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制度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研究
2018-11-20鲍艳宇
鲍艳宇
摘要:文章从工作室制度下带来的教学变化,对应用型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进行理论实践研究。近年来随着高校部分专业的转型,教学手段及方式都有了很多的不同,工作室制度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在文章中从工作室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工作室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工作室的培养方式适合应用型人才发展、工作室制度适合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提升等几个方面来对工作室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做出研究贡献。
关键词:工作室 应用型 创意 设计
引言
由于应用型专业的特点所需,近年来不断地教学改革让我们摸索出一条适合的路线,工作室的叫法由来已久,但是怎样在创意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起到良好效果,又有哪些积极的作用呢?根据这些年来在工作室不断摸索、交流、改革的过程中得到了一些成绩,也受益了走出校门的学生,所以想将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成果作一汇报。工作室不仅仅是教学名称的更改,而是一种教学制度的重新定义,师生的平等、学生的积极主动、观念的转变、教师的引导角色、项目的驱动、实践能力的体现、社会的真正需要等都是我们做工作室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工作室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不同
将工作室教学替代传统课堂讲授教学,工作室内以课题形式出现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基础课程融入课题,在完成大大小小的课题同时既学习了课程内容,又有发挥的余地,全方面地体现了学生应用设计能力,展示更多的可能性方案。
传统工作室一般由几个^或一个人建立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大部分具有公司模式的雏形。许多工作室是为了同一个理想、愿望、利益等而共同努力的集体。一般没有资金进行企业注册,或员工较少的团体常以工作室的名义存在。而且工作室的规模一般不大,成员间的利益平等,大部分无职位之分,有些工作室有室长职位统领所有人员,各自负责各自应做的事。由于工作室结构小,成员少,比公司运作灵活,没有过多条条框框的要求,从而使工作效率更高。通常是由共同爱好的成员建立,比起一些行业公司的相关部门更具专业精神。事务可由成员一起讨论、决定。那么学校里的工作室又是怎样存在的呢?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几个老师可以在固定的屋子里带领不同年级的,具有同一爱好理想的学生,以传统工作室的模式进行教学任务的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发挥工作室的自由空间,加强学生的过程管理,期待作品结果的展示。
体育运动中很多教练都用的方法是“以赛代练”,那么工作室的课题设置方式也可以以真实工作流程进行模拟,期间穿插各种相关比赛检验学习成绩,并在适当阶段引进真实项目做中学。开始阶段需要解决软件基础、设计基础、创意思维等相关知识,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设置了一些小的课题,完成他们的同时解决这些基础问题。下一阶段教师要提供一些可以深入研究的课题供学生们选择,这样可以有效把握课题的走向,并且在熟悉课题流程的同时积累知识量。最后一个阶段是学生自主命题,能够很好把握课题流程,并目不断拓展课题方向,进行长短课题的完成,达到自主、研究、深入的目的。课题讨论,方案实施,作品展示,注重过程管理。具体流程从选题开始,不同阶段选题方式不同,调研、调研报告、创意整理、设计制作、结题。
二、工作室学生自我为主的学习方式
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教师为主导,引导教学。培养学生成为工作室的主人,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应当在老师引导下抛出的话题,发展出创意无限的可能设计出来。老师和学生的成员关系是平等的,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要去完成不同阶段的课题,不单单是为了作业为了毕业,要为了自己为了社会的未来有所担当。自己主观意识地想要得到,总是要比别人一味说教与给予,所收获的比例是不同的。如果同学们成为工作室的主人,其实教学反而变得更加轻松了,学习变得更加愉快了。
教师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接受理论知识并应用的效果有限。改革课题以模拟实际工作场景及流程为主,在讨论中讲解、学习、互助,由被动变主动。更好地学习应用型课程的基础知识,关注身边、社会话题,更新理论知识吸收最新研究成果。
工作室通过各种课题让我们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然后潜心调研、深入、发掘各种可能的创意策划,从而形成作品。那么不同的课题就会增加知识的宽度,让我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中,更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作为这一阶段的知识储备。创意设计其实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电影导演、策展人、各种策划人、到设计师,甚至作家我想其实都可以说是创意设计,我想创意设计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同样的资源你能够找到更有效率更创新的方法,从而实现更好的结果。
由学生习惯的学习方式转为自主学习是会有一定的阵痛,需要老师耐心引导,将此过程尽量缩短尽陕适应角色的转换。何为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自身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要求,发至内心的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此精神状态下,学习者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态度,表现出良好的注意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自主学习是学生自主意识的外化,是学生的内在要求,也是人本质力量的一种展现;自主学习者把自己視“主”,把外物视“客”,把自己视为“主动者”,把外物视为“被动者”,进而把自己视为学习的主人,时间的主人。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学习能力的转变是迟早的,教师需要有足够的经验和耐心引导学生尽快转变,是可以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的,社会也需要这种应用型的创意人才。
三、工作室的培养方式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发展
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创意设计应用型人才,做到毕业可以胜任公司的工作需要,能够和公司、企业、社会对接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适当的时间节点上让学生真正地接触赛事、项目、创业等社会真实的工作状态,看到自己的创意设计成果真正地应用出来,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社会上的,可以有机会合作的机会都可以展示一下。
高年级的学生面临着下一步的实习的任务,我们可以推向社会检验前期模拟的工作流程效果,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检验—下应用型人才的自主能力。例如“伍陆民族文化开发与研究有限公司”的模拟实践,从工作室推向政府扶持的就业项目,一步步地尝试着将成果走向社会。伍陆民族文化开发与研究有限公司是一个提议中的公司,经营范围是文化传播、产品开发、产品推广为一体的研究型、应用型、商业型的综合性公司。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外来文化的涌入,使人们逐渐忽略本国的传统文化。因此,我们的产品旨在增加本民族文化对大众的感染力。
公司创业初期以对水文文化研究为主,一间能够容纳创业团队成员的写字间以及电脑等办公设备即可满足经营需要。对水文进行研究开发,寻求水文文化与现代市场相适应的关键点,更好地推广水族文化。中期利用前期研究成果,做出商业化产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水文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使产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品牌。并逐渐把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研究提上日程。长期扩大公司业务范围,拓展研发领域,在文化产业内开展更多产品的技术更新研究,不断推陈出新。公司的产品主要是集文化产品开发,产品推广和产品转化为一体的研究型、应用型、商业型的文化产品。产品主要是针对市场需求,应用水族中的水文文化,设计出的文化产品。提升产品的本身的文化价值,又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水族文化,产品项目瞄准文化市场。力求通过改变传统文化的单一性问题,采用添加民族性,设计感的方式对文化产品重新设计,并将研究成果快速地推向市场。对文化产品市场也已做了深入了解,为该项目的研究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民族文化自身价值高,可开发性强。具有原创性、创新性以及较高欣赏性。发展空间大,后续可发展性强。应用范围大,面向人群广有稳定的市场需求。产品成本低,容易进行市场化,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分层处理,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项目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水文文化的多样性,产品创意创新,通过不断推陈出新保持产品的盈利模式。初步开发了几种概念型的文化产品,并将这些产品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推向市场,完整的规划整个产品的品牌和商业模式。
四、工作室制度下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提升
应用型专业的学生理论更需实践,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与状态,应当很好地在大学期间解决知识的储备和动手应用的能力。大学的教育应当是以学生为主,尤其对于我们这些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的应用型专业的学生,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教学环节的主体,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作品过程。
当今的世界,各国经济竞争的一大特点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而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即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人才应用设计能力的竞争。所以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在培养创意设计人才时要把教育的核心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创造性思维上、自主学习能力上,大胆改革创意设计的教学体系,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真正地将产学研结合,模拟企业实战的过程形式,提高大学生的整体设计素养和创意素养,为我国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合格、有用的优秀人才。
设计本身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很多的思想转变是潜移默化中变化的。就像一幅毕加索的抽象画,很多人其实都看不懂,但是忽然哪一天我们就会被他的线条和色彩打动,不是因为画改变了,而是自己积累了更多的相关知识,让我们欣赏的角度不同了。
举个例子,假如说某人有1万块钱,需要想个办法让更多人知道他。我们可以有各种方案,登报紙、在网站发帖子、在电视上做广告等等,但有个人说你做一个人造的翅膀,从楼顶上往下飞,肯定就出名了。当然这是极端的例子,我们在实际商业项目中,还有许多的其他限制,但道理就是这样。那么我们其实要解决的就是学生们怎样在基础的知识以外,完成更多意想不到的创意设计作品出来,有了这些能力其实就业的问题就好解决了。因此在工作室相关制度的改革下有效地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手段。
结语
无论何种工作室的存在方式,我们终将积极的、有利人才培养的方向去探索发展,通过对工作室建设的优势、学生本身的教学转变、应用型创新设计人才的特点及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不断地深化工作室制度的改革,更加合理地完善制度来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利发展。