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鹿半岛:“生剥鬼”归来“密钥”

2018-11-20胡俊凯沈红辉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44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文化遗产

胡俊凯 沈红辉

生剥鬼馆陈列的生剥鬼装束和面具(胡俊凯/摄)

日本本州北部日本海侧的男鹿半岛,有远古火山寒风山和号称“男鹿三山”的真山、本山、毛无山等,这些山虽不高,却据险为要,与断崖怪石、深谷密林、神社古道一起,营造了一种独特、神秘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氛围,孕育了日本国家重要非物质民俗文化遗产——生剥鬼节。这一传统民俗活动的价值在男鹿半岛地方振兴中被重新发现、挖掘,并扮演着重要角色。

汉武行迹?

坐落在半岛腹地山谷里的男鹿真山传承馆是一栋当地传统的L型木造民居,建于1996年,这里每天都有生剥鬼表演。旁边一栋造型古朴的建筑为生剥鬼馆,展示男鹿市各地生剥鬼节使用过的生剥鬼稻草衣和形态各异的面具。《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冒雨于下午3点半来到这里,正好赶上传承馆里的一场生剥鬼表演。

在男鹿。生剥鬼节只在大晦日(12月31日)进行。是夜,从山里出来的生剥鬼身披稻草衣,戴着恐怖面具。在雷鸣海啸般巨大声响的伴随下闯入村民家中,巡视宅屋,询问家主一年收成如何,家中老人是否得到照顾,家人是否勤奋劳动,媳妇有没有偷懒,孩子听不听话。家主要身着正装,恭敬迎接,认真回答,并奉之以酒菜、年糕。如家里有不听话的孩子。生剥鬼会作势抢夺孩子要将其带回山里。这时家主苦苦哀求,替孩子解释,答应来年听话不偷懒。生剥鬼这才作罢,收下年糕,答应宽恕。但同时告诉这家人明年还会再来。

男鹿市生剥鬼馆馆长、株式会社男鹿地方振兴公社负责人山本晃仁向本刊记者介绍,生剥鬼传说的由来有好几种,如缘自山岳信仰、异邦人说等,比较盛行的是,相传汉武帝巡访男鹿半岛,每天驱使五个鬼做事,只在正月十五这天把鬼放出来,到村子里翻闹个底朝天,抢夺庄稼和少女。深受困扰的村民与鬼约定,如果天亮前后者把五社堂的一千级石阶都垒起来,村民便会献上少女,鬼若无法完成,就离开村庄。五个鬼把石阶垒到第999级时,村民假装鸡鸣报晓,鬼以为天亮了,只好惊慌而去。村民驱鬼成功,但仍害怕鬼再来报复,于是便演化出款待、安抚鬼的生剥鬼节。

除汉武帝外,男鹿半岛甚至还有汉时苏武的传说。“古代日本包括佛教在内的文化几乎都来自中国。古时候,日本海一侧和中国交流频繁。归根到底,中国元素对日本遗存的传统文化影响很大。”山本晃仁说。

江户时期(1603~1868)日本使用中国阴阳历,生剥鬼节于正月十五举行。明治维新后日本改用公历。二战后生剥鬼节改为12月31日举行。其与当地祭神仪式“柴灯节”结合起来,成为男鹿半岛家家户户每年冬季最重要的传统民俗活动。

男鹿真山传承馆的表演每隔半小时进行一次。传承馆负责人武内信彦介绍说,目前传承馆共有十名全职演员,皆为男鹿本地人,是当地生剥鬼节的骨干。男演员有6名,其中两人50多岁,四人70多岁。女演员4名,一人40多岁,两人50多岁,一人60多岁。“演员年龄结构比较老化,如果以后在当地找不到人了,就只好聘用外地人了。”

生剥鬼节原本只是民间代代相传的民俗,40年前的1978年5月,“男鹿的生剝鬼节”被认定为日本“国家重要非物质民俗文化遗产”。

日渐衰落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和泡沫经济时期,先后流行过以团体旅行为主的休闲热和度假村开发热。为招揽团队游客和增加度假村吸引力,人们以生剥鬼节为主题先后创作了“生剥鬼舞”、“生剥鬼大鼓”等。这些舞蹈、鼓乐超越了生剥鬼节的季节J隆阳地域洼,在秋田县的重要祭祀活动如竿灯节和展销会上表演,推动这项民俗文化遗产从村落、乡间走向了旅游市场。

泡沫经济破灭后,团体游热和度假村热随之冷却。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少子老龄化逐渐严重,东京等大都市像磁铁一般吸引了地方上的年轻人,地方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因人手不足或后继乏人而陷入困境。男鹿生剥鬼节也日渐衰微,有将近一半地方失传,真正按传统习俗行事的已不足15%。

据男鹿市与市民团体“男鹿市管江真澄研究会”2015-2016年度对男鹿市148个町内会(自然村落的村民组织或城市街区市民组织,类似中国的村民小组)的联合调查,2015年有21个町内会(占总数的14.2%)仍按惯例进行了生剥鬼节活动;58个(占39.2%)虽然仍在进行这项仪式。但担当者已不限于本地未婚男子了;35个(占23.6%)在近30年内失传;16个(占10.8%)于1926-1989年间失传;还有18个町内会的失传时间不明,占12.2%。

原先,由本地未婚男青年担任生剥鬼的,由于人手缺乏,不得已改由已婚男子、老年人、回乡探亲者或外地人充当。“生剥鬼舞”“生剥鬼大鼓”的表演者不再穿稻草衣,而是改穿既耐磨损又便于活动的毛线衣,所戴面具也日益“鬼”化。

男鹿市对生剥鬼节近些年逐渐衰落的缘由作了分析。如这项传统民俗活动是以生剥鬼大年夜访问有孩子家庭为主要内容,而少子老龄化使有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少,活动失去了本意。又如日本人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许多家庭年初年尾仍忙于工作,或利用假期外出旅行等,都使这项活动受到影响。再如在家做饭和喝酒的家庭越来越少,只向前来访问的生剥鬼交贺仪、而不让其入客厅的家庭多了。理由是“生剥鬼的稻草装束带来的稻草打扫起来很麻烦”“老龄家庭准备招待酒食成为很大负担”等。

“在日本,很多地方因为年轻人减少,传统文化难以为继。我们这里还算好的,至少有一半地方还保留了这项活动。”山本晃仁说。

日本唯一的生剥鬼面具雕刻师石川千秋正在雕刻而具(胡俊凯/摄)

文旅创生

听说《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已下班的生剥鬼面具雕刻师石川千秋被请回了生剥鬼馆。石川千秋今年63岁,干这行已30年了。他是日本全国唯一的生剥鬼面具雕刻师,2013年曾获日本地方传统艺能大奖。据说完成一件作品(从雕刻成型到晾干漆面)要一个月左右。山本晃仁介绍,男鹿半岛各地区的面具,都由当地人自己做,不对外出售。将制作的生剥鬼面具作为工艺品对外销售的,只有石川千秋一人。

“石川先生制作的生剥鬼面具作品十分精美,我们靠这个做宣传。”山本晃仁说。石川千秋用一把小刀雕刻出来的生剥鬼面具,是生剥鬼节衍生出来的地方特色工艺品。他的制作现场成为前来生剥鬼馆参观的旅游者必然驻足观摩的景点之一。

男鹿半岛的大部分属于男鹿市,主要为山区。泡沫经济破灭后,男鹿市经济长期陷入低迷状态,工业一蹶不振,市里对工业基本不抱什么希望。而近年来农水产业也都面临从业者老龄化严重和后继乏人问题,难以担当起振兴地方重任。

但这个自古至今都远离政治经济中心的偏远半岛上,却拥有“男鹿的生剥鬼节”“东湖八坂神社节的统人行事”等国家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国家认定历史遗迹“胁本城迹”等一大批国家、县、市三级史迹和文化遗产。

在日本,中央政府倡导对本地文化遗产、风土人情、民俗等进行保护性开发。在各地。这种保护性开发与地方振兴融合在一起,都在挖掘地方文化遗产和传统民俗资源优势,在保护前提下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吸引游客,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这一过程中,连原先一些不被重视的传统民俗和文化遗存,也纷纷被登记造册保护起来。

在诸业萧条的背景下,男鹿市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把目光投向了旅游业。如2016年《男鹿市综合规划》中提出,要以振兴旅游业为牵引,挖掘和提炼生剥鬼节、雷鱼文化等地方资源的精髓,提高地方特产的品牌力。通过扩大本地特产的生产规模和六次产业化,提高其附加价值,来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男鹿市旅游文化体育部体育文化课主任畑中麻耶介绍,男鹿市于2012年度对实施生剥鬼节活动的町内会予以财政补贴。这种补贴依据町内会的家庭数发放,一次大约有十几万日元。2012年度148个町内会中有6个接受了补贴,重新把生剥鬼节开展起来。但仍有近半数的71个町内会没有实施。2015年度也仍有69个町没有实施。

“从地方创生看,保护生剥鬼节传统文化,给男鹿地区带来了两大积极影响。一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游玩。生剥鬼馆自建馆至今,已吸引了约260万游客到访。二是当地一些年轻人立志要把这项传统保护下去,所以不去大城市工作,而选择在当地就业。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山本晃仁说。

从目前情况看,男鹿市旅游业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比如,在大型活动促进下,来男鹿市旅游的“日归客”有增加趋势,但“住宿客”却减少了。旅游者人均消费额也在逐年减少。在日本各地都致力于振兴旅游业的大背景下,男鹿市怎么解决旅游创意、服务能力、地方特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今后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归来“密钥”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感到,传统民俗如果只存于博物馆、陈列室,停留于展览柜中、纸上或影像里。固然可以长久保存其形态,但其生命力毕竟有限。只有当其传承于民间,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人们记忆和乡愁里挥之不去的那一抹光亮,其生命力才是真正长久的。而当其以自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成为影响本地发展的积极元素。其社会价值也就体现得更为充分了。

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国家、地方政府和民间在保护和利用文化遗存的过程中,较好地扮演了各自角色,不缺位,不越位,官与民相互合作。也可以说,这便是生剥鬼节等非物质民俗文化遗产摆脱失传厄运并在地方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密鑰”。

在国家角色方面,日本作为世界上最早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1950年颁布施行了《文化财保护法》,以法律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了界定。此后根据新情况不断予以修订、调整,如在“风俗习惯”“民俗艺能”基础上增加“民俗技术”,将具有重要价值的风俗习惯和民俗表演指定为“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等。从1976年5月到2018年3月,经过详细调查和严格审批,日本共认定309件国家重要非物质民俗文化遗产。

国家还创设了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社会地位的“人间国宝”制度,重视对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和宣传,倡导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理念,培养国民尤其是年轻人对文化遗产的兴趣等。

与中央政府多从法律和政策层面进行工作不同,地方政府更多进行的是具体细微的工作。如《男鹿市综合规划》对市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要做的工作进行了详细叙述:

一是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整备收藏设施。如收集男鹿市历史民俗资料,充分利用各种设施展示本地文化遗产等。刊行有关文化遗产的调查报告。

二是继承民俗文化遗产,整备和充分利用历史遗存。与全国八个地方联合申请将“来访神行事”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同时,保护并振兴国家重要非物质民俗文化遗产“男鹿的生剥鬼节”“东湖八坂神社节的统人行事”等。推进对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团体的支援和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实施对国家认定史迹“胁本城遗址”的调查和整备工作,提高其知名度。

三是推进地质公园相关活动,在保护男鹿半岛·大泻地质公园地理地貌环境的同时,提升其学习功能,通过将文化遗产、传统习俗、特色饮食和自然环境联结在一起,扩大本地交流人口。以地质公园学习中心为据点开发新的教育方案。通过招揽各种会议、与其他地质公园合作等,向世界宣传男鹿半岛·大泻地质公园。

在日本,民众是地方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各种传统节日、祭祀活动、艺能技能以及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都以民众为主进行。民间保护团体多而活跃,为传统民俗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主要承担者。

男鹿真山传承馆负责人武内信彦说,男鹿真山传承馆具有宣传、保存生剥鬼节的功能,由于日本实施政教分离政策,传承馆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男鹿市政府均未参与,完全由真山神社负责。“传承馆经营状况比较紧张。男鹿这边社保、医保费率都很高,我们为演员承担单位缴纳部分,这一块开支就很大。20多年来从没有盈利过,勉勉强强维持。”。

政府只做政府该做的事。畑中麻耶说,比如男鹿市政府组织生剥鬼节活动参与者召开“生剥鬼节研讨会”,讨论如何解决人手不足问题。男鹿市各地区可以在会上分享多地联合搞生剥鬼节活动、放宽生剥鬼扮演者年龄限制、从市外招揽游客和学生扮演生剥鬼等经验。

政府不太做越俎代庖的事,比如政府项目的经营。山本晃仁说:“生剥鬼馆是男鹿市政府于20年前出资建设的,建成后便将运营委托给了我们公司。我们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将运营杂费、人工成本扣除后,每年利润交一部分给市里。市政府不向我们收取租金,但利润有点租金的意思吧。”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民俗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Task 3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Tough Nut to Crack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