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耦合理论的高技术产业金融供给侧改革研究

2018-11-20郭婷婷杨胜麟

消费导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供给侧改革金融

郭婷婷 杨胜麟

摘要:我国高技术产业迅速成长使得需求旺盛,金融行业得益于供给侧改革机遇实现金融资源有效集聚。本文结合耦合理论要点,从高技术产业供需状况切入。探讨出高技术产业与金融供给侧改革耦合关系的实质是两者相互作用。一致发展的状态。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 金融 供给侧改革

一、引言

高技术产业是当代尖端技术产品生产的产业群,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和有机组成部分。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16年底国内高技术产业企业认定数量高达30798家,相比十年前,企业数量增加了75.7%。尽管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成长,但依然存在金融供给无法有效满足高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问题。2017年7月,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把“深化金融改革”作为三项工作任务之一,意味着国家经济战略已经不再是需求控制,而是转变为供给引导。因此,本文综合研究高技术产业对资金的需求状况以及“供给端”金融机构的投入现状,引入耦合理论,探讨高技术产业与金融两者作用于反作用的影响机制,以达到金融供应与需求相互适应。

二、高技术产业金融供需状况

(一)金融需求

现阶段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及规模不断提高,对金融需求逐渐上升。2016年,被认定为高技术产业的企业数量总共30798家,主营收从2007年的4.97增长到15.38万亿,所获利润达到1.03万亿,同比增长14.64%,其发展能力逐渐增强。从高技术产业固定投资来看,2016年,固定投资额度达到22787亿元,较十年前同比增长14.2%。

(二)金融供给

1.银行机构。我国银行中介迅速发展,各项业务不断扩张,2016年银行业金融资产总额232.25万亿元。其中,银行的各类存贷款分别为140.42、106.6万亿,同比增长分别为12.53%、7.28%。银行业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规模的不断扩大,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来源。

2.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建设逐渐完善,上市挂牌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截止2017年1月国内A股上市企业数达3092家,A股市值达5050930亿元。与高技术认定标准中行业类型划分相符的企业有728家,占全部上市企业数目23.54%。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融资平台的不断完善,使高技术企业拥有了丰富的融资途径。

3.风险投资。近些年来,受益于资本市场的变革与科技创新革命加剧的发展机遇,风险投资行业呈现出遍地开花的盛景。截止2016年末,创投资本投资总数为17376个,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的高达8047个,占总数的46.3%。风投的不断壮大有利于扩大资金投入。

三、高技术产业发展与金融供给侧改革耦合关系研究

根据耦合理论,除单个以外的多个系统或动态样式互为影响而实现互通互融就是耦合关系。一方面是高技术产业迅速成长过程中提供知识、科技、人才等物质保证,另一方面是金融供给侧改革通过释放新供给创造新要素增添新活力为高技术产业奠定坚实基础。(见图3-1)。

(一)高技术产业的作用力

1.资金保障。高技术产业产业集聚加强,对于基本投入特别是资金需要也随之增加,不仅有效扩展了金融机构服务市场范围,同时也促使改革朝着更深层次进步。2.技术保障。高技术产业采用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不仅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服务成本,同时还通过使用新型支付手段,提升了顾客消费产品的便利性,减少了交易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3.風控保障。金融供给中重要环节之一就是风险防控。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的诸如面部识别、大数据采集等便为金融供给侧改中风险控制环节给予了优秀技术支持,有效地保障了金融供给侧改革顺利进行。

(二)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反作用力

1.金融规模。金融供给侧改革利用银行和相关机构对资金的“吸附”效应,可有效促进高技术产业规模化扩张。由于高技术产业从初创期到一定规模时都需要大量的技术研发资金,因此相关产业需要得到金融资源匹配。2.金融结构。通过深化改革改善金融服务结构,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在不同成长时期满足其自身资金需求。在高技术产业创建之初,企业自身投资风险高,很难通过银行信贷和二级市场融资等方式获取资金。但随着高技术产业逐步走向成熟期,这时,将会更多通过银行、证券等融资渠道获得资金,并逐渐变成高技术产业筹集资金的主体。3.金融效率。金融供给侧改革能显著地提升融资效率、降低相关企业融资交易成本。金融供给侧改革势必引发更多金融工具革新,随着大批高技术产业金融产品诞生,金融市场丰富的交易手段、多样化的产品,以及专业的风控管理能显著地减少其交易成本,提升其金融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高技术产业供给侧改革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区域专业化及空间变化过程分析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