1926年所摄的女性照片里,光洁的头或者一刀平的齐刘海儿后面是一丝不苟的发髻,当时大多数女性骨子里还带有较多的传统礼节下的柔弱,但她们面对传统封建制度崩塌瓦解后百废待兴的局面,沉落已久的爱美之心在悄然复苏。旗袍便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旗袍能在上海发展起来的一个很重要的缘由是女性挣脱封建礼教后爱美的渴望。《良友》在1926年第八期中的新装漫画这一栏目里张令涛先生说过当时的妇女们极喜模仿其他人的衣着,因为压抑已久后开放的环境使她们对美的事物有炽热的敏感度。这是对美的初试也是学习美的过程。在这样一个所有一切蓬勃发展的时代,《良友》杂志像是女性的时尚指南一般,将外界的新鲜潮流资讯及时地告诉女性。通过女性的传播,旗袍便像是浪潮一般,被越推越远。

服饰之美在于它不單单是人体本身美的展示,而是用衣物将人体的品味、审美,甚至品质衬托出来。《良友》最初的创刊目的据说是为了使读者有—本美的杂志,所以它的审稿严格而自律,不接低俗恶趣味的广告和内容是它的宗旨。它就像是时光机,真实再现了民国时期的旗袍文化以及旗袍造型流变,另外,它那丰富多彩的栏目,都从不同角度客观展示了相对真实的旗袍发展演变过程。作为一份属于中产阶级的市民杂志,《良友》集新闻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身,对于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对于中国传统服饰的现代化、国际化、成衣化、设计化都发挥了积极的社会效用。

猜你喜欢

良友旗袍造型
你有病吗
我来说说旗袍美
旗袍找不同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逃离
《良友》画报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